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1194章 于伟正谈迎宾楼,林华西说有困难

第1194章 于伟正谈迎宾楼,林华西说有困难(2/2)

目录

这道侧门,在上任书记钟毅主政时期,很少被开启,更多地像是一种装饰和备用通道。而于伟正则似乎更习惯和青睐这种更为直接、高效的沟通方式。

门外立刻传来林雪清晰的回应:“好的,书记。下午两点,请常书记直接到市委您办公室来!”

于伟正闻言,略作思索,随即改变了主意:“这样吧,你通知市委办公室,同时告知光明区委办公室,下午两点,我直接到光明区去,实地视察他们区‘三化三基’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现在这个时间……我先去庆合市长办公室坐一坐,聊几句。”

林雪听到这个安排,几乎是下意识地追问确认:“书记,需要我提前打个电话,请张市长过来您这边吗?”

于伟正摆了摆手,语气平常:“不用那么麻烦,我直接过去就好,几步路的事情。”

说完,于伟正便推开自己办公室的门,径直走到隔壁市长张庆合的办公室门口,抬手不轻不重地敲了两下,便推门走了进去。张庆合正伏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批阅着厚厚一叠文件,听到动静抬起头,见是于伟正,脸上立刻露出热情的笑容,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客气和一丝明显的意外,连忙站起身:“哎呀,于书记!您有什么指示,让林雪同志喊我一声,我过去就好,怎么还亲自劳动您过来了!”

于伟正脸上笑容随和,很自然地走到靠墙的沙发组主位坐下:“庆合市长,咱们之间就不必这么客气了嘛。我过来,是想着有几项比较重要的工作,需要及时和你汇报沟通一下,通通气。”伟正书记刻意使用了“汇报沟通”这样的字眼,将自己的姿态放得比较低,显得很尊重对方。

张庆合可丝毫不敢托大,连忙从办公桌后快步走出来,在于伟正旁边的单人沙发坐下,连连摆手,语气诚恳:“于书记啊,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哪有市委书记来向市长汇报工作的道理,您这是要折煞我啊!有什么工作安排和指示,您尽管部署,我们市政府这边坚决贯彻执行。”

于伟正笑了笑,收敛起随意的表情,神色变得认真起来:“庆合啊,主要是两件事,想听听你的看法。第一呢,是关于全市‘三化三基’工作的整体推进思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觉得在区域布局和产业侧重上,还是要进一步细化,要有所区别,突出特色,绝对不能搞成千篇一律、一刀切。比如,几个重点工业园区,要强调集约化、高效化发展;农业板块,要突出地域特色和规模化经营;商贸流通领域,则要注重市场的辐射力和带动效应。各个区县必须根据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现有的基础条件,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和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不能上面一提出某个方向,建设和同质化恶性竞争,那损失就大了。”

张庆合听得非常认真,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于书记,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切中了要害。我也一直在思考类似的问题。我们有些干部确实存在一种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上面一旦提出了某个方向或者口号,况的科学研判,就盲目跟风,大干快上,这确实容易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内耗。您这个意见,我很认同。”

于伟正对张庆合的反应点了点头,语气带着些许感慨,像是在点评一种普遍现象:“庆合同志啊,现在我们很多干部还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或者说是风气。一旦主要领导提出了某个观点、某个思路,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想方设法地去找一大堆材料、数据、甚至是生搬硬套来的所谓案例,来极力证明这个观点是多么正确、多么英明,多么具有前瞻性。这就有点像是古话里说的,‘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啊!缺乏独立的、批判性的思考。就像之前市建委牵头拿出来的那个城市规划修编方案,我看了初稿,里面很多理念和板块设计,完全是照搬照抄南方一些发达城市的样本,几乎看不到我们东原自身的特色和灵魂!为这个事情,我没少批评登峰同志和马清文同志。一定要结合我们东原的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来规划嘛。”

两人就“三化三基”讨论了将近二十分钟。随后,于伟正话锋看似随意地一转,实则精准地切入了第二个更为敏感和关键的话题:“庆合同志,这第二件事,是想和沟通一下东洪县委书记的补缺人选问题,主要还是关于丁洪涛同志的使用安排。”

张庆合听到这个名字,身体几不可察地向后靠了靠,习惯性地翘起了二郎腿,脸上的神色也随之变得凝重了些许,他沉吟着说道:“于书记,丁洪涛同志……这个同志的能力还是有的,工作经验也比较丰富,处理复杂局面有点办法。但是,他身上小毛病、小问题也确实不少,工作作风有时显得比较粗放,甚至有点霸道。这次迎宾楼聚餐的事情,影响很坏啊?”

于伟正似乎对这个问题的提出早有准备,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语气平静地分析道:“丁洪涛同志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市委是清楚的,也有所掌握。包括你刚才提到的这些具体情况。但是,庆合,我们考虑干部的使用,有时候需要全面地、辩证地看,更需要放在具体的环境下看。东洪县目前的情况就比较特殊。朝阳同志年轻,有朝气,有冲劲,这是他的优点,但毕竟主持一个县全面工作的经验还相对不足,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还需要历练。让丁洪涛这样一位经验丰富、魄力足,有时也确实显得比较‘难缠’、有个性的老同志过去担任书记,和朝阳同志搭班子,我认为可以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老少配’的格局。这对于朝阳同志今后的成长锻炼,我认为是有好处的。”

他进一步阐述着自己的用人思路:“我们现在选拔任用干部,有时候过于追求四平八稳,倾向于使用听话的、配合度高的、执行力强的干部。这本身没错。但是,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一个县区的党政一把手之间,既要有团结协作,也要有合理的制约,甚至需要保持一点健康的‘张力’嘛。我想为东洪县选的,不是一个对县长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县委书记,而是一个能够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甚至在重大问题上能够和县长进行充分辩论、‘唱唱反调’的书记!这种结构,更能考验和锤炼年轻干部的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和政治智慧。”

于伟正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更加推心置腹:“我知道,之前钟毅同志在的时候,比较属意让刘超英同志接书记。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幸亏当时没成。如果换一个性格相对柔弱、缺乏主见和魄力的书记过去,那东洪县的局面很可能就演变成朝阳同志的一言堂。他年纪轻轻,就听不到任何不同的声音,听不到真实全面的情况汇报,所有的决策都基于一片赞歌,这对他长远的发展绝非好事,甚至是危险的。我很看好朝阳同志的潜力和素质,希望他将来能走得更稳、更远,承担更重要的职责。所以现在,更需要一块像丁洪涛这样的‘磨刀石’去磨一磨他,这对他有好处。”

张庆合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从茶几上的烟盒里抽出一支烟递给于伟正,自己也点上一支,深吸了一口,缓缓说道:“于书记,您这个考虑,确实非常深远,是用心良苦。我基本赞同您的看法。一把手身边,确实需要一些能说真话、敢提意见、甚至敢吵敢闹的同志。完全的一团和气,没有任何争论,往往反而掩盖了最真实的问题和矛盾,不是健康的政治生态。”

于伟正接过烟,但没有立刻点燃,继续沿着自己的思路说:“庆合啊,我们这些老家伙现在还在台上,还能镇得住场面,还能招呼得住一些事情,平衡得了各种关系。但我们总要考虑退休以后的事情啊,要考虑事业的长远发展。真正对一个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好,不是把他保护起来而是要为他长远计。让李朝阳和丁洪涛这样的干部搭班子,就是要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在矛盾中求统一,在斗争中求团结,相互磨合,相互制约,甚至最终达到相互成就。”

张庆合点了点头。于伟正继续说道:“‘斗争’这个词啊,在我看来从来就不完全是贬义词,它是解决矛盾、推动工作进步的一种必要方式,也是一种领导艺术。虽然我们都讲党内同志一律平等,但朝阳同志的家庭背景客观存在,这是一般干部无法比拟的,这反而容易让周围的同志对他敬而远之,或者一味迎合,这反而容易让他被‘捧杀’。所以他尤其需要一个不怕他背景、敢于碰硬、能对他直言不讳的人去和他共事,去给他泼泼冷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