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1167章 于伟正调整策略,农业局争取补贴

第1167章 于伟正调整策略,农业局争取补贴(1/2)

目录

市委常委会议室里,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全市的市委常委,气氛颇为尴尬。会议桌后面一排坐着市委机关的几个干部,个个屏息凝神,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生怕弄出一点声响。刚才关于东投集团党委书记调整的议题卡了壳,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局面。

于伟正书记坐在主位,面色平静,看不出丝毫波澜,仿佛刚才常委会上的激烈交锋并未发生。他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稳地打破了沉寂:“同志们啊,东投集团的问题,刚才大家讨论得很充分,意见也很明确。既然时机还不成熟,那就按照常委会的意见办,暂时维持现状。”他目光落在组织部长李学武身上,“学武同志啊,既然大家谈到了要派工作组去,那关于向集团派驻工作组的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派谁带队进驻比较合适啊?”

这个问题问得突然,原本也不在这次常委会讨论的范围之内。李学武心里咯噔一下,脑子里飞快地过了一遍人选。派个普通干部去,显然压不住东投集团那复杂的局面,更别说面对齐永林这样的老资格;派市委常委去,规格又太高,而且……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市长张庆合的方向。

“书记,”李学武斟酌着开口,声音带着谨慎,“东投集团虽然是市管正县级企业,但体量庞大,影响深远,齐永林同志又是老领导……我看,还是安排一位市政府的领导啊带队比较稳妥,再加上永林同志本身啊也是市政府的特别顾问,派个政府领导过去,也更能体现市委的重视程度。”

于伟正听了,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但那笑意并未到达眼底。市政府的领导,从刚才大家的表态来看,市政府完全是支持齐永林的,于伟正放下茶杯,手指在桌面上没有节奏的敲击几下。

“学武同志啊,考虑问题很周全。”于伟正的声音平和依旧,“不过,我看没必要拔高规格了嘛。东投集团再大,也是市管企业,级别摆在那里。工作组嘛,主要是去指导工作,帮助集团党委查找不足、改进提高,不是去督战,更不是去夺权。就按照正县级的规格来处理,安排‘三学办’的同志带队指导就好。”

他特意用了“指导”而非“督导”这个词,语气也显得温和许多。但在座的常委们都明白,这字眼的变化背后,是于伟正书记在常委会受挫后的一种策略性调整,也是一种无声的坚持——党对企业的领导不能放松,只是方式方法需要更讲究。

李学武看着于伟正平静的面容,心里却有些打鼓。派“三学办”的同志去?级别够吗?能镇得住场子吗?齐永林可不是好相处的角色。他犹豫了一下,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书记,这个……人选方面,一时还真没想好特别合适的……”

于伟正似乎早料到他会这么说,摆摆手,语气带着一丝理解,也带着不容拖延的决断:“人选问题,下来你再好好思考一下,尽快拿出方案。这个事,咱们再议。”他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提高了几分,“庆合同志,瑞风同志啊,大家还有没有补充啊?”

见众人都摇头,于伟正说道:“今天的会就到这里吧。散会。”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响起一片轻微的挪动椅子和收拾文件的声音。常委们纷纷起身,但动作都显得格外轻缓,仿佛怕惊扰了什么。大家交换着眼神,表情各异,有凝重,有思索,也有的带着一丝不易言说的复杂情绪。

在座的干部们,刚才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听到散会两字,大家的心情才放松下来。东原官场这些年,前任书记钟毅和齐永林搭班子时,私下里矛盾也不少,拍桌子瞪眼的事不是没有,但像今天这样,在常委会上公开讨论一个国企党委书记的去留,而且议题还卡住了,这在东原的历史上,恐怕还是头一遭。

于伟正率先站起身,没有看任何人,径直朝门口走去。他的背影依旧挺拔,步履沉稳,但细心的人或许能察觉到,那步伐比平时似乎快了一丝,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落寞与挫败感。他推开门,身影消失在门外。

于伟正一边走一边想,自己来到东原之后,就感觉东原处处有钟毅和平安干部的影子,本以为通过三学活动,把思想和行动都凝聚到了市委,没想到调整一个国有公司的党委书记竟然阻力这么大,确实是自己大意了!

郭志远作为秘书长,立刻小跑着跟了上去,紧走几步,在于伟正走进办公室的瞬间,也闪身进去,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里只剩下两人。郭志远快步走到暖水壶旁,拿起于伟正那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红字的搪瓷缸,熟练地续上热水,恭敬地放到他面前。

“书记,喝口热水,润润嗓子。”郭志远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和恭敬,“常委会嘛,讨论问题有不同意见很正常。我看啊,有些同志是出于私心,没有完全站在市委大局的角度考虑问题,特别是对齐永林同志……”

走进办公室之后,市委秘书长郭志远紧跟着走了进来,走了两步就关上了门。

市委秘书长可以说在市委大院里风光无限,但如果市委秘书长得不到主要领导的信任,那就是另外一番风景了。

郭志远如今在市委的处境非常微妙,自己和于伟正差不了几岁,又服务过钟毅,钟毅临走人事冻结,自己这个秘书长没有下一步的安排就尴尬了。走,肯定是要走的,只是市委班子里位置并不宽敞,如今市委副书记的位置空缺,自己就不想市委副书记了,但是市委政法委书记的位置还是可以努力一把。

于伟正没有立刻去碰茶杯,他在办公桌前,背对着郭志远,望着窗外市委大院里刚刚抽出嫩芽的梧桐树。迅速调整着自己的情绪,仔细复盘刚才在会议室里每个干部的表现。自己已经和张庆合谈过一次话,谈到了东投集团的问题,言语间已经谈到了东投集团要换党委书记的问题,没想到张庆合这次竟然出面反对。于伟正本想强行通过议题,但是王瑞凤、林华西、张庆合都表态反对,这是自己没想到的。

一个市长、一个常务副市长王瑞凤、再加上纪委书记和常委副市长的分量,于伟正必须要掂量清楚,再看这边支持自己的常委就是秘书长、宣传部长、军分区的司令员再加上总工会的主席,真正有分量的只有组织部长李学武了。分量重的常委基本都没有站在自己这边。

于伟正自然不敢强行通过议题,就算勉强通过也是得罪了一大批人,特别是张庆合与王瑞凤他不得不考虑。于伟正沉默了片刻,他才缓缓转过身,脸上已经恢复了惯常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淡淡的、自嘲的笑意。

“志远啊,话不能这么说。同志们发表不同意见,是职责所在嘛,也是党内民主的体现。要怪,也只能怪我这个班长,会前沟通不够充分,没有把思想统一好。让大家在会上争论,责任在我嘛。”

郭志远听到齐永林这样说,心里顿时觉得这于伟正的胸襟和格局确实不小。

于伟正慢慢坐下,拿起钢笔,无意识地在面前的信笺纸上划拉着,笔尖在纸上留下深深的墨迹,最终写下了四个力透纸背的字——“韬光养晦”。

郭志远看着那四个字,心头一震,连忙低下头,不敢多看。他明白,书记这是把不甘和锋芒暂时收了起来。

“书记,您这是……”郭志远试探着问。

于伟正摆摆手,打断他,语气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沉静:“没什么。工作嘛,急不得。有些事,时机不到,强求反而坏事。东投集团的问题,根子深,牵扯广,不是开一次常委会就能解决的。慢慢来吧。”

他放下笔,抬头看向郭志远,眼神深邃:“志远啊,你去请一下白鸽同志过来。”

“好的,书记!”郭志远连忙应声,快步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白鸽敲门走了进来。她今天穿着一件米白色的薄呢子外套,透露着果断与干练。

“书记,您找我?”白鸽的声音清脆。

“白鸽同志来了,坐。”于伟正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脸上的笑容十分温和,仿佛刚才常委会上的风波从未发生,“省里的记者团在东洪采访,进展怎么样?还顺利吧?”

白鸽在椅子上坐下,双腿并拢仪态端庄大方,认真地汇报:“书记啊,进展总体顺利。昨天在县委那边,媒体记者团对东洪县非常人认可,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上党校授课的事,他们都很感兴趣。至于县公安局那边,采访效果应该还不错。下午应该去光明区了。”

于伟正点点头,像是随口问道:“嗯,不能用应当啊,白鸽同志,没有依据的话,可不能讲啊。”

白鸽知道于伟正最为注重工作上的细节,就说道谢谢书记指点!

“行程安排我记得接下来是去光明区和几个市直单位,最后采访市‘三学办’和我,对吧?”

“是的,书记。”白鸽点头确认。

于伟正沉吟了一下,目光落在白鸽脸上,带着一丝探究的意味:“东投集团……这次采访安排里,有没有涉及啊?”

白鸽心里咯噔一下,以为书记是对东投集团有意见,想避开,连忙说道:“书记,原本计划里没有专门安排采访东投集团。只是在东洪县的水库和水厂项目点,有东投集团合资建设的背景,现场有他们的宣传标语。如果您觉得不合适,我们可以和记者沟通,淡化处理或者删除相关表述。”

出乎白鸽意料,于伟正摆了摆手,语气平和地说道:“不用刻意删除。东投集团参与建设是事实,该体现还是要体现。我们搞宣传,尊重事实是第一位的。不能因为一些工作上的分歧,就否定人家在具体项目上做出的贡献。”

于伟正知道,这个时候必须调整策略了,如果继续坚持调整东投集团,必然是授人以口舌。于伟正目光变得深远:“白鸽同志啊,领导干部看问题,要有格局,有胸怀。东投集团为东原经济发展是做出了贡献的,这一点,市委市政府是充分肯定的。工作上有分歧,是工作方法问题,不能因此就抹杀成绩啊,甚至影响正常的宣传报道。一切都要实事求是。”

白鸽听着这番话,看着于伟正平静而坦诚的面容,心里涌起一股由衷的敬佩。她原本以为书记会因为常委会的事迁怒东投,没想到书记的胸襟如此开阔,格局如此之大。

“书记,您说得太对了!”白鸽由衷地说道,“您这种尊重事实、顾全大局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我一定叮嘱记者团,在报道中客观反映东投集团在相关项目中的积极作用。”

于伟正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淡然的笑容:“不是什么态度问题,是原则问题。领导干部要尊重规律,尊重事实,而不是凭个人好恶意气用事。这次东投集团的事,是我有些操之过急了。万物的发展运动都有其规律啊,时机不到,强扭的瓜不甜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