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9(2/2)
且不说大宋对钢铁的需求量那是无法填满的大坑,注意,是钢铁,而不是铁。铁产量大宋还是不少的,一年差不多超过二十万吨了。可是其中的“钢”,却少得可怜,连辽国、西夏都赶不上。这个时代的钢产量,更能直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毕竟是拿刀互砍的年代,你拿钢刀我拿铁刀,这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怪不得宋朝武器那么多,武力却弱得可怜,都是钢铁不足惹的祸啊
整个大宋,就长枪兵是拿得出手的,因为长枪不需要钢铁,铁枪头一样能扎得死人。只是再厉害的长枪兵也还是步卒,可想而知大宋在军事上的被动了。一个字,弱啊,弱爆了
这种弱,不只是体现在武器上,还有军队制度上,军容军貌上,军队的训练上。有关军队的一切,都全面落后于西夏、辽国,甚至只比交趾、高丽强了那么一点点,这样的军队,岂能不吃败仗也就是西军,靠着彪悍的士卒,相对独立的军镇制度,才能保持着战斗力,成了宋军的最后遮羞布。
张正书断言,如果大宋军制不改,那么宋朝的结局也还是注定了的。
有再多的钢铁,有再厉害的武器都没用
张正书的这个想法只是一闪而过,他也知道没有什么不灭的皇朝,只要解决不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任何皇朝也是会毁灭的。不是毁灭在异族人手中,就是毁灭在自己人手中,结果是一样的。
突然,张正书好像明白了他的技能到底有什么作用,如果用得好,是不是就能帮助中国渡过这个难关,然后往更深一层的文明进发
理论上是讲得通的,可是要达成这个目的,张正书一个人办不到。
想到这里,张正书突然把眼睛放在了刘工匠身上,但只是停留了好一会,就把目光放在了另一个小工匠身上了。没错,这是小刘,也就是老刘的大儿子,子承父业也来到了水泥作坊。
大宋真正的希望,是这些年轻的工匠。
因为年轻,所以有无限可能。
一个人改变一个时代,那是不可能的事。哪怕这个人再厉害,再神通广大,也无法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去改变时代。文明想要进步,不止需要一个人的努力,还需要一群人,甚至是很大一部分人的努力。
“小官人,这个水泥真的能建起十几层高的楼吗”
这个老刘工匠用一种很憧憬的眼神看着张正书,他既是烧石灰技艺的传人,本身又是营造匠,没人比他更渴望见到石灰能建造高楼大厦了。木质的房子虽然好,刘工匠以前也经常营造这样的房子,可内心深处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而看到水泥被发明,被自己制造出来之后,老刘工匠好像明白了什么,他是衷心地希望张小官人说的水泥能建造十几层的高楼是真的能实现。十几层啊,那岂不是高达二十丈了这样的高楼,老刘工匠想想都兴奋。只不过这老刘工匠没想到的是,这是张正书当时在招募他的时候随口画下的大饼,虽然肯定能实现,这一点张正书没说谎,只是没把实现的时间说清楚罢了。这个画饼的技能,张正书早就用得炉火纯青了。这一点还真的要感谢后世某视频网站的老总假药停,都是他教得好。
“额,暂时还不行”
有点尴尬的张正书虽然不想打击这个老工匠的积极性,可这真的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建造高楼大厦,以现在的技术上来讲,确实是比较难实现的。最难的,还是钢筋的质量,还有水泥的强度。如果这两个关键的东西不过关,别说十几层高楼了,就算是三五层楼都够呛。
“不过,如果技术难题解决了,别说十几层,一百层的高楼都不是问题”
张正书来自后世,哪里不知道后世的摩天大楼早就超过了一百层,已经去到了一百六十二层了。没错,就是哈利法塔,又叫迪拜塔、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后世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高达828米。
“一百层”
老刘工匠被吓到了,这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高度。
“小官人,若是能造出来,我刘某人这条老命都交给你了”老刘工匠热泪盈眶,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实现梦想的途径了。这个梦想,是继承了先祖的梦想,也是他自己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能把身家性命给赌上
“别别别,我要你的性命有何用说实话,建造一百层高楼,恐怕还要再过百年,甚至数百年。但是建造十层的高楼,有生之年还是可以看到的。”张正书对这个还是很有信心的。
“没事,小官人,我刘某人一家都跟你干了。我看不到这个,我儿子能看到;就算我儿子看不到,我孙子肯定是能看到的”老刘工匠一脸激动地说道。
张正书有点无语了,苦笑着摇头,这不是工匠版的“愚公移山”吗
“此事以后再说,以后再说”
张正书可不想看到,工匠的儿子以后还是工匠,想去考进士都不行,连一点希望都看不到。要是这样,岂不是跟明清一样了那张正书弄工坊,还有什么意义他就是想让社会再进一步,而不是想社会倒退。如果工匠的儿子永远都是工匠,那么张正书弄出来的这些东西,真的是一点意义都没。
第两百八十四章:卖水泥也赚钱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我们连三层楼都还没建成,现在想弄个十层高楼,真的不太现实”张正书耐心地解释道,努力让老刘工匠冷静下来。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一步吃成个胖子是不行的。
“小官人,这道理老汉知晓,就是有些不能自已”
老刘工匠冷静下来了之后,才发挥出了他的专业:“小官人,这水泥确实要比石灰要好,只是这耗费有些大,这些时日以来,已经耗费了百余斤石炭,数十斤石灰若是真的将水泥拿来造房子,岂不是”
这就是为东家着想了,这个生产成本都这么高了,拿来盖房子,那这房子岂不是要天价了
然而,张正书却神秘地一笑,说道:“是造价太高么莫要担心,若是这房子不惧火灾,能扛地龙翻身而不倒,你说有没有人愿意建造呢更何况,这房子也能建得很美观,只要贴上瓷片就成了。只要有人要建这样的房子,这水泥还怕卖不出价钱”
老刘工匠一愣,苦笑道:“我还为小官人担忧,没想到小官人早就想好了。小官人果然是大才”他也不像表面看起来这么憨厚,或者说正常的中国人就没有一个是智商不够的,老刘工匠再憨厚,他也会去查一查张正书的底细吧
老刘工匠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这个张小官人好似自身带着散财童子属性一样,几个月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散出去了差不多两万贯了。当然,也在赚钱,可都不是赚在明处的。比如香水,是张正书现在最大的收入来源,已经赚了差不多五千贯,但除去给工匠的工钱,好像也没赚了多少。大棚蔬菜,现在已经开始赚钱了,可每天数十贯钱,只是杯水车薪。报纸赚得也不多,大概是每一期五百贯的样子,但是每隔五天才出一期,还要付出不少工钱,也赚不来太多钱。要想赶上投入的钱财,起码要两三年才行。
但是,出于中国人对赚钱的敏感程度,老刘工匠也发现了这张小官人所投资的行业,都是能稳定赚钱的。
当然,老刘工匠还不知道张正书还有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