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娇华 > 1667 千秋殿的来历

1667 千秋殿的来历(1/2)

目录

顾老宗主难得迷糊,一旁的牧亭煜更不擅长记路和辨方向。

老者转身道:“走吧,我来探路。”

这片区域老者初次过来,探路需要时间。

不过牧亭煜不着急。

他虽然害怕老者,但看他走在前面,心里只觉得无比安定。

先前和顾老宗主逃命时,他们东躲西藏,如惊弓之鸟,战战兢兢。现在呢,走得拉风又有气势,甚至直接将灯油给点上,又如何,那些人敢出来掰掰手腕吗。

不过,这地下密道实在诡谲盘错,他们“观摩”了几间都是刑具的石室,又去到过几间都是炼丹炉的偏殿,甚至此处还配有专门的匠作室,里面贴墙站着一座座高大木架,摆满大大小小的瓷瓶和小盅。

其中一个暗室垂挂着一排剥下来的人皮,牧亭煜还当是衣服,得知是人皮,当场吐了。

老者和顾老宗主在几间匠作室中停留的时间较久。

尤其是顾老宗主,他语声悲凉难过:“当年,青叶长老和他的弟子们,或许被关在这里过。”

老者只是淡淡点头。

他打量着四周,在心里推算时间。

千秋殿建于章朝,根据当初他雇人从千秋殿下运上来的石碑、书籍和字画等可确认,千秋殿是章朝第二位皇帝,章太宗延和帝所建。

延和帝在位仅十三年,他登基时岁数太大了,终于将他的老父亲熬驾崩,延和帝紧跟着迎来了自己对死亡的恐惧。

他建千秋殿的初衷便是为了长生,可惜他并未如愿。

延和帝去世后,葬在了元禾宗门和龙渊的西南面,在惊河、归德两大州省中。

这两大州省是古往今来帝王们最钟情的陵寝吉壤,千山拱卫,青龙伏脊,万水绕阙,流势成玄龟献寿之态。

也因为此,这两处地方一直盗墓猖獗。

延和帝死后,千秋殿一度沉寂封锁,到了大章朝倒数的第二个皇帝章成宗平淳帝时,他在晚年意外得知千秋殿,于是秘密派人重启。

那时,正也逢大章朝国运渐衰,这位平淳帝似癔症缠身,魔障了一般,这才有了千秋殿下的那一幅巨大的万国朝拜图。

拜得正是他。

平淳帝重启千秋殿没几年,他驾崩了。

而后,是章朝的最后一位帝王登基,平淳帝之子,龙章帝。

龙章帝和大乾的开国皇帝鸿德帝重叠,自然也包括当时受封竹州六沙县的南瑞王,韩瑞迁。

看来,在尚未跟着鸿德帝时,风清昂在千秋殿中长时间呆过。

他后来被封南瑞王,便将千秋殿中的那一套,搬到了这里。

最后,时隔三百年,千秋殿被卫行川重启,成了乔氏后人的屠场。

老者至今都未查出这个卫行川到底是什么人。

这其中,还穿插着那位在千秋殿留下大量悲风叹雪,哀惋世殇的词作的唐相思。

这三人,三种性子,三种势力,他们彼此水火不容,却又交错。

而他的徒弟,莫名其妙就被牵扯其中——

老者眼底划过一阵厌恶。

他当初既能填了千秋殿,那么现在,他也能毁了这。

·

与老者相隔半个村子的一间地下暗室中,风清昂双手张开,撑在石桌上,正在努力回忆这片地下甬道。

这片地宫是他的,但是年代太过遥远,他能记得住的,只有靠近寒殿和云丸村西北那一片。

熟悉的那几个出口如今没法再去,半下午时,离岭老者一下地道,风清昂就遥遥认出他,不由多想,立即便撤。

攻守之势异也,他失去拿捏这对师徒的东西,便必须得远离这对师徒。

现在,他步步退到这一头,只能从韩家村的南面离开。

但有关韩家村的记忆,他早成空白。

这几个村子都是守墓村的后人不假,可惜三百多年,足可出现至少十二代人,一代又一代岁月下来,血脉、信念、使命都能被稀释。更不提还有迁走的,搬来的。

风清昂这三百年回来过五次,次次都觉不爽,这次再回来,瞧见满目灰尘,霉味冲天,才越看这些村民越碍眼,索性全杀了。

外面传来动静,风清昂立即抬头,手下们也全都戒备。

回来的手下满头大汗,进来便道,老者找到了顾星海和牧亭煜,一路张扬,明火大步。

同时,还有两个手下被老者致残,无法带回,他便一人一刀,送他们上路。

风清昂冷冷道:“那臭老头一辈子没将任何人放在眼中,嚣张跋扈,也将这狂妄传给了他的徒弟。”

他得尽快离开,可是他实在很难回忆起韩家村这片甬道的路线。

当年,他先后在三十年里网罗了几千名方士、相士、星算师和名家匠作,他们全都困在地宫中,自然得有一片区域来安置调度他们的衣食起居。

韩家村的地下,正是干杂活的仆役杂工们的往来之所,为了防止被人窥探洞察,还有抓来的方士道士们逃走,这片地下的甬道分布纵横如蛛网脉络,挖掘时还设置了多重机关。

现在这些机关暗道,反成了他的桎梏。

没多久,又一人回来,是冒死潜回旧处的手下,称云丸村出口处的道门弟子们在议论逃走的贝星泽,还有几个道门弟子去勘测水源,被人抓走,其中两人被杀害,尸体被送回。

思及贝星泽在他眼皮子底下逃走的那处密道,风清昂的眼睛骤然变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