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好官人 > 分节阅读 131

分节阅读 131(2/2)

目录

当然,宋朝也有黑暗的地方。

但宋朝好的地方却更多,社会环境要比任何朝代都要宽松得多。很奇怪的是,宽松的社会环境,律法却很完善。就算是纨绔子弟,也不敢以身试法。

张正书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说道:“草民无法证明,因为草民都没到过现场,无法准确判断”

“那好,本官就带你到现场”

这个提点刑狱公事虽然有点操蛋,但是他也不是傻子。辽国使团被刺一案,已经让宋辽关系开始很微妙了。如果不是宋朝派出使团跟耶律洪基解释,恐怕现在边境上已经磨刀霍霍,准备打仗了。

宋朝不敢打啊,河北禁军那鸟样,估计还没民兵好使。

而辽国也不想打,因为现在辽国的后方也不稳,而辽国的军队因为上层贵族的腐败,战斗力也急剧下降,不过是大哥笑二哥,装腔作势罢了。

所以,不管是开封府衙门,还是京畿路提点刑狱司,抑或者是大理寺,甚至是皇城司、安抚司,只要是宋朝的断案机构,都出动了不少人,想要追缉真凶。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谁要是破了这一桩案子,那么升官是肯定的。

有哪个官员不想升官啊,这个提点刑狱公事也不例外。说实话,这个提点刑狱公事的专业技能还真不咋样,甚至连法医的基本知识都不懂,断案只能靠直觉。这样的提点刑狱公事,也反映了宋朝的官很多都是尸位素餐的。没办法,他不了解这一行啊所以,宋朝的衙门之所以能运转,很多时候居然靠的是胥吏。真正专业知识过硬,也最能玩弄上官的,就是这些胥吏了。

这时候的法医叫仵作,这个提点刑狱公事带上了仵作,带上了衙役,领着张正书和那个皇城司亲事官到了都亭驿外五百步处那样子。

都亭驿是专门接待辽国使团的驿站,说是驿站,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国宾馆,装潢什么的都很往上。都亭驿在城中光化坊,于汴河北岸处,是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张正书之前也看过这的地形,只要有心人想要刺杀,撤离的路线有很多。

整个都亭驿有房五百二十五间,是汴京最大的官驿。此驿在唐代是汴州的最重要的驿站,旧称上源驿。

张正书没想到,那凶手居然这么大胆,居然敢在禁军“把守森严”好吧,其实宋朝的京畿路禁军,已经等于是废了。吃空饷,老兵太多,就算是精壮士卒,也因为疏于训练而缺乏战斗力。别说戍卫汴京了,哪怕是汴梁城中的巡捕,估计都要比他们好使。禁军糜烂至此,也是这次刺杀发生的主因。离得这么近,那些禁军居然一丁点声响都没听见,也没有人巡逻。直到后半夜快天亮时,有禁军出去撒尿,才发现了辽国使臣被刺的事。甚至那禁军还以为这是辽国使臣到汴梁城中喝花酒,醉倒在路旁的。

第两百八十八章:谁获利

这个提点刑狱公事把破案的希望额,准确来说是把升官的希望寄托在张正书身上了,俗话叫做“死马当活马医”。他是不相信这个姓张的小员外有什么破案的本事,只是想着,万一瞎猫撞上死老鼠了呢

“这里,便是使臣被害之处了”

这个提点刑狱公事说道,“那一滩血迹还混在青石板上,还有缝隙间的泥土中,瞧见了没,黑黑的那一块”

张正书蹲下身子去,然后问道:“隔了这么多天,有人来过此处吗”

“自然是有人来的,此乃汴京中的道路,岂能没有人来”这个提点刑狱公事有点鄙夷地说道。

张正书无奈了,连保护现场都做不到。

“此人便是当日验尸的仵作,具体是如何被杀的,你且问他”这个提点刑狱公事倒是很有自知之明,虽然他大概知道过程,但是因为“业务”不熟练,他来讲是肯定讲不清楚的。

那仵作也不怯场,毕竟对方又不是什么朝廷大官,而是一介屁民。要是真个细究起来,他这个仵作也算是胥吏的一种,比张正书的社会地位都要高上一筹。“死者身上共有三处刀伤,一处在咽喉处,当场割断了咽喉。两处在胸口,直插入心肺间。死者被杀的时辰,应当是子时和丑时之间。死者生前没有任何抵抗,被一击毙命。凶器被遗弃在一旁,从沾染的血迹看,确实是那把刀杀的人。”

“他为何要独自外出”

这是张正书最为关心的,辽国使团都在都亭驿住下了,那这个使团中的一员,不应该是紧随队伍才是的吗怎么会突然离开都亭驿,还会在都亭驿外五百步处的小巷子中被杀了凶手故意留下凶器,肯定是想误导别人。张正书对于这一点是很清楚的,宋朝上下也清楚,不外乎是嫁祸给宋朝,想要挑起两国纷争罢了。幸好宋辽都不想开战,所以才克制得住。

“都亭驿周遭,是历来贡赐贸易之所。辽国使臣可在周遭买卖物事,官吏不得阻拦。”这是提点刑狱公事说的话,准确的理解是番邦使者来汴京之后,朝廷馆驿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的生活;除洽谈两国之间的关系与参加节日祝贺等外,朝廷还会派人陪同还组织他们参观京城名胜古迹、参加文体活动和举行多种名目的宴请等;此外,还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贡赐贸易”,允许购买大宋珍宝和物货。

说白了,这是刺激经济的一种手段,也是宋朝利用经济做出的反击。辽国就是这样,不知不觉间就堕入了宋朝的节奏之中,给带偏了方向,让原本强悍的军队实力,变成现在这个鬼样子。甚至很多契丹贵族,连弓马都不会了。可以说,宋朝在带人入坑的本事上还真不小。

换成宋太祖、宋太宗那时,辽国使臣来朝,哪一个不是孔武有力的别说刺杀他们了,不被他们反杀都好了。可现在呢,来朝的都是一些文官,就算是有护卫,那也不能和以前的契丹人同日而论了。

“应当是去吃酒了”那仵作突然说道,“从死者的尸体上看,有着一股浓烈的酒味。”

张正书一阵无奈,确实契丹人喜欢喝酒,这是无解的事。也难怪别人能半路刺杀,就是看准了契丹人喝酒不要命的特点啊

“那知道这使臣去的是哪家酒楼吗”

“自然是樊楼了”这个提点刑狱公事很理所当然地说道,“已经确认了,还请来了清倌人弹曲,吃了五大坛酒,共花销三贯一十一文钱。”

张正书一愣,五大坛酒,怎么契丹人这么能喝虽然宋朝的酒都是度数不高的酒,可樊楼的“和旨”酒怎么也有二十多度啊不过,一想到辽国也有烈酒,而且度数超过了三十度。想到这,张正书也就释然了。宋朝的酒虽然度数不高,但是后劲很大,这个辽国使臣肯定是喝得醉醺醺的。

“他和谁喝酒,该不是一个人独酌吧”张正书顺口一问道。

“确实是一人独酌,好似是在等人,那个弹曲的清倌人供词上是这般说的。”提点刑狱公事说道。

张正书又问道:“知道他在等谁吗”

“不知晓”

张正书沉思了起来,该不是他要等的那个人,就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