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权力王座:开局重生县城公务员 > 第474章 分税制

第474章 分税制(1/2)

目录

一九九四年三月,春节已经结束,但新春的喜庆氛围仍在开江县的上空弥漫。伴随着一声尖锐的刹车声,一辆黑色的桑塔纳稳稳地停在了开江一中教职工宿舍的门口。

后座的车门打开,陈东莱身穿一件洗得有些泛白的黑色大衣,缓缓走下车。他的脸上带着旅途的倦意,但眼神依旧清亮。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要参加下午的县政府常务会议,陈东莱甚至还愿意在石梁城区多待几天:不仅有机会和汪岳两位领导套套近乎,还能多和明月照一起腻歪两天。

“陈县,您回来了。”唐庆伟,快步迎了上来。他边说着,边从后备箱里拿出陈东莱的行李,动作麻利。

陈东莱微笑着点了点头,拍了拍唐庆伟的肩膀:“这段时间辛苦你了。走吧,车上说。”

把行李交给守候在楼下的机关事务局工作人员,二人重新坐回车内,桑塔纳缓缓启动,向县委大院驶去。

车内,气氛稍显沉闷。陈东莱打破了沉默,他轻声问道:“春节过得怎么样?家里一切都好吗?阿姨身体还健康吧?”

他在春节前,与川东钻探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一道前往唐庆伟家中,走访慰问了唐庆伟的母亲贺锦。虽然这位老嬢嬢显然还没有真正解开心结,但好歹恢复了与亡夫生前的同事的交流,总归是件好事。

唐庆伟受宠若惊,赶紧回答:“陈书记,您放心,一切都好。我们家最近一直在看《新闻联播》,说今年的分税制改革,动静闹得有些大。他老人家不太懂,但我听着,感觉这事对咱们开江,影响不小。”

陈东莱闻言,眼神微动。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那你觉得,影响在哪里?”

唐庆伟组织了一下语言,恭敬地回答道:“听新闻里说,分税制改革后,国家把部分税种,比如增值税,划分给了中央。地方政府能支配的税收,好像变少了。”

陈东莱赞许地点了点头,他平静地解释道:“你说得没错,这正是分税制改革的核心。改革后,全国的财政收入格局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央政府将拥有更大的财权,而地方政府的财权则相对缩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央要卡地方的脖子,而是要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中央也承诺,会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来弥补地方的财政缺口。这样做,既能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又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此前,地方政府掌握大部分财政收入,但同时也承担了巨大的财政支出。这种模式,导致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受到限制,也使得各地方的财政分配极不均衡。

分税制改革,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生。它将全国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旨在建立一个规范化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体系。

改革开放早期,华夏的税收还在实行包干制度。对于各省而言,基本上都遵循“交够国家的,剩下的留给自己”的原则。中央规定一个固定数值的基数和增长率,按照这个固定数值,从各省抽取税收。抽成的比例大概在10~25%之间。

以1987年建省的江安为例。如果当年财政收入为100亿,若每年增长4%,则次年财政收入应为104亿。中央的抽成比例为10%,那么87年江安省需要上交的税收则为10亿,88年增长到10.4亿。

但实际上,江安省在1988年的收入达110亿。这样一来,超出部分归江安省财政所有,中央不再征收。

在包干制这种独特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在完成上缴任务后,剩余的收入就完全归其所有了。这无疑给了地方政府极大的激励,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拓展税源、大力发展本地经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