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耶律洪基的提议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耶律洪基的提议(1/2)

目录

“传说赵飞燕姐妹所居宫室,窗扉皆以绿琉璃为之,亦皆照达,毛发不得藏!”

“晋武帝之窗亦用琉璃屏,满奋入觐,见琉璃屏而有难色,乃对武帝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向太后看着,庆寿宫内,那些正在被安装的玻璃窗,忍不住感慨道:“今我大宋所造琉璃,更胜汉晋!”

太皇太后也是看着正在安装的玻璃窗,亦是非常满意,脸上的笑容,根本停不下来。

就连久居深宫,没能预闻外廷的郁闷,也消散了许多。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

饭可以不吃,面子不能不要!

谁让她脸上有光,她就喜欢谁。

赵煦见此,便轻笑着道:“太母、母后,以臣之见,不如待庆寿宫、保慈宫之琉璃窗更换之后,将在京六品以上命妇,皆请到宫中来,好好的赏一下,两宫新殿……”

太皇太后顿时喜不自胜,连连点头:“好!好!”

“正该如此!”

女人的炫耀心,是与生俱来的。

而且,通常年纪越大,越爱炫耀,此事古今同。

“娘娘说的是……”向太后和太皇太后当了差不多二十年的婆媳,如何不知道这位姑后的性子?闻言就笑着道:“新妇以为,便是现在,也该诸宫、阁的太妃、贵妃们都来看一看……”

太皇太后的眼睛,顿时就亮了,道:“这样啊……也是该请诸位太妃、贵妃们来看一看……”

这可是比汉晋的琉璃窗,更漂亮、更宝贵的无色窗。

怎么能不请那些过去的贵妃、太妃们来瞧瞧,叫她们羡慕羡慕?!

赵煦见着,自是拜辞而去。

他现在已经进入青春期了,对太妃、贵妃们该避嫌了。

因为,如今在世的最年轻的仁庙妃嫔,还未满四十。

英庙当年病重的时候,为了冲喜所纳的三位太妃,更是都在三十上下。

至于他的父皇?

留了好几个迄今不满二十的美人。

因武则天之故,这些年轻貌美的先帝妃嫔,不止被朝臣视作洪水猛兽。

两宫,特别是向太后,对此也是严防死守。

为她们好,赵煦从不跟这些人碰面。

因为碰面就是麻烦。

甚至可能会害死她们!

只能说……武则天把女人在宫中的权利之路给走绝了!

……

出了庆寿宫,赵煦并没有回福宁殿,而是带着人到了集英殿。

这是因为福宁殿的装修工程,还没有完成。

保守预计,还得半个月的工期。

之后还要通风透气至少半个月,也就是说,赵煦最早也要六月以后才能搬进去。

于是,他就搬到了集英殿居住。

相比福宁殿,其实集英殿更适合做办公场所。

主要是它和两府六部官署都很近。

尤其是学士院、枢密院——开个门就到了。

所以,赵煦搬到集英殿后,就干脆在这里开始办公。

很快,在集英殿办公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通见司的上传下达效率,直接提高了数倍。

同时,赵煦想见什么人?想和谁商议国事?

一个命令下去,对方只要在都堂官署办公,最多两刻钟就能到赵煦面前。

不过,集英殿办公的缺点,同样突出——安全方面,存在漏洞。

这万一要有人,想要刺王杀驾,那么刺杀居住在福宁殿的赵官家和居住在集英殿的赵官家那是两个概念。

前者,需要穿过重重宫阙,途中有好几个宫禁阻拦。

而后者?

从都堂穿门而过,就是集英殿!

须知,就在数十年前的庆历八年,就出过四个皇城司亲事官,在深夜杀死自己的上官,夺取兵甲,然后杀穿了大半个皇城,一路杀到仁庙寝殿前的谋逆大案!

要不是慈圣光献临危不挠,指挥镇定,堪堪将那四个乱兵,阻击在寝殿门前。

若仁庙彼时是住在集英殿,那四个乱兵,就能以最快速度,杀到仁庙面前,完成一场传奇的弑君活动了。

哪里还有后来的事情?

也正是有了这个教训,自那以后,赵官家就加强了宫禁,宫门落锁后,就禁止任何人无诏擅越宫垣。

违者,杀无赦!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元丰八年,赵煦的胞妹,皇五女惠国公主就是因为在深夜得了急病,却因宫禁而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夭折。

这一世,才在赵煦的介入下,趁着向太后看望的机会,求来了旨意,允许钱乙夜宿宫阁,这才让那个可怜、懂事的妹妹的生命,得到延续。

但,赵煦开始掌权后,却并未对旧有的宫禁做出什么人性化的改革。

恰恰相反,为了小命,他着重强化了宫禁的纪律!

使之变得更加的反人性!

同时,除了就寝外,他身边永远有着一队忠诚的御龙直。

哪怕是和大臣们密议,他也必定会让燕家兄弟,带着御龙直守卫。

同时,他身边始终会有一个专门给他挡枪口的,全副武装的御龙直卫士。

目前做这个事情的是经过考验的燕援兄弟。

除此之外,赵煦对自己身边的人,素来很好。

看到做的好的,更总是嘉奖、提拔。

对几乎所有身边人,都是柔声细语,哪怕做错了,也不会斥责,更不会加罪。

甚至可能还会安抚——当然了,也不是没有惩罚。

不过通常来说,对这些人,要么不罚,要罚就是直接驱逐!

直接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中!

不给任何刺客机会!

这些都是赵煦吸取了历史上一个又一个被人刺杀的倒霉蛋的教训,总结出来的。

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

所以,在他身边的人,哪怕是个内臣,也必须经过审查。

他必须有父母叔伯!

且还需和这些亲人,有着比较亲密的情感联系。

同时,他们还要经过内侍省的观察。

确定此人忠厚本分,能吃苦耐劳,懂得知恩图报,才会进用。

种种措施,犹如罗网,使赵煦身边,尽皆忠臣义士!

别说赵煦疑心,实在是自古君王素来多疑。

赵官家们尤其如此!

看谁都像是乱臣贼子。

天天都在提防着文臣、武臣、外戚、勋贵造反!

说老实话,赵煦只折腾自己身边的人,对文臣、武臣都在合理范围内放权的君王。

在赵官家们中已经是异类中的异类了!

……

回到集英殿,赵煦刚刚休息了一会,閤门通事舍人张叔夜,便送来了安排好的觐见名单。

赵煦接过来,扫了一眼,就眯起眼睛来。

“耶律琚要见朕?”

“知道什么事情吗?”

张叔夜躬身答道:“奏知陛下,刑学士,似乎与辽主有关!”

赵煦哦了一声,面无表情的摩挲了一下双手。

在四月底的时候,耶律洪基派人,将高丽今年岁贡,押送到了汴京。

如今,那些白银正在户部接受检查,以确认成色和重量。

而与高丽的岁贡一起入京的,还有辽人在日本,大发金银矿的传说。

据说,辽国大将萧不哒野,在一个月内,就从日本采的白银将近十万两!

这震惊了天下!

大宋上下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好多士大夫,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尤其是当辽人宣传,萧不哒野在日本找到的金矿、银矿是从大宋崇文馆里找到的当年入宋求法的成寻的口述的文字后。

士大夫们捶胸顿足。

纷纷开始跑到崇文馆查阅,然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