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2(2/2)
“不用进县城了,去乡间问问,这里的土地可以出售吗”
张正书又使出了以往的招数,因为黄河定期泛滥,所以没有人愿意买河边的田地。哪怕会肥沃一点,可没人顶得住天天河水倒灌带来的损失。再者,黄河泛滥之后,带上来的泥沙其实也不算太肥沃,更多的情况,反而会把原先土地的肥力给带走了。毕竟黄河沿岸的植被稀疏,水土保持不了。金水河虽然不属黄河水系,可也在开封府的漕运系统里。历史上,金水河名字几经更迭,水经注称其为“不家沟”,还有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俗名泥河。因为多泥,开封府百姓俗称金水河为泥河。在多雨季节,山洪泛滥成殇,挟裹着泥沙奔腾而下。
在开封府一带水网纵横,舟楫云集,沟通东西南北,物资源源不断运送至汴梁城。金水河与开封境内的惠民河、五丈河、汴河合称为“漕运四渠”,形成了以京师开封为中心的庞大水运交通系统。因金水河水质清澈而甘甜,又被引入皇宫、王府当做“自来水”使用,成为皇城内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
张正书想要弄一个工厂系统,就只能借水运之利,而不能排污到金水河之中。当然,张正书也没丧心病狂到那种地步,直接把污水排入河中。最起码,张正书要用水泥弄一个排污池,再弄一个过滤系统,比如用明矾等物过滤一遍之后,才开始排污。
最方便的,还是直接弄一个没污染的工业体系,毕竟中牟县是在开封府上游,弄一个有污染的产业,就连张正书都觉得有点伤天德。不过,在这里建起一个蜂窝煤作坊,好像也能行啊。只要管理到位,蜂窝煤作坊是没什么污染的,除了看起来有点乌漆嘛黑之外。嗯,生产之时必须要戴上防毒面罩才行,最不济也得带口罩
不过,规划的事,就留待日后再考虑吧,现在首要的事,就是把地拿下来。
找到了牙人,也联系到了买家。
议定了价钱签了契约,张正书一日之内居然买下了三百多亩土地。
当然,钱银还没付清,地契也没到张正书的手中。约定了明日到张家庄结账,那买家也同意了。到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地契。
“小官人,你打算在中牟县开作坊么”
马车夫也品咂出味道来了,他算是摸清了张正书的套路。毕竟,第一次到李家村,也是他在赶车的。“哟,眼光不错嘛”张正书也承认了,“李家村的土地还是太小了点,其实这三百亩土地,也只能算是勉强。在我看来,没有千亩土地,办不成什么事”
“三百亩还不够啊”
马车夫惊得眼珠子都有点瞪出来了。“给小的三十亩,小的都能笑死了”
张正书无奈地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人与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有的人喜欢冒险,有的人喜欢经商赚钱而张正书的追求,则是带起大宋的工业浪潮。要他像这个马车夫一样“不思进取”也可以的,但那好像也太容易了点。
第四百二十四章: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如果没有二十九年之后的“靖康耻”,张正书学宋徽宗一样,玩玩石头,泡泡小妞,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的,多好。可惜,没人比张正书更明白历史走向。他也不希望看到异族再次马踏中原,游牧民族对文明的摧残是必然的。
“希望这个蜂窝煤作坊,能给大宋一丁点希望吧”
张正书也不敢打包票说,把大宋改造成了大工厂模式之后,就能吊打四周国家。以宋朝君臣的尿性,恐怕会更加忌惮武人的。不过,能让宋朝不再烂下去,禁军具备一点战斗力,那就算很好了。最起码,靖康耻不会再重演。
“要是赵煦能有个儿子就好了”
张正书叹了口气,现在的端王赵佶,就是个纨绔子弟。唯一的优势,就是他寿命还算不错,最起码在经历了“靖康耻”之后,他还能活到五十多岁。在宋朝的皇帝中,他算是长寿的了。可越是长久寿命的昏君,那对百姓的伤害就越大。
看看“靖康耻”之后的中原百姓,活得比奴隶都不如,就知道赵佶造的孽了。要不是他任用奸佞,以全国之力供自己玩奇石,使得民不聊生,军队废弛,又岂会被金人击破汴梁城,连带自己都被掳了去他被掳了去没关系,关键是苦了中原百姓。
从已知的历史角度看,赵煦有个儿子,哪怕赵煦驾崩了,也有摄政太后、大臣辅佐。章惇会继续变法,大宋也还能勉强维持。哪怕到时候小皇帝亲政了,估计也不会比宋徽宗更昏君吧
“这事也强求不得”
张正书办完事了之后,再次踏上四轮马车,慢慢地往张家庄赶。
“小官人,你似乎心事重重啊”
马车夫也是一个热衷说话之人,没话找话说道。
张正书掀起四轮马车的门帘,笑道:“你又看得出来”
“遮莫小官人是在担忧娶亲之事”马车夫猜测说道,“这有甚么好担忧的,像小的,一把年纪了还未曾娶亲,也不急哩整个大宋,也有大把这样的人。小官人你年少有为,除了金榜题名之外,都享尽人间福气了,还担忧些甚么”
“享尽人间福气”
张正书觉得有点好笑,“哪有这等好事,天生劳碌命啊要是享尽人间福气,我就不用星夜赶来中牟县了。”冬日的日短,还没到酉时,天已经黑了下来。抹黑前进的四轮马车,不敢疾驰。再加上马力有点衰竭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家。
“那是小官人想赚钱罢要是不想赚钱,何必受这苦哩在家舒舒服服做个富家子,岂不是乐哉悠哉”
马车夫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要是给小的一年这样的日子,小的这一生都不枉走那么一遭了。”
张正书说道:“人只要努力干活,总会有这么一日的。”
“这哪里可能”
马车夫叹了一声,没有再说话了。
张正书也不知道怎么跟他说才好,这个马车夫是不会相信,未来的社会全都是雇佣制的。只要雇人干活,就必须付工钱。不会像他现在这样,基本等于白干活。当然,这种僮仆制也有好处的,起码在灾荒年间不用怕,地主家总会有点余粮的,饿不死。要是自耕农遇到荒年,恐怕要沦为流民,甚至沦为乞丐。自耕农抵御灾害的能力太差了,稍有天灾人祸,就会沦落为社会底层,甚至就此殒命都是可能的事。
饿殍千里,绝非杜撰之言。
这都是因为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缺乏足够的积累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别说自耕农了,就算是小地主,该破产的时候不一样得破产到底还是做官好,旱涝保收,即便改朝换代,也能继续做官。人都是有趋利避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