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好官人 > 分节阅读 300

分节阅读 300(2/2)

目录

苏修然听了这句话,心思又活络起来了:“那小官人,是想让子明回来,开办一个玻璃作坊”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我正有此意。”

这一下,不止是苏修然,高瑾都激动了,更加坚定了要和苏家结亲的想法。

没办法啊,这年头做生意,想要入股基本没啥可能,除非是亲戚关系。两家不同姓的想要合伙做生意,有什么关系能比联姻更好的呢

“不过”

张正书故意卖了个关子,把苏修然和高瑾的心都吓得掉在了地上。

“不过甚么”苏修然也想到了一个漏洞,苏熙是他儿子,绕过张正书把技术拿过来用不就行了吗

这不怪苏修然,十个宋人里面有十一个是这种想法的。

张正书却好似洞察千里一样,说道:“不过,这技术是我所有的,即便是子明兄也无法随意透露。一旦我发现了市面上有类似的技术,怕是子明兄就要背负起十万贯的债务了。我与他的契约上,写得清清楚楚”

听得此话,苏修然也怒了,拉下脸说道:“张小官人这话是什么意思”

“别生气,这不是很正常吗,你的技术,你希望别人无偿拿去用吗”张正书一副胸有成竹地说道,“将心比心,我看你也不愿意吧”

苏修然哑口无言,他还真的没法反驳。

“我也不是不讲理的,技术虽然是我的,但里面也有子明兄的汗水和努力,所以我打算和苏家合作就是出于这个心理,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张正书强调说道,“技术可以给苏家用,但苏家一旦泄露的技术,也是要赔付十万贯钱的”

苏修然拉着脸,说道:“小官人,你这也太霸道了罢”

“不不不,这不是霸道,这是丑话说在前头,免得日后有更多纷争。如果苏伯父不想合作,那这些话当我没说过。”张正书笑着说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嘛,为了些许之事生气,那可划不来。”苏修然却毫无办法,主动权掌握在张正书手中,他还能怎么样

沉吟了一会,看到高瑾有点着急的面孔,苏修然也是一凛,知道若是不答应这事,怕是连高家都要得罪了。无奈何,苏修然才说道:“苏家会保守技术秘密的。”言下之意,就是认同了张正书的做法。

张正书笑道:“那是最好不过了,保守了技术,才能赚更久的钱嘛”

苏修然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在他看来,他儿子的技术,却不能为儿子所有,这算什么事

可苏修然不知道的是,在后世这个已经司空见惯了。一个员工,他在公司里开发出来的技术,算谁的自然是算公司的,难道还会给个人不成毕竟公司提供了设备、技术条件、技术积累等等一系列基础给你,你好意思说是自己独立研发出来的技术吗

只是这个说法在宋朝这会并不吃香,张正书不得不先把话挑明了。高瑾也帮了腔,说道:“合则两利,分则俱伤,一起赚钱不就挺好么”

苏修然也默认了,心中却道:“不是你家的,你自然是无所谓”

“不过嘛,我打算在明州这里建立的玻璃作坊,并不打算在大宋境内销售。”

张正书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吓得高瑾都差点没跳了起来:“这怎么能行”

“怎么不能了”张正书奇怪地说道,“海外那么多市场,随便卖出一面镜子,岂不是比在大宋更赚钱而且,我以技术入股,只打算占三成,还有两成给子明兄的,剩下的是苏家的”

听到这里,苏修然才好受了点,毕竟没人会和钱过不去嘛

“小官人仁义啊”

苏修然叹息道,他也是在商海沉浮许久的人物,可哪里见过像张正书这样的商贾在谈判过程中,不仅全程掌握主动权,还能把大头让给合作方。一时间,苏修然也不知道怎么评价张正书好了。

第六百六十六章:联手坑人

张正书却心下好笑,技术入股,说白了就是白赚钱,和后世卖专利没差什么。张正书等于占了大便宜,要知道,玻璃技术苏熙是知道的,甚至那些最透亮的镜片,都是苏熙打磨出来的。若是苏家铁了心抛开张正书单干,甚至拿出十万贯钱来买单,张正书也是没办法的。

好在苏修然并不想付那十万贯,在他看来平白用十万贯买一个原本就是自己的技术,那是不划算的。

“这玻璃有太多门道了,可不止是镜子,镜片,做窗户什么的。”张正书为了稳住苏家,透露了一点玻璃日后的发展方向:“若是我没看错的话,日后玻璃将会在各行各业都能应用,用得最多的还是做窗户。毕竟这玻璃窗不仅透明,可以不开窗就能看到外面景色,就这一特性,别的窗户都比不上。即便不想看了,还能拉下窗帘。若是大宋境内有十分之一的人家用上了玻璃窗,这将是多大的市场”

苏修然也吞了吞唾沫,这确实很大的市场,可和他没关系啊

“别的不说,单单是这个玻璃镜,你往别国这么一卖,起码能卖个十年,而且还是高价”张正书笑道,“苏伯父,你信不信”

苏修然一愣:“能高价卖十年这不可能罢”

什么东西多了,都不会太值钱的。苏修然又不傻,这个道理肯定明白。就好像苏家经营的瓷器海贸一样,一开始是挺赚钱的。但是,随着做瓷器贸易的越来越多,瓷器的价格就越趋于稳定了。换句话说,就是赚不到钱了。

张正书却摇了摇头,说道:“非也,只要苏伯父你保守住玻璃镜的技术,这世上还有谁跟你抢生意卖高价,也是很平常的事。”

“那又如何,大宋境内的,还不是你独吞了”

苏修然还是觉得很不爽,这都啥事啊谁不知道,最大的市场是在大宋,而不是在海外

张正书却认真地说道:“这个大宋和海外市场之分,只限于玻璃镜。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一旦玻璃镜多了,那就不值钱了。但是,玻璃窗是要靠走量来赚钱,一个玻璃作坊,怎么可能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