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好官人 > 分节阅读 188

分节阅读 188(2/2)

目录

目前来看,香水作坊扩张是必然的,水泥作坊也要再招人。果酒作坊就不必说了,那可是赚钱的好买卖。

冶炼作坊暂时不打算扩张,因为涉及的东西有点敏感那可是在造钱啊

最关键的是超市,谁能想得到一个超市,提供的工作岗位居然和一个酒楼相差无几呢更加关键的是,除了搬运的工作以外,超市所用的职员都是女性,而且都要经过技校的培训,合格了才能上岗。甚至还要根据经营计划的改变,这些职员还要重新回炉。

至于船队,张正书现在还不敢迈太大的步子连船都没呢等把船造出来,估计也是一年以后的事了。

缺人,太缺人了。

但张正书也不是什么人都要的,吃苦耐劳是第一要素,那些闲汉游手,张正书是绝对不会要的。作坊里有这些人,是可以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要是工匠学坏了,张正书也可以雪藏他,让他少拿工资,迫使他做出改变。屡教不改只能开除了,作坊就要有作坊的规矩,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至于可塑性,也是张正书很看重的。像年轻力壮的,可以去做体力活;头脑机灵的,可以重点培养。年纪稍大的,或者是没技术的,可以让他到作坊里打杂。

一切凭本事说话,想那高工钱,那就去学技术吧

张正书并没有说出这句话,但是在李家村作坊里,不少工匠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甚至,因为有工匠摸索出了改良法子,张正书还亲自奖赏了他。看着领到数百贯钱,一跃成为“富豪”的同事,作坊里的工匠哪个不羡慕,哪个不拼了命地学习

胡萝卜加大棒,管理者学会了这两招就足以做一个甩手掌柜了。激励到位,雇员会自觉工作,自觉进修的,根本不用张正书催。当然,前提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虽然工匠相对好管理,可中国式的人情一样避不开。这时候,就需要靠制度了。好在张正书照搬了不少后世成熟的经验,作坊的管理现在还没出什么大问题。

正因为作坊蒸蒸日上,原本觉得李家村村民傻了的人,比如张家庄的村民,现在反过来了,一个劲地要求加入作坊。反正他们又没多少田产,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要是做工能赚钱,何不去做工呢

所以当听了张正书这话,都没听完整,这些村民们立即散了开去,留下面面相觑的张正书和马车夫。

“小官人,这”

马车夫已经说不出什么话来了,这场面实在是实在是无法想象啊

“很正常,进入作坊做工,怎么说一个月也有两三贯钱。”张正书好像看破了世间百态一样,“有这个收入,谁不趋之若鹜啊不过,进去也不容易啊,要经过层层筛选的”

“小的不是这个意思,小官人,小的是想说,小的也能去作坊做工吗”

马车夫小心翼翼地探问道。

被雷得不轻的张正书,重新坐回车厢里,略带调侃地说道:“你就别想了,好好做你马车夫这个有前途的工作吧”

第四百一十五章:抢手

马车夫一脸生无可恋,虽然赶车养马的工钱也不错,但对比起作坊的工匠,那差的不是一丝半点。最重要的是,这个马车夫是和张家签了十年奴仆契约的,也就是说,张家甚至可以不给他工钱,只要管他吃饭穿衣住宿就好了。从这个角度说,马车夫羡慕那些工匠是必须的了。

然而这个马车夫不知道的是,张正书已经在着手改良马车了。

没办法,这个马车实在是太颠簸了,哪怕张正书做了那么多次,还是觉得坐一次身子就散架一次。

要改良马车,绕不开的一个东西就是弹簧。

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弹簧,可以宋朝冶金技术要弄出来也是很不容易的。也唯有张正书出现了,以超越时空的眼光点出宋朝以煤炭炼钢的弊端,才得以让宋朝的冶金技术再上一层楼。不然的话,还是坚持用煤炭炼铁的宋朝,注定是要被吊打的。试问一下,含碳量含硫量这么高的铁,怎么可能和西夏、辽国那种接近钢的铁碰撞呢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宋朝对西夏铁鹞子、辽国的铁林军一直束手无策还不是因为西夏人的锻造技术高超,宋朝制成的刀枪根本无法洞穿

额,好吧,其实宋军也是有自己的铁骑的,但是宋军的铁骑根本不值一提。用的甲,居然还是太祖太宗年间静塞军传下来的重甲,已经铁锈斑斑了。静塞军在宋初所向披靡,但是如今却早已湮没在了历史当中。

宋朝锻造技术落后成这样,也怪不得拿西夏人一点办法都没了。要知道西夏的铁鹞子装备精良,“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铁鹞子的选拔方式基本是世袭,父亲的盔甲传给儿子,儿子的盔甲传给孙子,祖祖辈辈的流传,造就了流淌在血液里的武勇。宋军一看到戴着蒙脸头盔的骑兵,还没打士气就弱了三分。

历史上岳飞以钩鎌枪大破铁浮屠、拐子马,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女真人的铁浮屠其实也是传自西夏人,铁浮屠进攻的时候两三匹马之间也要用铁链锁着,所以也叫连环马。要是岳飞手中有重骑兵,早就硬碰硬了,钩镰枪看似神勇,其实以步挡骑,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士卒性命才能换来钩掉敌人马腿的机会。

士卒落后、武器落后、战术落后几乎全面处于下风的大宋,居然能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延绵三百多年之久,实在是有点神奇。

好在张正书的出现,弥补了武器落后的被动局面。

弹簧,是张正书一定要弄出来的东西,虽然在后世很常见,可在大宋,弹簧太重要了。有了弹簧,张正书可以让配重投石机的射程再加一里地,威力也更大。有了弹簧,张正书可以制造连弩了。诸葛连弩也有类似弹簧的机件,但是用木板竹板牛筋做成的,射程不过十步到二十步的样子,也就是三四十米。但有了弹簧,张正书有信心将连弩的射程增加至百米左右。这个时代,依旧是冷兵器的时代,强力连弩的出现,就是古代版的冲锋枪,几乎是跨时代的神器。

哪怕是大宋的八牛弩,床弩,张正书也能让它们的射程再增加一里地,甚至还可以提高准头。

更重要的是,宋朝虽然武器不行,可弓弩一直是强项,比如神臂弩,更是黑科技。可弓弩制作太繁琐了,制作弩身、弓身要一年,弦又要一年,哪怕一年到头,也制作不过一万张弓弩。可冶金技术发展了之后,大可用弹簧钢代替弓身、弩身,那么制作进程就会快了许多,弹性、射程也不见得比木质的弓弩差。

说到底,弹簧并不难制作,有铁丝就行,缠成螺旋状,接着高温淬火,中温再回火就行了。关键是材料,张正书通过系统知道,弹簧钢必须要用到低碳加锰的钢才行。虽然自先秦传下的,铁器加金属元素的技术已经失传了,可有了张正书的“指点”,冶炼作坊的工匠还是摸索出了一点东西来。大宋是有锰矿石的,冶铁的同时加入点锰矿,炼出高锰钢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