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好官人 > 分节阅读 36

分节阅读 36(2/2)

目录

“本就是托古言今之词,你真当柳三变只会写婉约词”

听到这里,张正书也听明白了,原来是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怪不得引起这么轰动的效果。“看来那个李行首,居然是一个爱国歌伎”张正书不禁对李行首的感观又提升了一点,这年头北宋大部分人都是活在酒醉金迷之中,哪里有什么忧患意识张正书没想到,一个歌伎居然有这样的忧思,真是出乎意料。

“小官人,看到了罢,都在说李行首的事”来财扁着嘴,有点委屈地说道。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李行首,奇女子也”

其实,他也摸不准,这李行首到底是真爱国,还是在炒作。如果是后者,那么李行首这个广告头脑可不得了。汴梁城的行首何止几十,想从中脱颖而出,就要耍点手段才行。有的凭美貌,有的凭才情。李行首是颇有艳名,可并非是顶尖那种。但现在这三首曲子一唱,立马把其他行首给拉开了一个身位了。张正书知道,这就是所谓的自身品位提升,已经和寻常行首不一样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宋人的广告头脑还当真了得”张正书暗自盘算着,“那么,一旦报纸形成规模,有了一定影响力,怕是很多商家都会在报纸上投广告的了。那时候,专门雇请两三个牙人过来,做一下广告业务员,也是势在必行了”

“小官人,汴梁城到了”

这时候,来财兴奋地说道。

其实,不止是来财,就算是张正书,看了这么多次汴梁城,还是有点感慨。作为都城来说,其实汴梁城并不算合格,因为防御力太差了。但是,对于张正书这种穿越者来说,汴梁城却是最合适的因为自由啊历朝历代,没有一个朝代像宋朝一样自由的,不仅人身自由,还能“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汴梁城外的郊市,也如同汴梁城中一样繁荣。看着满满都是“占道经营”的小贩,张正书感慨:“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第七十八章:北宋的脑残粉

这时候,前面传来了一阵喧闹声。张正书皱了皱眉,说道:“何事这般吵闹”

来财是个天生爱瞧热闹的,立马掀开马车的帘子,往外探出头去瞧热闹。只见前面,好像争执了起来。再一看,居然是两个读书人在吵架,好像两个竖起羽毛的公鸡一样,争得面红耳赤的。

“汴京之中,唯封行首唱曲最佳”

“公不听曲昨日李行首一曲双生子,羞煞多少汴京行首你且瞧瞧今日,多少人开始诵苏子,唱念奴娇”

“不过哗众取宠罢了”

“哼,你是不愿承认罢,甚么封行首,也不过是只会唱些靡靡之音,难登大雅之堂”

“荒谬,封行首又岂止会唱柳词,她”

他们的声音如此之大,张正书在马车内也都听见了。这不是后世的某些脑残粉吗张正书听得想笑,没想到啊,居然在北宋也能看见这么疯狂的粉丝。不过这样也好,张正书就不怕报纸的娱乐版面没人看了。当然,张正书的娱乐版面只是用来迷惑官府的,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暗中推动张正书的计划,比如鼓动宋朝主动进攻交趾,获得耕地、百姓和黄金。

没人想得到,张正书这么“清靓白净”的脸下面,其实藏着这么一幅心思。

就好像张正书注意到几个契丹人、女真人模样的商人,看似和和气气,但张正书知道的,他们都是间谍。所谓的经商,只是顺带的事。他们其实是把宋朝的情报,通过经商的名义,然后送回辽国和金国。

然而,这也是宋朝没办法避免的事。终宋一朝,是间谍的发展最快的时期,宋朝的间谍可比辽国、金国的间谍厉害多了。因为宋朝的中央间谍情报机构是枢密院,掌管着全国军机情报。不仅如此,宋朝从汴梁到各路各州,都有间谍机构“安抚司”,掌管地方军机情报。论间谍组织的完整程度,宋朝是辽国、西夏和金国都比不了的。然而,两国正常商业往来,却是没办法避免的。

好在,宋朝的反间谍工作也做得很好,对凡是可能涉及泄露机密的途径都做好了防范工作,还是事无巨细那种,辽国、西夏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都无法真正窃取到宋朝的机密情报,比如神臂弩的制作方法。

虽然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不咋地,但是宋朝的间谍却是真的强。这些间谍不仅体格强健、不惧生死、善于打探敌情、意志坚定,还精通蕃语,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绘画能力,有一定的数学知识等等。甚至首创了“字验”的谍报密码技术,这更是大大增强了情报的机密性。

甚至传说中,皇帝自己也有一支特务机构,叫“皇城司”,专门监视内外大臣活动,刺探百姓动向,随时向皇帝汇报不利于其统治的情报。所以,别看宋朝看似言路开,其实并不是表面这么光彩的。这时有民谣唱道:“城门闭,言路开;城门开,言路闭”,其实就是说,这时候朝廷看似广开言路,其实不过是做戏罢了。但百姓是喜欢八卦的,偷偷议论也很是常见。“皇城司”也没有什么权力,拿不了人。所以只要官不究,民不举,也就相安无事了。

要想创办报纸,少不得还要和这“皇城司”打好关系才行。

只是,这“皇城司”只是传说的机构而已,就好像和氏璧一样,人人都知道,却没有人见过。

“走罢”

张正书放下的车窗的帘子,然后淡淡地说道。

马车缓缓进入了汴梁城,往广福坊而去。

广福坊,在北宋皇宫晨晖门之外,不仅在北宋最繁华的景明坊、马行街的隔壁,在家中都能看到隔着街的樊楼。广福坊虽在闹市,却非常安静。因为是达官贵人,富贾乡绅的聚居地,所以连货郎叫卖,都要放低声量,怕惊扰到了里面的家眷。

这个车夫,显然是知道张家在广福坊的宅子,把马车停在了一处连家仆都没有的宅子前。

“我那个便宜老爹,想必是刚刚盘下这宅子吧”

然而,张正书却猜错了。这宅子,张根富年轻的时候就盘下了只是为了在汴梁城狎妓的时候,夜晚都有个幽会的地方。如果张正书知道是这样,可能他就不会看他便宜老爹了不仅仅是老流氓,还是色中饿鬼那类人

“小官人,能不去吗”

来财可怜巴巴地看着张正书,对于一个路痴来说,汴梁城实在太大,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陌生的,这种心生恐惧的感觉,不是一般人能了解的。可能是来财也听多了拐卖小孩的事情,生怕自己也遇上吧

然而,张正书却不理他,说道:“坐着马车,还怕甚么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