第494章 给船赐名(2/2)
“工造司莫离,”秦王扬声道,“这些船的图纸,着人誊抄十份,一份存入王宫典籍库,其余分送各郡造船工坊。凡能依图造出同等水准船只者,工匠晋爵一级,工坊主赏黄金百两。”
莫离猛地叩首,声音因激动而发颤:“臣遵旨!谢大王恩典!”身后的工匠们齐齐跪倒,山呼万岁,声浪几乎盖过了海浪拍岸之声。
赢无忧看着那些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攥着工具,忽然想起半年前他们对着油灰配比反复试验,熬得双眼通红的模样,嘴角不由得泛起暖意。
琅琊港的码头依旧热闹,海风裹挟着船板与桐油的气息,缠绕在众人衣襟间。隗状上前一步,宽大的袍袖在风中微扬,拱手时腰弯得恰到好处,既显恭敬,又不失老臣的沉稳:“大王,新船既已定名,不如即刻安排首航?”
他目光缓缓扫过港湾内静立如巨兽的船队,最终定格在“秦固号”与“通济号”上,声音因恳切而微微发沉:“‘秦固号’可载今日随行的粮草,沿琅琊港至临淄段试航。一来能实地检验船运实效,看看这水密隔舱在长途航行中,是否真如前日试航时那般稳妥无虞;二来也让沿途郡县的百姓亲眼瞧瞧,我大秦的新利器,究竟有何能耐超越旧俗。”
秦王指尖摩挲着腰间那枚和田玉佩,玉质温润。他望着那两艘早已整装待发的船,玄色衣袍在风中微微拂动,眼中闪过一丝果决:“准。”
话音未落,又补充道:“便让‘秦固号’与‘通济号’同行,前者载粮,后者运些郡学新刊的典籍——临淄乃是齐国都城,让齐人好好看看,我大秦的船,既能运粮草以济民生,也能载典籍以传文脉。”
这话里的深意,群臣瞬间心领神会。昔日齐国凭借濒海之利,舟楫之术曾冠绝六国,临淄港更是天下商贾汇聚之地。如今大秦要以新船踏过这片海域,既是展示国力的强硬,更是无声的宣告:旧时代的舟船与格局,早已跟不上大秦的步伐。
“大王圣明!”隗状躬身应道,眼角的皱纹里漾着笑意,那是看着帝国齿轮稳步向前的欣慰。
此时,一直肃立一旁的御史大夫冯劫忽然上前,素来沉稳的脸上竟带着几分按捺不住的激昂,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大王,齐人该看,楚人也得看看!”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语气愈发坚定如铁:“臣请奏,待‘秦固’‘通济’二舰从临淄返航,便派‘承威号’沿淮河而下,经泗水入楚地,让那些楚的人瞧瞧,我大秦的船,不仅能在海上稳如泰山,内河之中更能畅通无阻,纵横捭阖!”
冯劫祖上曾在楚地经营过船坞,对楚地的水情民风了如指掌。他深知楚地水乡密布,大小河道如网,百姓素来倚重舟船,视之为生存根基。若能让“承威号”载着秦军甲胄,劈开楚地的河道驶过,那震慑力,远比千言万语的政令更能直抵人心。
秦王闻言,忽然朗声大笑,笑声在海面上荡开,惊起一群栖息在船桅上的海鸥:“好!冯大夫这话,说到寡人心里去了!便依你所言——齐地看文脉,楚地显军威,正好让天下人都瞧瞧,我大秦的船,能文能武,能海能河,无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