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0(2/2)
申王赵佖一高兴,就许下了这个承诺。
宋兴和憨厚地搓着手,谄媚地笑道:“王爷要赏赐小人,小人是万万不敢受的。”
“无妨,你尽管说”
申王赵佖那个高兴啊,眼疾缠了他一辈子,如今终于能解脱了,这种心情根本不是别个能理解的。
“那草民就说了啊”宋兴和小心翼翼地说道,“王爷,这眼镜即便在西域,也是稀罕之物。草民为了得到它,已经倾家荡产了。若是王爷支付这眼镜的价钱一万贯,草民就不枉走西域一趟了”
“一万贯”
申王赵佖有点便秘的模样了,他虽然贵为亲王,但闲钱也没有一万贯啊
这就要说一下宋朝的王爷了,虽然听起来很高贵,但其实也没啥实权。可毕竟是皇亲贵胄,是有食邑的。食邑有虚封和实封之分,亲王都是虚封,虽然有一万户之多,但没有啥实际权力,只能按照虚封的一户,每月给钱二十五文计算,随月俸向官府领取。
月俸加上食邑,一个亲王一个月大概也就七八百贯钱的收入,一年也不到一万贯。
也就是说,一个亲王的工资,还比不上一个宰相
要知道,一个宰相一年的工资,过两万贯是很正常的,甚至四五万贯那也很常见,这还是极为清廉的宰相。
“当然了,这是草民原先定下的价钱,想着要赚一笔的。如今为王爷分忧,是小人的福分,只需要五千贯,这眼镜就归王爷了。”宋兴和也是做生意的好手,他早就调查清楚申王赵佖有多少钱了。这个赵佖嘛,收入大概每年一万贯左右,但由于他也善于挥霍,每每一年到头来也剩不了几个钱。
“咳咳,这五千贯钱嘛,也不是很多”
赵佖得到了这副眼镜,就好像获得了新生一样,他是万万舍不得放手的。“但本王如今没这么多钱不如,拿些古董字画与你”
宋兴和一愣,然后连连点头说道:“王爷所藏,必定是珍品”
其实,宋兴和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张正书的授意,他不想被人惦记上,这笔买卖最好连人情都不要做,钱货两讫是最好的。至于赵佖拿什么来抵债,有什么关系吗
不得不说,申王赵佖的藏品还是不错的,比如苏轼的字、米芾的画、黄庭坚的字,赵佖都收藏了不少。甚至还有唐朝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真迹,吴道子的画,唐朝的青、白、黑、黄、花瓷每一件都是精品,只可惜宋兴和不识货,任由赵佖挑选了几幅字画,就当做钱银抵债了。
看着赵佖一副心疼的模样,宋兴和却在心中讥笑:“甚么亲王,不也是一个小气鬼,几幅字画,值个甚么钱”
不过,宋兴和也是清楚的,赵佖给他的字画都是值一点钱的,毕竟是亲王,要注意影响的,买东西不给钱那算什么事
捧着一堆字画出来后,宋兴和也不珍惜,丢在了骆驼背上的囊袋里,牵着骆驼就慢慢离开了。
赵佖却好像丢了心头好一样,戴着眼镜眼巴巴地看着宋兴和的离去。
“爹爹,你现在能看清楚奕儿了吗”
赵有奕奶声奶气地问道,他很聪明,从他们的谈话已经知道了赵佖的眼疾被“医好”了。
赵佖心疼地将儿子抱起来,仔细地端详了一番自己的血肉,点了点头说道:“奕儿都这么大了,爹爹才看得清你的模样。”话里行间,不无唏嘘。原本,赵佖的眼疾也不是那么严重的,也就是出生的时候几百度的样子。但由于宋朝没啥可以矫正视力的器具,最后发展到上千度的近视眼,成了睁眼瞎。好在张正书是个穿越人士,不然赵佖到死,恐怕都不能“重见天日”了。
话说宋兴和卸下一身胡人装扮,把骆驼还给西北来客之后,捧着一堆字画回到了“京华报社”。
“小官人,那申王也太吝啬了”
人还没来到小楼,宋兴和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张正书这会倒是没有躺着,而是罕见地拿起新一期的京华报在审稿。
“哦怎么回事”
张正书放下手中的初稿,这是郑月娥审过一遍的了,张正书可以想象得到,郑月娥付出了多少努力,才做到这种地步。这段时间以来,郑月娥的进步可以用飞速来形容,已经做到不用张正书逐字逐句来挑毛病了。说实话,张正书的文学水平也就那样,有什么隐晦的问题,他也是看不出来的。唯一能做的,张正书就是把握着大方向而已。
第五百五十四章:令人疯狂的玻璃
被宋兴和打断了思绪,张正书微微皱了皱眉。
当宋兴和把这一堆字画放在张正书面前的时候,张正书一愣:“这是啥”
“眼镜换来的,那申王没钱给,给了一堆这个。”
宋兴和叹声说道,“王爷都这么抠门,也是没谁了,五千贯都拿不出来”
张正书笑道:“你以为王爷就很有钱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说着,张正书摊开了那一堆字画,却是一愣:“苏东坡米芾黄庭坚欧阳修还有吴道子的画”
“小官人,这些很值钱吗”
宋兴和也是吃了一惊,这些相公的名字,他哪能没听过只是没想到赵佖会把这么珍贵的字画给他而已。苏东坡啊,单单是他的字,就非常值钱了。市面上,有人出几千贯来求购一幅苏东坡的真迹,然而苏东坡现在在儋州,对此一无所知
“怎么说呢,这些字画在懂行的人眼中,价值千金,千金不换。而在你这等粗人眼中,擦屁股都嫌硬。”张正书调侃道,羞得宋兴和一阵脸红。
“俺就是一粗人,那申王给钱就好了嘛,给甚么字画。”
听着宋兴和的辩解,张正书也是笑了笑没说话,认真地欣赏起这些字画来。
不得不说,赵佖的欣赏水平还是高的。只是他眼睛都看不见,这样字画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张正书转念一想,或许这跟后世某些人附庸风雅是一样的,明明没啥文化,愣是要买一个书房的书,偏生一本都没翻过。不过嘛,申王赵佖是想让来访的人知道,他并非是看不见,只是看不太清而已
“好颜面,装斯文,哪个朝代都一样啊”
欣赏完这些字画,张正书吩咐下人拿去书房,好生挂起来,留着他一个人欣赏。
“可惜了,要是后世拿到这些字画,最起码能拍卖出好几亿来吧”张正书苦笑着摇了摇头,把这个念头抛诸脑后。
随着申王眼疾被治好一事不胫而走,一种西域琉璃进入了宋人的眼界。这种琉璃迥异于大宋的琉璃,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是单调的白色透明,却能治疗眼疾。只要像申王赵佖一样,虽然能瞧得见东西,但却模模糊糊看不清楚的,都能用眼镜来解决。
要知道,宋朝是一个读书人的时代,读书人又不是全部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