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权力王座:开局重生县城公务员 > 第474章 分税制

第474章 分税制(2/2)

目录

在这个过程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了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这些乡镇企业不仅为地方带来了增值税、所得税等预算内的收入,还通过创造利润等方式为地方贡献了大量预算外的收益。

当时的企业税负相对较轻,这使得企业在缴纳税款后仍能保留相当一部分的利润。这些丰厚的税后利润不仅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更为地方财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但是财政方面的包干却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现实问题:中央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国财政预算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全国财政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越来越低。换句话来说,结果就是中央越来越穷,财政整体也越来越穷。

到1992年,中央财政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只剩下了14%。整一个强枝弱干的格局……

面对这种情况,北院的新班子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根据他们的改革方案,国家将会把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分别由国税、地税两套机构管理。同时调整税收的分成比例,中央占据了共享收入的四分之三。

这套方案,毫无疑问损害了地方省份的经济利益,因此不出所料地遭到了明暗两方面的抵制。为了推动税制改革继续进行,北院的一位副总亲自披挂上阵,目前正准备与三十多个省的班子逐个进行谈判。

陈东莱顿了顿,话锋一转,直接点出了分税制改革对江安省这个西部贫困省份的影响:

“咱们江安省贫困人口太多,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财政收入主要靠中央的转移支付和国家补贴。本身税源就少,分税制改革后,那些有限的税收又被中央拿走了一部分,虽然有转移支付,但短期内,咱们的财政压力肯定会更大。这就像是一口大锅,以前咱们自己能随便捞,现在国家给咱们分了几个小碗,虽然碗里的东西不少,但总归是要看中央的脸色了。”

唐庆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接着陈东莱的话,将话题引向了开江县的实际情况:

“我正想向您汇报。分税制改革的消息一传开,县财政局的那些人,就愁得不行。关县长为此还召开了好几次会议,说咱们县的财政状况,不容乐观。”

陈东莱的眉头微微皱起,他问:“具体情况怎么样?”

“县财政赤字,已经增长到三百七十万了。”唐庆伟的声音变得沉重起来,“更严重的是,县政府第一次拖欠了开江一中教职工的工资。那些老师们没办法,只好上街闹事,打着横幅,把县政府大院的门口都堵住了。最后还是杜洪波书记亲自出面,承诺三天内解决问题,这才把他们劝走。”

陈东莱闻言,脸色一沉。他心中快速地分析着财政亏空可能对开江县经济开发区造成的影响。

对于陈东莱而言,开江县的财政状况,就像是自己的“软肋”。他主导的经济开发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旦财政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开发区的正常运转,更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停滞不前。而他,也会因为项目的失败而面临政治风险。

更遑论他身为分管财政税收工作的常务副县长,本身就需要对辖区内经济状况负责。如果开江的财政急剧恶化,他绝对难逃连带责任。

陈东莱沉吟片刻,他意识到,开江县的财政困境,可能只是分税制改革在地方政府层面产生连锁反应的开端。

杜洪波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他很可能会铤而走险,甚至会做出一些不计后果的决定。而这正是陈东莱最不愿意看到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