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7(2/2)
张正书一怔,然后才说道:“应该是用来卖香水的吧”
“香水是何物”林百间追着问道。
张正书当即让来财取来香水,递给了林百间说道:“其实就是花露,但比花露好用很多”
这不是张正书自夸,一些花香比较清淡的花露,不到两个小时就没什么香味了。就算花香浓郁的花露,也不过能坚持三个小时左右罢了。时间一到,花香几乎就闻不到了。但香水不一样,虽然不是精制的香水,但挥发四五个小时是没问题的。如果懂得使用,滴入香囊之中,配合香料,那香味更是持久。
软木塞一打开,一股浓郁的花香开始弥漫开来,让人头脑一阵清醒。
“这就是香水么”
林百间惊讶地问道,“似乎与花露有些不一样”他的胭脂店中也在出售花露,自然懂得这里面的区别。
“用法和花露大致相同,但它还能滴洒在衣裳上,也能滴洒在肌肤之上。”张正书笑道,“不知道林伯父对这香水有何看法”
“花香浓郁,一般女子怕是会异常钟爱”林百间果然是纵横商场多年的人,一眼就看出了这香水的价值所在。
张正书鼓掌说道:“林伯父果然慧眼如炬”
“小员外折煞我了”林百间叹了口气说道,“这香水,想必也是小员外做出来的罢”他是知道张家内情的,也是关注了张正书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看着张正书把一个报社弄得风生水起,他也是很佩服的。
别看林百间这个模样,但他最是喜爱京华报里的射雕英雄传,每期不漏地追更着。再联系到张正书弄的大棚蔬菜,自行灌溉的水车林百间自然会想得到,这香水也是张正书的杰作了。
“确实是我弄出来的。”
这没什么好隐瞒的,“不过林伯父若想拿到香水的销售权,恐怕要等几个月了。”
“为何”林百间有点着急了,他很是看好这香水,连忙说道:“我们也能签订契约,我愿意付出胭脂店的五成股份”
张正书原本也想着和脚店一样,用技术入股林百间的胭脂店,但现在看起来,他并不需要加盟商。因为香水的产量太少了,且不说蒸馏是个技术活,是个耗费时间的活,就是花露的蒸馏,也受节气限制。简而言之,深秋即将到来,百花凋谢,想要得到花露更是难上加难。
将这事说了一遍,林百间也只能悻悻而退了。
张根富也明白了,原来他先前考虑的事是有些多余的。不过也不算亏,起码得到了一个生意还算好的脚店一半股份。
最后签订了契约后,张正书又和林百间签了一份独家供货协议,来年春季开始,张正书向林百间提供香水,供货价格是市场价的八成。这个价格已经出乎林百间的意料之外了,他原本还以为张正书会要价到市场价的九成。
“没想到啊,这张小员外居然有这样的度量”
拿着张正书赠送的那小瓶香水,看着上面青花勾勒出的唐明皇和杨贵妃,林百间感慨了一句:“果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吾儿,你这香水不是打算独自售卖的么怎生还要给那林三郎供货”
张根富有点想不明白,这香水的生意不是做独家的最赚钱吗
张正书当然也知道,垄断行业是最赚钱的。但他一个人分身乏术,而且张家也没能力铺货整个大宋,所以借用林百间的渠道是必然的。张正书都不用去调查,都知道林百间不可能只有汴梁城中那数百间店铺。甚至在整个大宋,他应当也有不少店铺的。通过供一点货给林百间,然后让香水之名传遍整个大宋,似乎是一件很划得来的事。甚至于,张正书还怀疑林百间有西夏、辽国、高丽等渠道,能让香水入侵这几个国家的统治阶层。
第两百三十五章:彼之英雄,我之敌寇
香水对于女人来说,几乎无法抵挡。
那么,通过香水来实现斩首计划,似乎也有施展的空间了。要知道,现在西夏国的真正统治者是梁太后,而西夏的外戚梁氏家族,已经专权西夏三十余年了。张正书心念一动,用系统调出正史,知道这梁太后将会死于明年,也就是元符二年。具体死因是这女人昏了头,在输掉平夏城第二次战役后,还敢对辽国使者出言不逊。辽国契丹人岂是易与之辈当即使动潜伏在西夏皇宫的棋子,毒杀了梁太后。
“看来,香水只能迷惑梁太后心智,而不能掺杂毒药了”张正书也是可惜,因为这个梁太后简直是宋朝派去的卧底,她执掌大权的这十几年来,任用外戚、穷兵黩武,西夏原本蒸蒸日上的国力开始凋敝,邦国将危。平夏城之战就是很好的证明,西夏人都吃不饱肚子了,还要打仗,可见这个梁太后是志大才疏之辈。
“如果梁太后活多几年,大宋岂不是能攻下西夏了”
张正书做了这个假设,但又觉得不可能。西夏、辽国和大宋,就好像三国时的魏蜀吴一样,辽国用西夏牵扯着大宋,大宋想夺取河套之地等养马地、耕种地,然后再向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而西夏呢,也贪图大宋的富庶,甘做辽国的先锋营。三国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表面上却只体现在大宋和西夏的连年战争。云谲波诡的形势,也让身处在汴梁城的百姓十分好奇,不然也不会这么热衷于小报的“小道消息”了。这都是因为宋朝境内封锁了边事,不给国内百姓知道的缘故因为害怕又打败仗啊
“那能不能阻止辽国使者行凶”
张正书这个念头一兴起来,他就觉得有些不可能。梁太后的死,和西夏皇帝李乾顺绝对脱不了干系,连皇帝都和辽国勾结在了一起,那么梁太后想不死都难了。甚至,张正书还怀疑是西夏皇帝李乾顺故意鼓动平夏城第二次战役的,目的不是为了打赢,而是为了消耗忠于梁太后的军队,最后他能亲自掌权。
历史上,这种为了掌权而不顾国家利益的大有人在,比如隋炀帝杨广,为了消灭门阀势力,三征高句丽,最终隋亡了。杨广也是无奈啊,虽然他是皇帝,但是政令出了皇宫,出了两京以外,就基本没用了。整个中原,可以说都是门阀世家的天下。换做是谁,都要睡不着觉的。所以杨广三征高句丽而故意失败,为的就是消耗北方人口,然后把南方人口北迁,来抵消门阀世家对朝政的影响。可惜杨广忘记了一件事。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换句话说,就是不作不死。
再看看西夏,虽然在梁太后的把持朝政下,是穷兵黩武了一点,但这又何尝不是大宋给的压力太大了赵煦自掌权以来,屡次进攻西夏,西夏这是不得不进行“穷兵黩武”。从这个层面上说,梁太后做得没错。然而,李乾顺更是出色,他看出了大宋联金灭辽的政策的失误,先联辽侵宋,夺大片土地;又在辽天祚帝向西夏求救时断然拒绝,联合金朝灭辽、宋,趁机取河西千余里之地。可以说是极其出色的皇帝了,张正书有时候想,为什么宋朝就是出不了这种皇帝呢
“不应该让李乾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