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1(2/2)
法兰西只是没有了一个皇朝,俄罗斯却可能丢掉自己的脊梁,丢掉几百年努力奋斗得来的土地和权益。而且国家还有可能陷入分裂
陆续走进圣彼得堡的宋祚先、赵统、齐林等国防军战将并不知道,就在宫廷广场数万圣彼得堡民众当中,又一个文学上的高大巨人正在用复杂的眼光看着他们,这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一个当之无愧的文学巨匠
“这不是拿破仑的军队,沙皇永远也回不来了。”列夫托尔斯泰看到一队队士气高昂,却严守纪律,没有抢劫掳掠,更没有杀人奸、淫的中国国防军,内心失望又无比的复杂。
他是一个热爱俄罗斯的人,虽然他对现实有着诸多的不满和批判。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祖国的热爱。而且他是一个有着服役和实战经历的人,他参加过战斗,作战勇猛,还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虽然只是很基层的士兵,但他很清楚纪律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就好比三十年前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中关于精锐威武的法军进入莫斯科后的那段描写:
各团队的人马一旦解散、住进空荡荡的或富家宅第,部队便永远毁灭了,而成了既非居民又非士兵介乎二者之间的,即所谓的兵匪。
五个星期之后,在撤离莫斯科时,同样是这些人,但已不再成其为军队了。他们是成群结队的兵匪,其中的每一个,或运载,或随身携带一大捆他认为值钱的有用的东西。在撤离莫斯科时,每人的目的,已不像从前那样,是为了征服,而只是为了保住掠夺来的东西。正像一只猴子,把手伸进窄口罐子里去抓了一把坚果,不松开拳头,以免失掉抓住的坚果,因此而毁掉了自己,法国人在走出莫斯科时,显然也会遭到灭亡。因为他们随身背着抢来的东西,他们同样不能扔掉抢来的东西,就像猴子不肯松开那一把坚果那样。法军每个团队驻守莫斯科某条街道,只要过十分钟,便不再有一个像士兵和军官的人了。房屋的窗户里,闪现着穿军大衣和短靴的人们,他们嘻笑着出入于各个房间;在地窖和地下室里,这些人喧宾夺主地款待自己;在院子里,这些人打开或砸开披屋和马厩的门;在厨房,则点燃炉灶,卷起袖子和面,烘烤和煎炸,恐吓,调笑和爱抚妇女和儿童。这样的人到处都多得很,塞满店铺,充斥住宅;而军队却没有了。
在历史上的1812年战争,在历史上的法军占领莫斯科,同一天里,法军各部长官接连几次向部队发布命令,禁止军队在城内闲逛,严禁骚扰居民和抢劫行为,宣布当晚要总点名等等;但无论采取何种措施,从前组成一支威武之师的法国士兵们,仍然分散到拥有大量物资储备的富足而空无人迹的莫斯科各处。正如饥饿的畜群在不毛之地挤做一团,一旦踏上肥美的牧场,便无法遏制地分散开来一样,这支军队也就这样无法遏制地分散到了这座富城的各处。根本不是一道命令就能够遏制的。
可是中国的国防军呢不需要上面对着他们发布命令,国防军将士就自觉的严格遵守起了战斗条例。没有人开小差去抢劫一栋栋一样没有了主人的豪华房屋,甚至不少财富都便宜了圣彼得堡的地痞流氓和小偷们。
直到第二天,中国的占领军才开始扫荡城市的财富。他们洗劫冬宫、夏宫,洗劫一切宫殿,他们洗劫市区和郊外一处又一处贵族、大臣们的庄园和官邸。所有敢反对和阻挡的人都没打死或是送入城外的战俘营、集中营,后者是关押俄罗斯的权贵的。可一切都进行的那么有条不紊
他们炸开了一家家银行的保险库大门,他们封印了一家家工厂和一处处堆满了机械和弹、药、军需的仓库。
整个俄罗斯都沦陷了。俄国人自己毁掉了一处处工厂,在损毁机器的同时,也运送了大批精贵的机器来到圣彼得堡。
但这一切都是无用之功。
如果这些机械都能得到良好的应用,现在的沙皇陛下肯定不会狼狈的坐船逃亡英国。
第七百一十六章第二个的潘多拉
因为,在这场宏大的战役进行当中,不仅后世的诸多军事家、军史家、事后猪哥亮们评论的很一致,意见很肯定圣彼得堡战役是整个第四次中俄战争中,俄国、军队击败、打败中国、军队最好的机会。就连俄军自身,在圣彼得堡战役进行到第三十天的时候,他们也感受到了这个感觉,尼古拉二世亲自在前线走了一圈以鼓舞自己的军队,他在宫廷广场举行战地阅兵,他自己都能清楚的感受得到这丝机会。只需要再坚持再坚持一阵,都不需要打反击,竭尽全力的中国人自己就会崩溃掉。但最终是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了圣彼得堡冬宫的顶上。
三十万俄军士兵和英法军队的士兵放弃了手中的武器,没有了灵魂一样走进了中国人的战俘营。在钢铁与血肉的碰撞之中,拥有者钢铁的他们败给了血肉之躯的中国、军人。而尼古拉二世等权贵们的逃走,湮灭了他们最后的斗志和士气。
列夫托尔斯泰把这一切都看的很清楚,当见到中国人连洗劫都非常的有秩序和纪律之后,他觉得这些军人简直比德国人还像德国人。
这样的军队让失败的圣彼得堡少去了一番痛苦,少去了一场劫难,也让沙皇彻底断送了翻盘的希望。因为如此可怕的军队在占据绝对优势之后,不可能还让人翻盘的。
作为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是矛盾的,你不能说他思想落后,是保皇党。可他的作品中确实是有一些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在。这种矛盾的思想正是之前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具体反映,是列夫托尔斯泰。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所以,面对沙皇政权的覆灭,列夫托尔斯泰虽然对俄罗斯的劫难感到忧心,内心中却也有一丝喜悦存在着。这一丝喜悦在他接到格奥尔基叶夫根尼耶维奇李沃夫大公亲自送上门的邀请函时更达到了顶点俄罗斯皿煮代表大会。
列夫托尔斯泰激动鸟
与列夫托尔斯泰一样激动的还有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现年刚刚二十五岁的这位穷党缔造者。眼下还没有原时空1917年的成熟和坚韧,但他对沙皇政府的仇恨和自身理念的坚定却是毋庸置疑的。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有个哥哥叫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曾是喀山大学的优等生,民意党人青年小组的成员。1887年3月13日,因参加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捕。沙俄法庭很快判决,所有参与者被判绞刑。但亚历山大三世宣布,将要对忏悔者实行大赦,赦免他们的罪行。这期间的用意不需要多少。十五名被捕的人中三分之二得到了赦免,但还是有五名人民意志党人拒绝忏悔。主动走上了绞刑架。其中就包括一个名叫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年轻人。
所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对沙皇政府的痛恨是由来已久的。而他自己又已经在圣彼得堡建立了穷党的同盟组织,虽然年纪轻轻,刘暹还是继续着自己的打算。要把赤色的东俄罗斯扶持上马。
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