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9(2/2)
看到这本书籍的破烂模样,楚琛当即就无语道:“老板,您说的宋刻本就是这样的东西啊,我如果买回去了,您让我怎么存放我想都要不了几年,这本书就没什么用了吧”
摊主摆了摆手道:“话不能这么说嘛,您想想,早在明朝,宋刻本,尤其是善本就已经值一页千金了,现在要找到一本宋刻本那更不容易了,这本宋刻本还是我好不容易才拿到手的,一般卖古籍的哪会有这种书”
“再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您买回去之后送到相关的机构去处理一下不就行了而且如果你觉得中意,价格也好商量”
对于摊主的说法,楚琛到是觉得在理,明清所刻印五代以前的书籍,包括一些复刻宋版书,因为一些官刻、坊刻,出于不同的利益,对原本都或增或删,以致于这些书的差错讹误比较多。
而宋刻本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因此,许多学者都借助宋刻原版,校正明清以来所刻古籍的讹误,恢复古籍的真实面貌。不过宋刻本传至今日的,总计不过一千种,而且大多是残佚和复本,尤其是蜀刻本,相对于浙本、建本更为罕见。
因此,一本宋刻本的价值,就算是残缺本,只要其记录的是珍贵的内容,也是价值连城的。就像眼前这本书,虽然表面已经很破烂了,不过如果本身就是珍本,或者是孤本,那楚琛也会把它买下来。
第四百六十一章早市续二
眼前的这本摊主所谓的宋刻本,确实有些太破烂了,连封面都已经不见了,因此,到底是什么书籍,或者是不是真的宋刻本,也只有翻看过后才知道了。
楚琛把那看似就快掉下来的纸张给小心的翻开,只是让他颇为无语的是,前几张因为纸张泛潮严重,那字迹都已经模糊不清了。不过从书籍的纸张来看,到有很大的可能确实是宋刻本。
好不容易翻到可以看得清字迹的地方,楚琛一看之下,更是无语,只见上面写着“大程先生名颢,字伯淳,以进士得官。正献公为中丞”,后面又有“荥阳公年二十一,时正献公使入太学,在胡先生席”。
这明明就是童蒙训嘛
童蒙训又称吕氏童蒙训,一共三卷,是宋代吕本中撰写的一部侧重伦理道德教化的童蒙课本。除了颂扬其祖辈长处的有关人物的点滴事件及言论之外,此书还保留了不少史书失传的资料,因此还是很有一些研究价值的。
今天的童蒙训源于南宋绍定二年刻本,已经不是原貌,原版既有大量诗文论说,又有更多的为官之道,而今版童蒙训主要讲述了道德方面,缺失了原版的为官之道。
要说如果是原版三卷的童蒙训到也非常珍贵,但这本童蒙训单单只有上卷不说,本身又这么破烂,书籍上的三分之一的字迹都因为种种原因而看不到了。就这个模样,让楚琛如何提得起兴趣来
于是楚琛翻看过后,就直接摇头道:“老板,您的这本童蒙训虽然确实是宋刻本,但上面我想要看的内容都已经看不清楚了,所以”
如果真的是好东西,摊主早就送拍卖会出售了,也不会留到现在,因此,他看到楚琛的反应也没觉得有什么意外。于是他对楚琛说了一句“那您再看看别的”后。就把那本书又小心的收起来。
楚琛点点头,正打算看别的书籍,却被刚才那本童蒙训下面的一册书籍给引得愣了愣神,这本书不是别的。正是秦代以前就失传了的子贡易传。
虽然知道这书肯定是本赝品。不过楚琛好奇之余。还是把书拿起来准备打开来看一看。
不过让楚琛万分惊讶的是,这本书籍居然还是手抄本,从字迹上判断。那抄写之人的书法应该颇有造诣,而且这书籍的纸张还是用的上好的麻纸,看起来好像已经历经了风霜,颇有些年份的样子,根本就不像现在制作的赝品。
这让楚琛觉得有些奇怪,于是连忙不动声色的仔细鉴别起来,最后从书籍的书写方法,墨迹和纸张来看,他觉得这本子贡易传应该是明晚期的抄写的,而异能给出的年份也确实如此,具体的成书年份应该是明代的嘉靖年间。
又是子贡易传又是嘉靖年间,这当即就让他想到了当时一位比较奇葩的人物,丰道生。
丰道生本名丰坊,明朝的书法家、篆刻家,藏书家,他玩世不恭,不拘法理,性情孤僻,喜好藏书,自拥“万卷楼”。
在他的藏书中尤以抄本为多,本来这一点就已经很厉害了。可是他和前代的某些书画家一个模样,贪心不足,硬是要把自己说成无书不见,无书不藏,无书不读,为了要让别人相信,他还亲自动手添造些假货出来。
令丰坊在藏书史上留下“恶名”的就是他曾伪造了不少“古书”。如在秦代以前就失传了的子贡易传子夏诗传,晋史乘,楚杌,还有河图石本、鲁诗石本、大学石本。
别人问他这些书的由来时,丰坊就谎称都是他的祖先清敏公于北宋间得之于秘府。另外还有朝鲜尚书和日本尚书,谎说是其曾祖丰庆得之于驿馆。以致于清代学者全祖望在天一阁藏书记中讥他为“贻笑儒林,欺罔后学”。
丰坊到了晚年更是“造假”造得起劲,不过也许是伪造得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结果“晚得心疾”穷困潦倒,一病而亡。
可怜的是,丰坊因为性格原因,根本不会教育儿女,又不会理财,再加上他的子孙又不爱惜书,以致于“万卷楼”藏书中的宋刻本和写本,被他的门生窃去十之有六,后来又不幸遭遇大火,以致于到最后所存佳本寥寥无几。
丰坊原与“天一阁”主人范钦交往颇深,早时范钦曾经从万卷楼抄书,丰坊也曾为范钦作藏书记,于是最后万卷楼那些剩下来的书都出售给了“天一阁”,这才使得这些剩余的藏书得“天一阁”保护,流传后世。
说到这里,想必各位应该也明白了,楚琛手中的这本子贡易传,就是当年丰坊“造假”造出来的,而之所以保存的这么完好,不用说这本书肯定就是被丰坊门生窃去的众多书籍中的其中一本。
想到这里,楚琛不禁暗自摇头一笑,这书价值确实是有,但要说价值非常大,那也不可能,毕竟它只不过是丰坊精心“伪造”的一本先秦古籍,如果是真的子贡易传的内容,那可就价值连城了。
不过有道是物以稀为贵,这本子贡易传虽然研究价值不多,但毕竟是丰坊精心伪造的,以古玩来说,还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东西,于是楚琛就打算问问摊主这本子贡易传的价钱。
不过正在这时,楚琛却发现在子贡易传的原位置,还有六册书,而且第一本就是孝经,这让他即惊讶又激动,要知道孝经不同于子贡易传,可是丰坊的正品藏书。
于是他连忙把孝经拿了起来,却让他意外的发现,下面的书籍居然是锦江集。
锦江集一共有五卷,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薛涛,她岁能诗,十六岁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知音律,工诗词,创“薛涛笺”。
据称锦江集总共有诗五百余首,可惜这套书籍并没有流传下来。而后世所传的明本薛涛诗一卷,是从万首唐人绝句等选本中拼凑起来的。
根据丰坊的秉性,楚琛顿时就判断这套锦江集肯定就是丰坊伪造出来的,于是也不去管它,直接就打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