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好官人 > 分节阅读 111

分节阅读 111(2/2)

目录

“两位大哥,你们到底是谁啊”张正书开始装傻道,“我不认识你们啊”

“”

这两个人好像哑巴了一样,半句话也不说了,只是一味地赶路。

张正书心中也隐隐猜到了一点,所以不会很怕。毕竟这事他已经经历了一次,再次经历的话,也不会手忙脚乱,闹出笑话了。“我勒个擦擦,请人就不能有礼貌一点吗,每次都是这样,不说带御器械就是皇城司过来强制挟持,好好心情都弄没了”

果然不出张正书所料,这两个人一路“夹着”张正书来到了樊楼。

张正书看到了樊楼,心中已经知道这事是九八不离十了,心中更是腹诽不已:“每次都这样,能不能换点新意你丫是皇帝啊,带了几个御前侍卫就敢出皇宫,这也就算了。还每次都去同一个地方,这要是被人捉住了路子,在半路用弓弩伏击你,你就算是有九条命都不够死的”

虽然宋朝严禁私人拥有甲胄、弓弩,甚至连制作弓弩的牛筋、胶等物资都是违禁品,但是说真的,弓弩这东西只要动手能力强一点,随随便便都能做得出来。毕竟大宋再厉害,也无法完全禁止外国商人走私这些战略物资进来。运到汴梁城周遭再组合,暗中制造弓弩带入不设防的汴梁城,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然后混入高楼处的樊楼,张弓射击,以有心算无心,即便赵煦武功盖世都无法躲得开。

“赵家人的脑回路真的是清奇无比”

张正书狠狠吐槽了一番,发泄心中的闷气。

真没办法啊,对方不是皇城司就是御前带刀侍卫,面对如此强权,他连一点反抗的机会都没。

“这权力还真的是好东西,要是做了官之后,那些皇城司就不敢这么对待我了”

张正书无奈地被挟持着,上了樊楼的三楼。

那两个人推开一个酒阁子的门,再把张正书一推,丢了进去后,冷冷地说道:“在此候着罢”

“喂,你们什么态度啊”

张正书也燃起了火气,这什么人啊,有个官身了不起啊嗯,确实是了不起,对他这种商贾之辈,捏圆搓扁那是日常操作。而且,还让人有气无处可以撒。毕竟对方是官啊,你一介屁民,还敢和官斗

然而,张正书却想不到,这两人之所以态度这么恶劣,完全是因为他自己作。

没有联合皇城司就亲自写信给赵煦,大胆地猜测了西夏国内的情况,这让王庆在赵煦面前丢了脸面,回来之后,狠狠地训了一通底下的人,差点没指着鼻子骂他们是猪了。被顶头上司这么骂,这些皇城司的亲事官有好脸色才怪。所以,面对张正书这个“始作俑者”,当然是态度恶劣了。要不是张正书有皇城司的令牌在身,更兼具圣眷,说不定皇城司就给他下绊子了。

反正嘛,中国官场自古的传统就是解决不了问题,那么久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张正书是撞到枪口上了,而且算是自作自受,喊冤也没地方伸冤。

愤愤地坐下来,张正书还发现这酒阁子里什么东西都没,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正想打开门,却发现外面扣死了。

“我要喝酒眉寿、和旨都给我端上来再来一道旋煎羊、三脆羹、二色腰子、鸡蕈、馉饳、石首鱼、糊燠鲇鱼、三鲜笋炒鹌子、烙润鸠子”张正书是发了狠,怎么都要讹诈他们一回,吃一顿大户,不然他的心里都不平衡。

“好生待着吧”

外间的人答道,但张正书等了好久,却始终不见有酒菜端上来。张正书也是郁闷,心道:“难道被识破了”

这个念头一动,张正书就听闻外间一阵骚动,似乎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样。

第两百四十四章:辽国来使

张正书趴在门后,竖起耳朵听着外间的动静。

“嗯难不成是赵煦来了”

张正书喃喃地说道,却听得外面有人咳嗽了起来。“明白了,一直在门外守着啊”张正书心道,“哼,跟我斗,小样”

吹着口哨,张正书得意地走到窗前,才发现骚动源自窗外的大街上。

“发生了什么事”

张正书也觉得很奇怪,怎么好端端的大街上突然会有骚动啊,要知道汴梁城虽然不设防,但是治安还算是不错的。“难道是赵煦在来的路上,被百姓发现了”这么一想,张正书还真的觉得有可能,这个中二病的皇帝,中二期特别长,做出什么事来都很正常。

赵煦这个中二病皇帝,比起文青皇帝赵佶来,二的程度也是不遑多让的。特别体现在他的逆反心理上,如果高太后、司马光等人不是强制用权力来禁锢他的想法,恐怕赵煦泰半会依着高太后的路线走。可惜,事与愿违的是,赵煦的叛逆期太长,所以高太后和司马光的努力几乎是无用功也幸亏赵煦的叛逆期这么长,不然大宋就真的被司马光和一个没眼光的妇人毁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正书冷眼看了好久,才发现宋人在说的是辽国来使

这时候宋朝和辽国的关系处于一个很微妙的时期,辽国称宋朝为“南朝”,宋朝叫辽国为“北朝”,虽然是表面是兄弟邦国,但是中间摩擦不断,互相打草谷的事时有发生。在两国边境上,人命如草芥的事是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也是有例外的。在宋辽两国规定的榷场周边,就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辽国这会不想找宋朝麻烦,宋朝这会也只想欺负欺负西夏,所以都约束士卒,没事不要出城干架,所以边境总体来说还算平静。

每年辽国出使大宋,所为不过两件事。一件是宋朝皇帝寿辰,一件就是当年岁币了。当然,遇到其他事情,还会立即派出使者过来。而宋辽澶渊之盟的影响,一直到元符年间都还持续着。不仅辽国会派出使者到大宋,大宋也会派出使者到辽国去。每年双方都要互相派出拜年的使者,叫“贺正旦使”。互相派出祝贺寿辰的使者,叫“贺生辰使”。一方有大事,如皇帝驾崩、新君登位,要遣使报信,对方则回派使者,这些使者叫“告哀使”、“祭奠使”、“吊慰使”、“贺册礼使”、“贺登宝位使”、“回谢使”等等。如遇双方发生争端,或有事商议,则随时派出使者谈判解决。

从这个角度讲,宋辽两国是正常的邦交国。但是,互相之间的摩擦也是不少的。奈何宋朝武力低下,一直被辽国欺负。好在即便赔款,宋人也能从榷场处赚回来。这大概也是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