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好官人 > 分节阅读 176

分节阅读 176(2/2)

目录

赵煦沉下脸来,“朕接到的折子,有关禁军散漫、欺行霸市、私设路障俱成了风气,若长久以往,则我大宋危如累卵”

这句话太重了,枢密院的所有大臣都不约而同给跪了,口中称道:“臣万死”

“罢了,不怪尔等,是禁军积弊太多。朕有心整改,不知卿等有何良方”赵煦试探性地问道,然而他却知道,这些文官是断断不会看着武人坐大的。

所以,正如赵煦所想,这些文人士大夫都没有出声。

赵煦不得已,又开始点名了:“章卿可有治军良方”

“以臣愚见,除却加强操练、整顿军纪之外,别无他法”

不愧是带过兵打过仗,甚至还亲自下令斩首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夷蛮脑袋的狠角色,章惇所言确实在理。精兵之道,在于军纪严明。如果使百人如使一臂,也比数千乱哄哄毫无章法的士卒好得多。

但是,他这么说完全是投机取巧罢了,要是这么好整顿军纪,操练军队,赵煦还用得着他来说吗被将门吃了空饷的禁军,青壮十不存一,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别说操练了,就算拉出来走两步,都要喘气的。这样的兵,怎么操练整顿军纪呵呵,更是无从谈起。要是有谁敢把这些流氓丘八逼急了,他们甚至敢炸营哗变谁叫宋朝是个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存在呢没有了一个威慑性的领兵者,自然就要承受指挥不动的窘境了。

要想这些丘八听话,那也容易。增饷咯,最直接的事。有钱赏,这些丘八自然就听话了。

可问题是,大宋国库都能跑老鼠了,哪里来钱这不,赵煦还拼命想甩掉包袱,你让他去倒贴钱给这些烂到骨子里的禁军,怎么可能

“那此事就交由章卿去做了”

赵煦不愧跟了张正书这么长时间,坑人的功夫已经学到了一点精髓。

章惇一听这话,吓得登时冷汗迭出。别看他是宰相,哪怕是皇帝,到了禁军大营中也不管用啊到时候,练兵练不出来,章惇的声望肯定大跌。一个宰相没了声望,他还能坐得稳相位吗章惇甚至以为,赵煦是不满他了,才给他出这样一个无解的难题。

任凭吴子复生,也没办法把一群流氓兵给调教成百战精锐啊他章惇就更不可能了,哪怕章惇性子再高傲,再眼高于顶,他都不敢接这个任务的,分明是在找死

曾布在一旁看了,心下暗爽:“叫你孤高傲气,如今终于有人治得了你了罢”

“陛下,臣乃是一介文士,只懂纸上谈兵,无法练兵,还请陛下另请高明”

章惇也很光棍,往地上一跪,拒旨不接就是了。他有这个底气,只要赵煦离不开他,新法离不开他,他的相位就稳如泰山。章惇早就摸透了赵煦的性子,他刚愎自用,又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他生性不勤,却想超越其父;他性喜享乐,却难以自制反正,赵煦的毛病有很多,但却有一条是死穴赵煦离不开章惇

章惇一走,被强制恢复的新法,肯定又要夭折了。赵煦断断是不会坐视不理的,所以章惇敢于拒旨不接。

赵煦叹了口气,说道:“章卿请起,朕也知道此事极难。然朕却知道,禁军弊病虽多,然症结却在老弱病残之上。”顿了一顿,赵煦想着张正书的说法,整理了一下语句:“朕命人查过京中禁军情状,竟发现可战之兵不足十之一二,令人震惊其余者,不是老弱,便是病残,甚至有些骨瘦如柴,别说朴刀拿不起,便是弓弩也张不开。如此之兵,岂能算是兵怕是街巷中的老妪都不如罢”

第三百八十八章:接盘侠

赵煦越说越是气愤,要知道他是有雄心壮志的皇帝,一心想要弄出点政绩来。

“须知,太祖太宗时募兵,五尺二寸至五尺八寸,不开一石弓不能录。然太祖有言曰: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是以我大宋常在灾荒年募兵,不论好坏,一律应征入伍。禁军如此,厢军亦是如此。长久以往,则于兵源上就已然积弱,如何能上阵打仗

朕欲剔除军中老弱病残,却苦无良法。然近得一商贾启发,置一石炭作坊,可容纳数万人。朕欲使军中年四十五以上士卒,或有身残士卒,转于石炭作坊,不再入禁军序列。诸卿以为如何”

赵煦越来越轻描淡写的语气,却把在场的重臣都吓到了。这个年轻又喜欢刚愎自用的皇帝,什么时候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了商贾,又是什么商贾,居然敢把主意打到军队头上来了,这胆子大到没边了啊

当然,这也是因为时间紧迫,赵煦不再拐弯抹角了。现实的情况,也确实容不得他再思前想后的。反正是退役一些老弱病残,这些文人士大夫大多是不以为意的。最着紧的,还是将门。自大宋立国以来,就开始收紧兵权,武官空有官职,手下去没兵。但为了弥补将门,宋朝统治者默认给将门一些钱财方面的好处。比如吃空饷,比如做买卖有特权这些,也正是大宋将门的经济来源。很多将门就是靠着这样,才能存在下去的,不然早就消失在历史中了。

能削弱武人的力量,这些文人士大夫开心来来不及,哪里还会反对

只不过,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不过是赵煦明降暗升的手段罢了。别看禁军剔除老弱病残后好像人数少了,但带过兵的人都知道,百余个精兵,抵得过数千,甚至数万的乌合之众。章惇听了这句话之后,神色复杂地看向了赵煦。

从理性上讲,章惇是举脚赞成赵煦这么做的。强兵之法,首先兵源要好。如果是一群要力气没力气的老大爷,这兵任凭兵圣来练,也是练不好的。在场的文人士大夫哪里会想到这一层他们只道赵煦是看不惯武人,开始削弱武人了。

然而,章惇作为一个文人,却在情感上接受不了赵煦这样的做法。剔除了禁军中的老弱病残之后,肯定会练兵,强兵。要想练兵,你得找个武官去练兵吧这岂不是给武官一个绝好的机会,让武人上位了再说了,练兵之法,谁够将门精擅一旦成了将知兵,兵知将,这样的将门和唐朝的节度使又差什么了

可问题是,现在大宋的禁军既打不了仗,又在白白浪费钱银,朝廷早就想甩掉这包袱了。奈何大宋天灾不断,灾民也就不断,禁军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已经尾大不掉。现在有人想做这样的冤大头,难道还有人会反对

章惇虽然高傲,但他深谙官场的规则决不能做少部分。虽然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但你也决不能在明面上表露出来。要想着法子给皇帝提醒,要是皇帝觉得你说得对,又和大家的意见没差什么,那皇帝还不高看你一眼

做事手段的不同,就是章惇和曾布的区别。曾布一见有机会,就兴冲冲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会教皇帝你就应该听我的做皇帝的,也是要面子的,给你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指着鼻子骂,他还有什么颜面不是每个皇帝都是宋仁宗,能受得了臣子的严厉指责的。所以,对于曾布,章惇一点都不怕,因为他知道赵煦的性子。只要赵煦在位一天,曾布都翻不起浪花来。

章惇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在明面上不表态,甚至有时候会赞同。但是转过身来,他就找赵煦说出自己的担忧了。这样一来,给赵煦留了面子,还完善了计划。赵煦怎么会不高看他一眼呢别以为这样就是奸猾,恰恰这是章惇办事灵活的体现,只要不是涉及原则问题,他都能退步。为了让皇帝纳谏,章惇觉得自己这么做也没错。在朝堂上直来直去的,那是幼稚的体现,作为一个政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