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主神竞争者 > 分节阅读 23

分节阅读 23(2/2)

目录

不久后,消息传来,因平黄巾叛乱有功,被封为平原相。至于其他官员,却或是刺使,或是中央高官,或是封侯,皆是赏赐不少。比较之下,所谓平原相,就是寒酸无比。

“努力奋斗,不如有关系”刘秀叹息道,“该花钱买官了”

官位的价格,是根据官职大小和年俸1比10000的比例来的,地方官是朝官的两倍,县官的价格则要看地区。比如想要做个四百石的小县令,你就得花四百万。如果想要做司徒、太尉和司空这种位列三公的职位,那除了相应比例的价格以外,还要额外支付一千万。

等你被任命,正式上任的时候还得交钱,这时候需要交纳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钱,当然这个价格还可以协商。

张温和段颍都是东汉的大功臣,名望颇高,连他们也要交钱才能位列三公。

曹操,他的父亲曹嵩是一个太尉,其实这个官就是他花钱买的。还有一个叫崔烈的清官,本来一直非常勤勉上进,他没什么钱,可为了过一把官瘾,竟然托皇帝的保姆给他走后门,拿到了一个五折的优惠价。

准备了厚礼,刘秀前往张让的府邸,去找这位中常侍买官。

张让府邸靠近皇宫,占据一条大街,从外面观看,豪奢壮美,见到刘秀准备的厚礼,看门的奴仆眼前一亮,变得十分恭敬,迎入府邸。

“下官屯骑校尉刘备,拜见张侯”

刘秀来到大厅后,看到前方一个阴柔的男子跪坐在上方,连忙上前拱手行礼。对面阴柔男子正是中常侍张让。如今被皇帝封为列侯,在大汉朝中有着巨大的权势。

暗中感应,张让气息强大,已经是养魂九层,只差一步巨迈入超凡境。

张让点点头说道:“起来吧,刘将军,你给咱这个半残之人送上厚礼,想必是想求咱办事,说吧,什么事情”

刘秀道:“张侯明见,在下平定黄巾贼,为平原国相,欲要更进一步,直接成为太守还请张侯帮忙”

第47章求亲昭姬

“欲为太守”

张让听后,眉毛微微一皱,缓缓说道:“不是咱家收钱不办事,实在太守之位太重,汝年幼,资历不足,欲为太守无望”

刘秀脸色一沉。

“不过”张让道:“要害之地,肥沃之地,没有指望了;可偏僻之地,倒有几分可能”

说着,取出地图,指点起来。

东汉有十六州,一百三十七郡国,一郡太守相当于后世市长。很多繁华的大郡上等郡,已被预定,轮不到他了,不过一些小郡,偏僻之地倒是有可能。

卖官也有限制。

比如,资历为基,方能买官,非有钱便可当官。就好似刘秀经商为业,赚钱无数,可资历不足,不足以买下太尉之职;以其资历,买下太守为极限。

此外,卖出官职,多是虚官,位高而权轻。

如曹操老爹买下太尉之职,看似位高权重,实则有丞相之名,无丞相之实。花钱去装逼,口惠而实不至。

诸多太守中,河北、关中价钱最高,中原次之,越是靠南边,价钱越便宜。

“九江如何,豫章如何”张让道。

“吾选九江”刘秀道。

“好好好”张让道:“价格为三千万钱”

刘秀拱手道:“张侯请放心,三天内,必然送到”

赞赏看了刘秀一眼,张让很满意,识趣又能力出众。

“若无其他事,退下吧”张让摆手说道。

“下官告退”刘秀拱了拱手,告辞离开。

离开张府,张飞连忙问道:“大哥,此行是否顺利那张让答应否”

刘秀没有说话,等回到住处后,才说道:“张让已经答应了,要不了多久,朝廷将命我为九江太守”

三千万钱,对他而言,只是小意思。正所谓,能用来钱解决,就不是问题,很多无法用钱解决,那才是大问题。成为九江太守,有了第一块基业,有了第一桶金,付出再多的代价也值得。

数日后,再次遇到曹操。

“朝廷,以吾击贼有功,迁为济南太守”曹操说道。

“吾为九江太守”刘秀说道,有些羡慕。

“九江郡,隶属扬州,地处蛮荒之地,时常有山蛮作乱”曹操皱眉道:“玄德有大功,朝廷竟如此薄待你”

“吾虽为中山靖王之后,已是宗室远支,已属寒门,能当上太守已算不错了”刘秀说道,“此次相别,不知何时再见”

“不醉不归”

说着,曹操倒下美酒,两人尽情喝着。

人生有三大铁,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同过窗。两人一起作战,一起同窗,算是关系铁,就差没一起泡妞了。

次日,刘秀到了蔡邕府邸中。

“拜见老师”刘秀上前恭敬道。

“昔日,吾与子干交谈甚欢,可今日却物是人非”蔡邕想着逝去的卢植,不由心中凄然。

刘秀劝慰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卢公虽死,可佳名万古传”

说着,两人又说着琐事。

刘秀道:“老师,吾因平叛黄巾有功,被封平原相;又花费三千万钱,贿赂张让,迁为九江太守。不久赴任”

听着徒儿贿赂,蔡邕叹息道:“你击贼有功,却如此官职,朝廷薄待功臣。竟然贿赂,才能上任”

说着笑了起来,凄苦至极。

蔡邕是清流,孤傲至极,可并非不知世事。徒儿贿赂张让,用来卖官,固然是污点,可又何尝不是无奈。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徒儿,欲要求昭姬为妻,请老师成全”刘秀又是说道。

不患无妻,只患无功名。

若他只是太学学生,只是中山靖王后人,开不得口,开口也是自取其辱;可此刻为九江太守,也算是一号人物了。

“昭姬新寡,此刻再嫁,终究不妥”蔡邕犹豫道。

刘秀道:“我欲效司马相如,不负其情”

时常在蔡邕家行走,与蔡琰相熟相知,有了一丝情意,只是情意能否转化为爱情,他也不知。

片刻后,走出一个女子,大约是十五岁,面容稚嫩,却难掩倾城之资,精致无暇的鹅蛋脸,蛾眉凤目颇具风情,琼鼻樱唇更显典雅知性。年岁虽小,却气质典雅文静。

只可惜,梳着妇人才有的垂云鬓,为文君新寡。

正是蔡琰。

蔡琰本字昭姬,后汉书有其传记,作者因避司马昭之讳才改为文姬,改名时已是西晋,蔡琰也早不在人世了。从此,将她称为蔡文姬。

蔡邕说出事情经过,问道:“昭姬,你意下如何”

刘秀心中忐忑。

蔡琰道:“一切全凭爹爹做主”

说着,脸色羞红,转身离去。

刘秀也松了一口气。若是女子说,一切全凭爹爹心意,那是拒婚,没戏了;若是女子说,一切全凭爹爹做主,那就是成了,答应了。

“老师有何打算”刘秀又是问道。

“玄德,这是何意”蔡邕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