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越大秦,始皇求我做女帝 > 第495章 首航

第495章 首航(1/2)

目录

旨意一下,整个琅琊港仿佛被注入了滚烫的活水,瞬间沸腾起来。

羽林卫的士兵们肩扛粮袋,步伐整齐如钟摆,踏出的“咚咚”声与海浪拍岸的节奏奇妙地融合。每袋粮食都用厚实的麻布包裹,袋口处盖着一枚鲜红的“秦”字印章,在阳光下醒目得如同跳动的火焰。

搬入船舱时,领头的工匠特意打开舱门,让围观的众人看得真切——粮食被分舱存放,每舱之间隔着寸许厚的岭南硬木板,板缝处嵌着乌黑的桐油灰,即便遇着狂风巨浪,也断不用担心粮草受潮霉变。

另一边的“通济号”上,礼文司的官吏正指挥着书吏们搬运典籍。这些新刊的典籍用浸过桐油的防水油布仔细包裹,如同裹着珍宝,整齐地码放在特制的木架上。木架四角与舱壁的铁环牢牢相连,任船身如何晃动,都纹丝不动。

淳于越亲自上前查验,指尖轻轻拂过一卷《仓颉篇》的封皮,见卷轴平整、墨迹如新,不由得感慨万千:“昔日孔子周游列国,一车典籍需数十人护卫,遇着风雨便要停驻避雨,耗时数月方能行千里。如今这一船,抵得上百车之量,还能日行千里,风雨无阻,真是造化之功,亦是强国之力啊!”

赢无忧站在码头高处的望楼旁,凭栏远眺。“秦固号”的船工正蹲在舱门边,反复调试着绞盘上的铜齿轮,将最后一块舱门牢牢锁死,铜锁扣落下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如同给这艘巨轮上了一道安心的保险。

“通济号”的书吏们则正用朱砂在船舷上题字,笔锋遒劲,“经史传四海”五个大字渐渐成形,与船头“通济号”的红漆木牌相映成趣,透着一股文以载道的庄重。

“公主殿下,”莫离快步走来,手里捧着两份泛黄的麻纸航行预案,纸页边缘已被反复翻阅得有些起毛,“这是两船的航线图与应急方案,每舱都配了三名熟悉水性的船工,舱底还备了十桶修补舱体的桐油灰与三十块备用木板,确保万无一失。”

赢无忧接过预案,目光落在“每日卯时测船速、午时查舱体密封性、酉时记录风向水流”的条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旁,还有莫离用朱笔标注的补充说明,可见其用心。

她微微点头,声音清和:“莫大人做事细致,本宫放心。告诉船工们,不必急于求成,沿途若遇着郡县官吏,可让他们登船瞧瞧,不必遮掩——好东西,便是要让天下人都看见。”

莫离领命而去。不多时,码头上响起三声悠长的号角,如同巨兽的低鸣,在港湾内久久回荡——这是启航的信号。

“秦固号”与“通济号”几乎同时升起风帆,雪白的帆布在海风的吹拂下渐渐鼓胀,如同展翅的鲲鹏,帆布上用朱砂绣就的“秦”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焰。船工们拉起缆绳的号子声此起彼伏,粗粝而雄浑,与海浪拍击船身的“哗哗”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壮阔的启航歌谣。

秦王站在码头最前端的观海台上,望着两艘船缓缓驶离港湾。起初,船帆只是海平面上两个小小的白点,随着海风渐强,白点越来越大,帆布上的“秦”字愈发清晰,最终化作两道清晰的帆影,顺着海岸线向西北方向驶去,渐渐融入水天一色的远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