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1192章 于伟正新生怀疑,丁洪涛强词夺理

第1192章 于伟正新生怀疑,丁洪涛强词夺理(1/2)

目录

车轮战就算是酒场上的常见路数,只是今天这车轮战,实属是太过强悍,相当于丁洪涛肚子里还没什么油水,就被惯了一肚子酒。

在迎宾楼门口,伶仃大醉的丁洪涛几乎是被人架着胳膊才塞进了汽车。上车前,他一个踉跄扑到路边的老槐树下,翻江倒海地吐了一地,几个离的近的干部慌忙多开,多数干部都一副大功告成的笑意围观者一把手的窘态。空气中瞬间弥漫开混杂着酒精与菜肴腐馊的难闻气味。迎宾楼训练有素的服务人员反应极快,一人拿着长柄铁铲,从不远处撮来一铲子灰乎乎的煤渣灰,均匀地覆盖在污秽物上,另一人紧随其后,用扫帚迅速将痕迹打扫干净。整套动作麻利无声,仿佛处理过无数次类似场面。

吐过之后,丁洪涛觉得胸腔那股灼烧般的翻涌平息了不少,头脑也似乎清醒了些。他挣脱搀扶,站稳身子,脸上重新挂起那种混合着感动与不舍的神情,与围上来的交通局领导班子成员一一握手,力道很重,摇晃很久。言语间多是“舍不得兄弟们啊”、“感情都在酒里啊”、“交通局永远是我娘家啊”之类的酒话,说到动情处,眼眶竟真的有些泛红。此时的丁洪涛,确有一分离别真情在。他最后倚靠在白色越野轿车的车门上,双手抱拳,带着几分江湖气地对众人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各位领导、各位兄弟,咱们江湖再见!欢迎随时到东洪县检查指导工作!我丁洪涛必定扫榻相迎!”车子缓缓驶离,留下身后一群神态各异的送行者。

时间来到第二天上午九点。东原市委第一会议室,市委书记于伟正亲自主持召开城市规划工作专题会议。市建委邀请了省建筑设计院的几位专家,为东原市的未来城市发展空间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和论证。

市建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清文率先进行汇报,他语气恭敬:“尊敬的于书记、张市长,各位市领导:前期,按照于书记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委对全市建筑现状和空间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研。结合我们东原的实际发展需求,我们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也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包括市民、企业、以及相关单位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初步形成了东原市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规划方案草案。

于伟正抬起眼,看了看发言席上那位戴着眼镜、学者模样的专家,又低头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他的名字,语气平和地说:“好,请专家谈谈吧。”

那位专家清了清嗓子,展开图纸和材料:“各位领导,我们受市建委委托,承接了东原市空间格局优化调整的课题研究。我院对此高度重视,组建了二十余人的专业团队,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深入调研。我们从东原现有的城市格局、历史沿革、水文地质条件、交通脉络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东原市委此前提出的新城发展战略方向,是符合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和主流规划理念的。”

他略微停顿,继续阐述:“东原老城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功能混杂。市属、区属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与大量民居、棚户区相互交织,形成了大量的混合区域。如果在现有老城区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改造,成本极高,难度巨大,牵涉面太广。因此,我们的建议与市委之前的思路是一致的,即采取‘老城疏解、新城发力’的策略。老城区以维护和局部更新为主,等待自然迭代;而将主要的发展精力和资源投向新城区建设。”

这个时候,两个年轻的干部打开了光明区城区地图,他走到大型规划图前,用手指点着:“新城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主要应集中在东南、正南和正东三个方向。这几个区域的优势很明显:土地资源相对充裕,发展空间大;地势较为平坦,远离平水河洪涝威胁,有利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市政管网的铺设;同时,也契合了之前市委市政府已有的一些重点项目的布局,比如规划中的温泉大厦、东投集团总部大厦以及花园酒店等项目,都集中在这一带。这些重大项目就像一个个引擎,已经初步奠定了新城发展的基本骨架和动力方向……”

随后,设计团队的其他几位专家分别从地理环境、产业布局、交通规划、生态系统等专业角度,详细论证了向东、向南以及东南方向发展的可行性和优势。他们的论证逻辑清晰,数据详实,但听起来方案比较中规中矩,似乎更多是在为市委的既定方向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丁洪涛坐在台下听着,感觉整个汇报虽然系统,但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意,这些专家更像是在用专业术语包装和细化已有的思路。于伟正听着听着,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似乎对这套缺乏独创性和深刻洞察的方案并不十分满意。

几位专家汇报完毕后,市建委主任马清文、光明区区委书记常云超先后发言,均表示原则同意专家组的规划思路,认为方案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于伟正转过头,目光直接看向臧登峰,问道:“登峰同志,你的意见呢?”

臧登峰扶了扶眼镜,语气平稳地回应:“于书记,我认为省院专家团队做的这个规划方案,内容还是比较扎实全面的。大的方向我个人也表示赞同,主要是往东南、正南和正东三个方向进行拓展和建设新城,这与市委市政府之前的决策思路是一致的。”

于伟正听完,轻轻哼了一声,脸上露出一丝不悦,他放下手中的笔,声音不高却带着分量:“刚才臧市长,还有其他几位同志的发言,我都仔细听了。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大家似乎只是在配合市委市政府演一场戏嘛,论证一个早已定好的结论。”

这话让会场气氛瞬间凝重起来,与会人员的脸色都变得有些紧张。

于伟正继续说道:“搞城市规划,尤其是像东原这样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城市,首先要读懂这座城市的历史!要把握它的魂!你们深入研究过东原的历史吗?了解它每一次格局变迁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动因吗?”他的目光扫过专家和建委的同志,“我看你们拿出的这个规划方案,套用在任何一个内陆中等城市似乎都可以嘛?只需要替换一下当地的方位、气候、水文数据就行了,缺乏对东原独特性的深刻把握,毫无特色!”

他的语气加重了些:“城市的形态,是经过长期历史演变形成的,是聚合状的?还是带状的?或者是其他形态?到目前为止,我从你们的汇报里,没有听到对东原城市发展根本地理特征和历史脉络的精准提炼!没有搞清楚东原在区域发展史上究竟扮演过什么角色?有什么样的传统优势和潜在特色?反映在规划上,就是建筑形态、空间布局设想千篇一律,看不到属于东原的印记。这恐怕不是省建筑设计院应有的水平吧?”

于伟正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更为锐利:“城市的规划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要有战略眼光,要能管长远!不能只看眼前三五年。我记得之前钟毅同志力排众议,主持修建高标准的‘两高路’时,我们市委内部也有一些反对声音,认为标准过高,浪费资金。现在再看看呢?那条路是不是很快就饱和了?是不是已经成为连接区域发展的动脉?这说明什么?说明规划必须超前!”

于伟正指着规划图上一条标注为主干道的线条:“你们看看,这条规划中的新城主干道,仅仅按双向四车道来设计?这个眼光太短浅了!按照东原的发展潜力和未来交通需求,主干道是城市的骨架和门面,必须按照双向八车道,甚至十车道的标准来预留和控制土地!必须要有足够的前瞻性!”

于伟正就城市规划的理念、原则、东原的特色挖掘以及必须坚持的超前标准,深入浅出地谈了将近半个小时。讲话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东原实际,充满了辩证思维和战略远见,听得在场的专家和干部们纷纷低下头,不少人脸上露出惭愧和深思的表情,显然意识到自己提交的方案确实有些应付事务了。

最后,于伟正目光再次落到臧登峰身上,语气沉缓却带着批评的意味:“登峰同志啊,作为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不能只满足于当个‘二传手’,把入研究,严格把关,要拿出有分量、有见地、真正符合东原长远发展的规划方案来。否则,我们坐在这里开会,就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浪费宝贵的行政资源。”

臧登峰面颊微微发热,连忙点头:“于书记批评得对,我们一定深刻反思,重新深入研究。”

于伟正缓和了一下语气,转向张庆合:“庆合同志,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张庆合市长点点头,开口道:“于书记刚才的讲话,非常重要,可谓高屋建瓴,切中要害,为我们下一步的城市规划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于书记的讲话精神,将其核心思想融入到你们的规划实践中去,重新审视、完善、提升你们的规划方案。”

于伟正点头道:“好了,今天这个会就先开到这里吧。”

会议结束后,于伟正返回办公室。他刚在办公桌后坐下,准备处理积压的文件,外间就传来轻微的敲门声,随即秘书林雪推门进来,轻声汇报:“书记,林华西书记刚才来了两次了,您看现在是不是请他进来?”

于伟正没有抬头:“请他过来吧。”

于伟正看到市纪委书记林华西并没有给太多的好脸色。在于伟正看来,臧登峰的工作态度简直对不起市委常委、副市长这个职务。事关城市规划这么重大的事项和决策不上心、不研究,只听设计院专家拿着几份到哪里都能通用的设计稿件,就像被糊弄了一般。

于伟正脱掉了外套,穿着一件白色衬衣,打着一条蓝色的领带。与钟毅不同,钟毅不到正式的场合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穿西装打领带的,而于伟正则是时时刻刻西装领带。

林雪十分利索地将于伟正的外套挂在衣架上,然后又返回自己的秘书办公室,从茶水柜里取出一个带金边的白色陶瓷杯。用小勺子舀出一把绿色的竹叶青茶叶,丢进杯子里。正准备上茶,轻轻一推门把手,却发现门已经从里面反锁了起来。

市委书记于伟正对林华西还颇有一些意见,那就是林华西作为市纪委书记,在关键时刻却没有支持市委的决策。

林华西将门反锁之后,就打开了一个档案袋,带着汇报的姿态说道:\"书记啊,有个情况给您汇报一下。\"

于伟正问道:\"什么事啊?还要把门反锁了。\"

林华西略有局促,也知道在让贾彬是否出任东投集团党委书记的问题上和于伟正之间闹了别扭。但他也清楚于伟正作为市委书记,心胸并不是那么狭隘。

林华西自然不会旧事重提,而是坦然说道:\"书记,是这样,我们接到了几封举报材料。\"

于伟正担任市委书记,曾经又是市委组织部部长和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东原一口气提拔了20多名干部,还有不少干部仍处于公示期内。有些举报信,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于伟正叉开腿往沙发上面倚着,十分放松地说道:\"是举报哪个同志的呀?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林华西说道:\"是这样,昨天下午我们接到一封举报信,有人反映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县委书记考察人选丁洪涛涉嫌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存在严重违规的行为。\"

于伟正听到这里,内心里还是一沉。无名之火就窜上来了,心想这个同志还是太年轻了,这么点事情,还搞得人尽皆知,到处举报。

于伟正点了点头,面无表情,问道:\"还有什么?\"

林华西说道:\"还有就是我们纪委今天一早在门卫室发现了一封信,是直接放在收发室的,也是举报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洪涛同志的。反映丁洪涛同志大吃大喝,肆意妄为,在迎宾楼设宴五桌,交通局党政领导班子和交通局的下属单位领导班子、交通局的中层干部接近50余人,在迎宾楼聚餐喝酒,公款报销。\"

于伟正说道:\"这个啊!洪涛同志的公示期还有几天?\"

林华西听到洪涛同志四个字,马上就明白了,于伟正将丁洪涛定位为“洪涛同志”,显得颇为亲切,看来这件事的处理上,于伟正并不想深究。林华西说道:\"书记,还有一天。\"

于伟正郑重的点了点头,说道:\"还有没有啊?\"

林华西说道:\"书记,目前还只收到这两封举报信是关于丁洪涛同志的。还有两份是分别关于其他干部的。基本上每一个被提拔的干部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举报信啊。\"

于伟正说道:\"监督是好事情啊。监督才能让组织发现和掌握比较隐匿的问题,所以我们既不要怕监督,也不要怕举报。有任何的举报和监督,调查就是了。\"

林华西说道:\"书记啊,按照程序在纪委调查处理期间,这个干部调整的过程要暂时冻结啊。\"

于伟正想了想,说道:\"有程序就按程序办,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但是纪委也不能成为某些人打击干部的工具,你们还是要主动鉴别一下哪些举报有可查性,哪些举报没有可查性。\"

林华西已经当了两三年的纪委书记,对纪委的这些基本工作非常了解。林华西说道:\"书记,我们已经整理了一下举报材料,基本上有一个预判,所有的举报都是捕风捉影。就比如说,举报定丰县组织部长唐顺这件事情,说唐顺违反计划生育的基本原则,违规生育二胎。经过我向定丰县主要领导了解,这个唐顺是把他妹妹家的儿子接到了家里共同抚养,纯属啊是捕风捉影。\"

林华西这么说,于伟正马上就明白了。这是林华西在给自己示好,意思就是对于丁洪涛的举报也是属于子虚乌有、捕风捉影的事情。市纪委可以直接下文,不去调查,或者是以子虚乌有、查无实据直接在干部人事档案上盖上一个市纪委审核无误的印章。那么,丁洪涛就可以直接到东洪县赴任去了。

于伟正说道:\"华西同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啊。纪委是保护干部的,纪委的调查也是为了给干部撑腰啊,我们不能推荐一批带着污点的干部去上阵。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但是组织的程序必须要严格做完,无论举报涉及到谁,市纪委都必须要逐个核实,启动调查,核对线索,查清事实,这是纪委的基本职责,也是我对你们提的最基础的要求。\"

林华西看于伟正已经表过态,就放松下来。\"于书记,是我过度紧张了,看来您对咱们的干部是有信心的呀,这也就更印证了我的判断,这些举报信确确实实都是子虚乌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