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4(2/2)
樟脑的采取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那是从樟树中蒸馏提取的,台湾是全世界天然樟树林分布最多的地区,可这些樟树随着数百年的砍伐,已经从平原和丘陵地带消失了。要想获得大批的樟树,就只能往台东的深山老林中钻去。
台湾的深山老林中可是藏着大批的生番的。这进山采樟就犹是军事行动一样,特别是那些最基层的制脑劳工,也是被称做“脑丁”的人,冒险深入到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历尽艰险,血泪相伴。
入山取樟,脑丁首先要纠集成队,多则百多二百人,少则几十人,并要推选出经验丰富、德高望重能镇得住局面的头领,约法三章,重申纪律,方可开拔进群山当中。进山后,脑丁往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十足军事行动一般。在樟木生长的地区,经常会碰到一些原住的山民,如果未能事先打通关节,取得谅解和通融,就会屡屡遭受袭击。每年3至7月入山采伐樟的时候,发生械斗不幸丧命的脑丁不在少数。很多时候为了安全计,就必须请官府出动兵丁保护,或是说一定的在台文武官员和樟脑产业已经结合到了一起,兵丁出动直至樟脑炼成并运送出山。
脑丁队伍在大山当中的驻扎地,掘壕结寨,筑闸设哨,修筑进出林道,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后世在台湾乃至是粤北、湘南地区,考古学者不时会发现掩埋于荒草乱石中的残存古城寨、堞墙、寨门、炉灶等,多被猜测为明末起义军或清代太平军兵败躲入深山的最后栖身之处,其实很多只是当年脑丁的据点而已。
刘暹收缴台湾民间的火器,那就是断了脑丁们的一只胳膊。来年全台清查当兵的,就是断了脑丁们武力上最大的支持、后盾。
不过刘暹还没把事情做绝,他还没禁止台湾民间非法集会、举重,也没有下令彻查私人“脑寮”。他还在大门上留下了一道缝隙。
至于能不能走进这扇大门,就看那些寮主自己作何选择了
现在的我大清还不是甲午战败后的我大清,一身虎皮上纵然破了好几个大洞,但总算还留有一丝威风。英国人和他们的雇员,是可以深入台湾的任何一个地方,自由的买卖樟脑。但英国人不能在台湾设立蒸馏厂,也就是说,那些私人脑寮不管背后的真正主人是谁,至少它们在明面上,还不属于英国人。
刘暹有的是法子摆弄他们。
至于说英国人再次耍横,胡搅蛮缠。那也要看看,刘暹是不是当年的梁元桂,秦军将士跟英国龙虾兵比来,孰强孰弱
刘暹的命令一出巡抚衙门,很快就在台南和凤山、嘉义诸地传播了开来,民间议论纷纷,宣宣扬扬。但并无太多的反对
这并不奇怪,因为台湾的樟脑产业,绝大部分相关人员都是台湾北部的人。
北部淡水及基隆输出茶与樟脑,由南部安平及打狗输出砂糖,输入即以鸦片与杂货为主。这就是台湾现在的贸易。
第三百三十四章清理田赋
要摸清一个地方所有的田亩,清查隐田,并不是一件轻松就可以办到的事情。不说地方上的阻力会是多么的巨大,就说上头派下去的人,在没有本地人帮助的情况下,他们可能连哪个地方有田地,哪片田藏在哪个犄角旮旯里都搞不清楚。再加上台湾本地所特有的田亩开垦专利执照制度,要清查整个台湾的真实田亩数量太困难了。
刘暹从福建方面拿到的台湾田亩文档还是道光年间的老资料。历史上台湾设省后,并没有布政使,内务依旧由福建布政使管理。有熟田三万八千一百余甲,又三千二十一顷五十余亩,谷种折地一千四百三十亩,年征粟二十万五千六百余石,租番银一万八千七百余圆。
台湾的一甲田相当于内地的十一亩三分,也就是说道光年间统计的台湾田亩不过七十五万亩。三万八千一百余甲113321010050
满清在台湾施行的是薄赋,成田之日,限定经丈八十五石满斗为一甲,每一甲经租八石。上田一甲收谷七八十石至一百余石,姑按八十石计算,仅纳国赋粟二石七斗四升,业户地主、自耕农有上田一甲,每年可收入粟七八十石,十甲为七八百石。但是道光年间的台湾人口不过百万人,现在则增长至二百余万先前数据是本人主观上估量的,错误很大,在这里更改人口。
上次全台统计田亩至今已过数十年,垦熟田园较前多至数倍。统计全台之额,台湾府却仅征得额银一万五千七百四十六两。洋银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九圆,又榖十九万八千五十七石。久无报丈升科。
这是刘暹从福州拿到的去年台湾赋税,而且也知道至少十年了,全台没人上报新垦田亩。这要是真实的数字,刘暹把自己脑袋砍了。就是那道光年间统计的田亩数量,也绝对猫腻重重。
可是官府的税收少了,在台的佃农负担却依旧一样的重,较之内地毫不轻减。而询其底蕴,全系台湾的绅士包揽。若某处有田可垦,先由垦首。也就是士绅出面递禀,在官府里承揽包垦,然后分给下面的垦户。垦首不费一钱,仅递一禀,垦熟之后,每年抽租一成,名曰大租,又有屯租、隘租各项名目,而粮课正供毫无续报升科。台北淡水田亩联袂三百里。仅征粮一万三千余石,私升隐匿,是不可胜计。刘暹奏请清理田赋的折子送报上北京,北京半点都没有耽搁。立刻就给了允许的批复。
张守训开到了淡水,带着十多个清赋局的人员。这是他第一次接办这样杂乱的繁务,第一次塌下身子着手天下最繁琐也是最重要的田亩赋税。张守训不懂得地方很多。万幸的是他身边有懂行的。
张守岱支援来的一批人手,在刘暹正式将清赋局的招牌立起来前。陆陆续续的都到达了台湾。张守岱现在可是户部的侍郎啊,又在地方任上为官许多年。还有整个张氏家族做后盾,手下资源的丰富,依旧不是刘暹能比的。
张守训身边这回就有两个行家里手。由他们指点着,刘暹也想着锻炼锻炼张守训,这才将他安排到了淡水这地方。
人,张守训到了淡水。那就该办事情了。这种事自然是找县衙户房的书办打听最为直接。可这却并不容易。县衙里有所谓三班六房,六房对应的就是朝中的六部衙门。这三班的头子和六房的书办都不是好相与的人。大小衙门基层的公务,只有书办才熟悉,这一点就是他们的本钱。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胥吏。此话虽短,但是把中国千百年的官场政治生态一语道破。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在混账的朝廷也不会让一个官儿在一个地方当一辈做官,然后接着让他的儿子当。但是胥吏却是如此。
爷爷当了,他爹当;他爹当了,儿子当。绝对绝的是铁饭碗
这些人家在地方上的威严和权势,在老百姓眼中的厉害成都,比一般的士绅都要重。虽然社会地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