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燕国的寒冬(1/2)
第555章燕国的寒冬
永元八年的冬天,
泰西使者们还停留在中原没有回去,
燕国、鲜卑、乌桓等北方势力的使者又相继到来。
他们的土地在今年遭受了大雪,寒冷带走了太多东西,逼迫他们不得不来到洛阳,请求天子的恩赐。
皇帝没有刁难他们。
对於鲜卑和乌桓,他赏赐了一些钱財,让他们可以购买粮食,带回草原賑济灾民。
这自然让东胡后裔万分感恩戴德,跪趴在地上连连称讚天子的仁慈。
皇帝从容的接受了,隨后便发现二者之中,距离中原更加遥远,本该沐浴王化更少的鲜卑人,
举止应对却比乌桓使者更加得体,就连衣著话语,都更能討得中原君子们的欢喜。
於是他好奇询问起缘由。
那鲜卑使者便说:
“我是慕容部出身,我们的部族仰慕王化已久,族中也有来自诸夏的贤人教导,所以即便不能依偎大汉的身边,也没有因此疏远文明,沦为野外的禽兽。”
皇帝感慨起来,“祭彤去后,世间竟然还有这般能教化漠北的人物吗”
祭彤,
是今汉初年的臣子,
建武年间,他担任辽东太守,负责抵御燕国,並对抗刚刚兴盛起来的鲜卑、乌桓。
毕竟,
蛮夷这种东西,一兴盛便会得意忘形,分不清大小强弱,自以为无敌於天下。
所以当最开始,汉朝想要联合其夹击燕国,展现了难得的友善亲切时,受到了乌桓、鲜卑的拒绝。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他们觉得既然汉人有求於自己,那想来是因为自己的强大。
於是,
他们便怀抱著野兽般的心境,对大汉边疆的长城发起了进攻。
祭彤率军对抗,很快就击败了他们,还利用这对分家已久的东胡后代间的矛盾,诱使双方相攻,打的两败俱伤。
北方诸胡因此震恐。
理所当然的,
展现了大汉天威的祭彤,不仅没有受到诸胡的排斥,还得到了后者十分的尊崇。
西秦太祖对蛮夷的评价,在当时再次得到了验证。
等到祭彤升任中枢,北方诸胡还时常询问他的情况。
之后得到他去世的消息,
鲜卑、乌桓的使者每次前来洛阳朝贡天子,也要前往他的坟莹所在,仰头朝天大哭一场,以表怀念倾佩之情。
而对这样的臣子,
皇帝自然也是渴望的。
如今西域有班超坐镇,不需要朝廷过多用心,但东北方向,仍旧缺少著一位主事之人。
皇帝因此想要启用慕容鲜卑使者口中的贤者。
只是,
等听说此人本是燕国人,寧愿跑到鲜卑,也不愿南下仕汉为官,如今身体也老迈难行后,便放弃了徵召他的想法。
既然对方无心,倒也不必强求。
但皇帝还是赏赐了许多礼物財宝,让使者带回去。
他身为诸夏天子,目光和气度,可不能局限於中原的大汉。
诸夏眾国的百姓,
也是天子治下的子民嘛!
至於燕国,
皇帝的態度却没有对待乌桓等部族的从容。
他对神色尷尬的燕使说,“大汉刚刚復兴的时候,你们还有与我爭夺天下的能力。”
“明帝的时候,还有与我对抗的胆气。”
“如今为何却摆出这般萎靡的姿態呢”
燕使吶吶不能回答。
最终只能將心中酸涩化为嘆息吐出,对著天子再度叩首,“国中雪灾严重,愿割边城数座,以换取天子恩泽,保全黎民性命。”
皇帝见他姿態低微,沉吟一阵后答应了他的请求。
有些臣子对此表示反对。
他们说:
“鲜卑乌桓,不过是边境的蛮夷,即便有壮大的趋势,也有匈奴人在一旁牵制。”
“何况其民粗俗,其地物资匿乏,不可能成为我大汉的祸患。”
“而燕国却是不同!”
诸夏君子最了解诸夏君子,
这世上的国家这么多,除却罗马这个特例,只有诸夏之间可以抗衡敌对。
夹在中间的小国蛮夷,当然也只有沦为强者战斗余波下的灰烬这一下场。
“燕国在辽东耕耘良久,其城坚固,其民坚韧,若助之渡过灾害,来年再与我大汉为敌,又该如何是好呢”
皇帝摆了摆手,神色沉著的回道,“燕国没有再兴盛的机会了。”
他反问臣下:
“你们何曾见过一国高官显贵,不断將自己的子女送去他国的呢”
臣子们面面相,想起朝廷私下探查统计过的,那人数仍在不断增长的,来了也不见其回国,
只肆意挥霍著从国中带来钱財珍宝的“燕国求学者”们。
他们不再反对了。
说实在的,
若把这些人召回去,或者將他们裹挟的钱財,想办法徵收回燕国。
那燕国也没必要为今年的雪灾苦恼了。
而对於燕国政体的弊端,早有汉朝的有识之士指出:
“名实不符,上下失信,国祚岂能长久”
中原的世家大族们自问,自己是没办法像燕国权贵那般行事的。
首先,
中原的繁华,已经得到了世间的公认。
若非走投无路,没谁閒的没事,想要离开这里,去其他地方受苦。
其次,
世家大族之所以是世家大族,自然和其根基世代於当地生长有关。
大树一挪,尚且有多死者,何况一家一族呢
再者说,
哪怕大汉失去了天命,新的朝代建立起来。
但只要还有皇帝,还有朝廷那他们的地位也不会出现像燕国那样的问题。
毕竟祭祀的宗庙换了,国家的制度却没有改变,仍是能让世家大夫们尽情表演的舞台。
“而且朕还听说,大雪飞扬之时,燕国议政的甘棠宫竟然发生了火灾。”
“这是它更加衰落的徵召。”
甘棠宫,
是燕国的中枢。
它的存在,它的意义,
对燕国来说非同一般。
而纷纷冬雪,本为雨水所化,微弱的火苗可不敢在其面前张扬肆虐。
所以那焚烧甘棠宫的烈火,
该是天灾,还是人祸呢
皇帝没有多去探究。
他只知道,燕国会在自己手中,迎来它最终的结局!
而另一边,
得到天子恩赐旨意的燕国使者,正回到使馆之中,焦急等待著各个官署將自己所求的东西准备好,隨后速速带回燕国,救荒賑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