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0(2/2)
“开创仙朝,成立仙朝之主竟然有如此造化。难怪主世界中,大周王朝拼命一搏,要将大周王朝变为大周仙朝。其中的造化,其中的好处太大太大了”
刘秀惊叹道,然后感到侥幸。
在主世界,大周王朝想要建立仙朝,可谓是千难万难,遭遇各个天仙狙击,血拼不断。在天仙的算计下,大周王朝各地起义不断,而舂陵军就是在这样大势之下,浑水摸鱼,走向崛起。
因为世界气运是有限的,大周仙朝若是成立,必然抢占其他天仙的气运,正所谓气运之争,不死不休。
最后,大周仙朝能不能建立,还是两说。
可在这个世界,属于中武世界,刘秀建立的秦朝,轻易镇压六国;至于诸子百家,更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所谓的顶级高手,逍遥子,鬼谷子等也只是大宗师巅峰而已,不需要他出手;只是东皇太一出手,就是镇压下去。
建立仙秦,没有一丝阻碍可言
“不过,这个世界终究是中武世界,建立的仙秦,只是低等仙朝,上线有限;若是在主世界,建立的仙朝,至少是高等仙朝”刘秀思索道。仙朝等级不同,凝聚的气运多寡也不同。
亏得是中武世界,刘秀才能以天师修为,沟通天意,得到天意认可,成立仙朝;若是在主世界,没有天仙修为,没有沟通天意的资格,更不用说认可了。
“建立仙朝,献上祭品,祭天是第一步;得到天意认可,这是第二步;以神器承载天意,化为气运至宝,这是第三步”
刘秀思索道。
“在这个世界,我是始皇帝,是祖龙,故而没有祭品,照样是沟通天意;可在主世界,想要引动天意,却是要祭品”
想着建立仙朝的种种,刘秀就是狂汗。
不知仙朝建立具体之法,靠着猜测,硬生生成功了
封禅结束,祭天结束,刘秀回到咸阳。
各个重臣,尽数汇聚在一起,刘秀简略的说仙秦的一些隐秘,然后说道:“柔儿,你为皇后,辅助皇帝;又为国师,主管祭祀。不过,终究是祭祀为主,赠你国师印”
“多谢陛下”
东皇太一,接过了大印。
“扶苏,你为太子,掌控太子印”刘秀又是道。
“多谢父皇”扶苏接过大印。
“尉缭、李斯,你们为丞相,执掌丞相印”刘秀又是递过大印,分别代表左丞相,右丞相。
“王翦,李信,接印”
一个个大印,颁发给臣子们,这些大印皆是从祖龙玉玺当中,分裂出的子印。
在祖龙印气运加持下,刘秀是二十倍修炼速度;而国师印,太子印等,仅仅是十二倍修炼速度;至于丞相印、大将军印等,仅仅是九倍修炼速度,不断递减着。
至于其他臣子、官吏,也是有气运加持。
可还有更多官吏,是没有气运加持的。
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仙朝的本质,就是损不足而奉有余。
这些加持来的气运,不是凭空诞生的,而是从众生当中汲取来的。很多百姓,低级官吏等,都是损失一部分气运,被转移到了仙朝高级官吏身上。
当然了,仙朝汲取气运,讲究量力而为,在仙朝体系下,百姓固然损失的很多气运,可不伤及根本,在其承受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就好似一个百姓,每月三千的工资,只是纳税八百。损失八百,不影响其根本,可以接受。
可若是三千的工资,利用各种手段,剥削而走,百姓们会生出怨恨,社会不稳。
同样仙朝,可汲取众生气运,可汲取的太过分了,也会导致百姓怨恨,业力增加,从而导致仙朝崩溃。
“仙朝,官吏不能太多,太多了会走向崩溃;同样官吏也不能太少,太少了,无法掌控住局势。仙朝汲取众生气运,就要庇护众生,化解众生的因果”
刘秀思索道。
修真门派,只要修真便可,不需要承担其他因果,逍遥自在;可仙朝,却是要稳定民心,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世界升级,若是办不到,强烈反噬之下,仙朝将毁灭。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
仙朝,演化到极致,就是为天庭。
有天庭存在的世界,必然没有仙朝立足之地,因为两者是相互竞争关系,仙朝会抢占天庭气运。
叮咚,轮回者将在半年后,回归主世界
这时,主神的声音传来。
刘秀心中哀嚎着,闪过绝望之色,主神在抢劫他的胜利果实。
二十年时间,他可成为武帝;百年时间,可成为武神。
只要在这个世界,停留上百年时间,成就武神之后,回到主世界,可尽情装逼打脸。纵然谈不上无敌,也从棋子成为棋手。可现在倒是好,半年后,就就是回归了。
半年后,还是武圣修为。
秦王政28年,始皇帝驾崩,传位太子扶苏,尉缭、王翦、昌平君等人辅佐。
:
第182章站在迎风口,猪都能飞起来第一更
时空在变化,一道光芒包裹住,刘秀消失而去。
死遁而去。
当了始皇帝,还来不及装逼打脸,来不及升级爆表,就是回归主神殿
再次出现时,已经在主神殿当中。
四周还是灰蒙蒙的,好似混沌,天地不存,万物不存。
主神的声音再次传来。
恭喜轮回者,顺利归来
积分清点当中
统一六国,称号始皇帝,祖龙,得到10000积分
建立仙朝,改变世界轨迹,得到10000积分
世界升级,让中武世界升级为高武世界,得到10000积分
获得30000积分
三万积分了,积分有些多,总算是脱贫致富了。可想着主神殿,高昂物价,又是皱眉不已。
这次任务世界,竟然是秦始皇。
这次任务,难度没有,几乎是躺赢的节奏。秦始皇是富二代出生,他出生的时代,是秦国最为鼎盛的时刻,灭亡六国,难度几乎没有。真正的困难,秦孝公、秦惠公、秦昭襄王等已经解决了。
秦始皇,只是完成了最后一步而已。
秦始皇谈不上英明,也谈不上远见卓识,很多开国君王制定的国策,多数延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