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1(2/2)
楚琛仔细观察过后,发现全盒采用珍贵紫檀精工细作而成,呈现规整庄重之态,沉浑敦厚之感,方正大气。紫檀木色静穆深沉,打磨细致,材质纹理隐约可见,配上铜件装饰固定,尽露清妙淡雅之文人气息,颇为难能可贵。
看过印盒后,刘思哲就不禁赞叹道:“这只盒子不错啊,要是如果里面有印章的话,我觉得肯定不同凡响。”
“到底怎么样,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楚琛笑着把盒子打开。
看到盒子里面的东西,刘思哲就睁大了眼睛说道:“这这是印玺啊”
其实,不光是刘思哲,连楚琛也同样的万分惊讶,之前他虽然用了灵宝眼,但也只是看到印盒而已,并没有深入探究,因为他怕如果盒子里面的东西太过贵重的话,当时他会情不自禁的露出惊讶的情绪。
而结果也确实让他非常的震惊,居然盒子里面放着的是一方印玺
印玺的作用想必大家应该都了解,这方印玺方阔四公分左右,高五公分左右,由和田上等羊脂白玉琢制,玉质温润,玉理精坚,冰洁无瑕,不着一尘。
其包浆自然亮丽,印钮雕刻一蟠龙,为典型的明初时期的风格,其工艺精湛,细碾精琢,线条遒劲,刚柔相济,可见治玉艺师超凡的技艺。
楚琛把印玺翻过来,露出了印文,王先功顿时瞠目结舌,惊呼道:“这这居然是“大本堂记”,这怎么可能”
王先功口中的“大本堂“是为明初皇子读书之地,如明皇太子标传,就提到过大本堂:“洪武元年册为皇太子。会大本堂成,取古今图籍充其中。后征四方名儒,伴读太子及诸王,分番夜直,间与赋诗,商榷政事。”
据史料记载,洪武四年正月朱元璋命制玉质印章一枚,赠给当时的皇太子。此玺为蟠龙钮,方阔一寸二分4,高一寸六分533,印文为“大本堂记”。显然,楚琛手中的印玺和记载当中的一模一样。
说起来,明确记载明朝制作宝玺是在洪武元年。在这之前,明太祖朱元璋一直想镌制国宝,但苦于找不到满意的材料,因此一直拖而未决。
这年正月的一天,有一位叫胡浮海的商人向朱元璋进献了一块美玉,说这是他们家的祖传之宝,产于于阗西域,可以用来制作御宝。
朱元璋闻讯高兴异常,忙召玉工验看,果然是一块良玉,于是朱元璋便下令用这块玉刻制了一方国宝。洪武二年九月,又制作乘舆六玺。终洪武一朝共有御宝十七方。
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德九年正月,皇宫发生了一起大火,十七宝损毁严重。因此嘉靖十八年二月又进行了补造。根据明世宗实录的记载,这次共补造十一枚御宝,其中除四方为洪武十七宝原有之外,其余七方都是新添制的,这样,掌于尚宝司中的御宝共计二十四方,以后再没有改变,成为定制。
其实,说起来这枚印玺只算是闲章,不过就算这样也已经很了不起了,要知道,明人留下来的印并不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闲章还都是石质的。
而以楚琛眼前这方印玺的材质来看,所用玉料很可能就是当初胡浮海献给朱元璋的那块美玉,和那些石质的闲章一比,高下立判,而且因为正德年间那场大火造成的影响,也间接的提升了这方印玺的价值。
而且,现在故宫藏有的明代宝玺,虽然印文一样,但却并不是原印,因此,眼前这枚朱元璋赐于皇太子的印章,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第五百九十八章猜测
说实在的,对于这枚印玺能在经历过明初的靖难之役,又有后来的正德年间的大火,再加上明朝被清朝灭亡,完好的保存下来,别说是王先功感到非常震惊,楚琛同样也觉得万分的惊讶。
刘思哲万分仔细的马这方印玺观察了一番,随后也目瞪口呆的说道:“我怎么看,都觉得这方印玺是真的啊不过,这可是朱标的印玺等等,会不会这方印玺随葬了,所以才幸免于难的”
“这好像有可能啊”王先功皱着眉头想了想,觉得有可能是这个原因。
楚琛摇了摇头:“我到觉得不像,因为如果真是随葬品,那印玺表面多少总会有随葬的痕迹吧我觉得靖难之役的时候,被什么人从皇宫里拿出来了,可能性还比较大点。”
大家点了点头,对这个解释也比较赞同。
刘思哲呵呵一笑道:“反正印玺是真的,至于怎么留传下来的,咱们也不是什么历史学家,知道的那么清楚干嘛至于现在古玩市场上兴起的传承有序论,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话不能这么说,该研究的地方还是要研究一下,到于传承有序嘛”说到这里,楚琛也不禁摇头失笑起来。
这段时间,古玩市场上一些所谓的“专家”,大肆渲染鼓吹所谓文物传承有序论。其实说白了,就是把一些没有传承故事的文物,想法设法变成动人的故事诉说给不明真相的人和藏家去听信。
这和古玩市场上小贩讲故事,其实是异曲同工。其目的就是为了炒作多赚点钱。
具体的,不是专家和某些持宝人内外勾结。遥呼相应。就是某些专家和国外的文物贩子相互勾结。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本身不知来历的文物却偏偏要给它编上美丽动人的传承故事来说给国人听,以达到炒作的目的。
有位拍卖公司的总经理曾经说过:“一件最普通的定窑素瓷,脏、旧,但若见于市场,每一个贴在身上的签条都会使它身价翻倍,因为它见证了从清宫收藏到当代的历史,这就是传承有序的市场力量。”
其实,说起来,一件文物古玩几百上千年下来。不知道都经过多少收藏家的手,根本就不可能有一个很详细的记载,就比如,博物馆难道还会把拥有过藏品的收藏者都一一列举出来吗
既然连博物馆都不会刻意的追求什么传承有序,那作为买家,又何必要理这些东西
买古玩,不要听故事,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情,那怎么在小摊上就会注意这一点。但到了拍卖会上,许多人就深信不疑了而且,说起来,有些人说东西传承有序。但他又能拿的出多少强有力的证据
所以,楚琛认为,东西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那你就算讲再好听的故事。它也不可能以假变真。就算是真的,那些所谓的故事还是不要去听为好。一件普通的古玩,按上一个动听的故事,价格就要贵几成,难道这钱付的不冤枉吗
刘思哲笑着说道:“研究下也好,不过这东西没线索啊”
段昆说道:“谁说没线索,王小山家不就是线索吗等会我再打个电话,让明天去的人帮忙问问,说不定能问出点什么来”
刘思哲嗤之以鼻道:“得了吧,我觉得希望渺茫,他家连开箱子的口诀都能忘了,你觉得记得这印玺来历的可能性有多大”
楚琛笑道:“话虽这么说,不过问问也好,咱们也算是尽人事听天命吧”
车子到了涪城,大家就先找了个住的地方,好不容易来趟涪城,怎么着也得好好玩一下,不过王先功因为家里有事,准备坐明早的飞机回京。
于是,晚上大家在段昆推荐的饭店,好好吃了顿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