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分节阅读 125

分节阅读 125(2/2)

目录

“我也知道耿局长和交通局的同志们是连轴转,辛苦得很,但这是县里的第一号重点工程,交通局又是这一工程的主要协调单位,耿局长更是修路的主要指挥者,既要总揽全局,又要把工作做细,情况一定要掌握得更详尽,这样一旦开动起来,才不会手忙脚乱。

修路的事情很繁琐,这一点我原来在乡里工作的时候就领教过,修一条机耕道都是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更不要说这么大的工程了。我看还是要像战争年代打打仗打恶仗一样,要靠前指挥,下面村的情况,交通局即使不能全程参与,但也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镇里要把情况掌握到组甚至一些棘手的个人,现在你要完全进入工作状态,我给耿局长十天时间,把这些情况摸清楚,拿出解决的方案,解决不了的要提前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来,我们要把能想到的困难都想到前面”

闫玉明和耿长标一听这才原来陆政东在乡里还修过路,难怪说起修路来头头是道陆政东虽然没有批评,可耿长标背上却已经有些发湿了,挺起胸膛保证:“陆书记放心,我一定把修路的事情办好。”

陆政东点点头:

“恩,我们宜蓝县已经多年不曾修过一条像样的路了,这一时之间难免有些手生,这就更要辛苦耿局长了。宜长路只是个开始,县里要争取在两年内让主要道路有一个大的改变。耿局长你是县里的专家,有你的用武之地”

耿长标一听连连点头,心里想陆政东的气魄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陆政东说完又对闫玉明道:

“闫县长,你是修路的实际总指挥,千军万马都归你调遣,你的事情可比耿局长更多,这是我们宜蓝的腾飞路,为宜蓝的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不但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事情,市里的领导也是非常的关注”

闫玉明一下就听出了陆政东话里的意思,市里领导盯着,实际上就是这条路要是修成了,他也是有功劳的,县里会搞经济的真要说起来,也就申国中和他了,若是在修路上表现出色,说不定还能再进一步,加上陆政东扶上一把,兴许还能从从副县长到常务副县长,这可是大好事,于是也表态道:“这修路陆书记才是总指挥,我充其量就是个先锋,还是廖化一类的角色,但是陆书记把这个担子交给我,请陆书记放心,我一定兢兢业业,不负陆书记的重托”

陆政东见说得差不多了,正准备端茶送客的时候,县长申国中也推门走了进来

第16章什么意思

陆政东讲那番话也是为了收拢住闫玉明的心,他要让下面的人为他卖命,总得要让下面的人有些盼头。申国中进来之后,闫玉明和耿长标又坐了一会才起身告辞。

陆政东笑眯眯地道:

“这些天申县长,你辛苦了,喝口茶。”

申国中就笑道:

“我有啥辛苦的,这段时间县里基本稳定,还是陆书记辛苦,陆书记出马一个顶俩,这原来县里千难万难的资金问题现在就基本解决了。”

陆政东在京城和申国中还是经常保持着联系,申国中应该是县里最先知道最近有资金到县里的人之一。

申国中把前段时间县里的情况扼要介绍了一下,陆政东也把关于修路的一些想法讲了一下,着重讲了讲招投标等制度建设。

陆政东在宜蓝没有任何根基,陆政东也想调人来,但是从市里到县里,特别是像宜蓝这样交通不方便的落后县,恐怕愿意调来的人实在不多,调一两个人来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修路是腐败的高发领域,若是路修完了,质量问题成堆,关进监狱的干部一串串,再好的事情也要变坏事,贪污腐败,在嘴巴上叫得再凶,有人还是会不以为然,还是会铤而走险,所以他特别看重制度建设,也有了一整保证质量,预防行贿受贿的办法,这需要得到申国中的支持。

而且要修路,他是总指挥,申国中是副总指挥,陆政东肯定不会让申国中置身事外,而且若是没有申国中的配合,这路修起来肯定也是很艰难。

申国中听着陆政东的介绍,心里也想着,申国中也为自己划了一条底线,不管陆政东在修路上要搞招标投标还是其他,只要不去动煤矿,什么事情都好谈。

而且修路确实是全县的心声,现在陆政东也基本上解决了资金的问题,他若是还袖手旁观,那全县的干部群众都会把他看扁了,所以他没有理由不配合。

两个人又谈了下公路标段的问题,两个人都赞同搞六个标段,就不到四十公里路搞六个标段,实在是有点多,但是两个人都明白肯定会有不少人打招呼,特别是省市部门的,所以多弄一点标段也好少得罪点人,两人又谈了一下接下来的工作打算,陆政东和申国中才离开了会议室

陆政东刚刚才走到办公室,秘书郑夏林就说道:“陆书记,刚刚有个叫张林忠的打了电话,说是你的老朋友,说等会再打来。”

陆政东点点头,心里想这个张林忠的嗅觉还真是灵敏,显然是知道修路的资金落实了,肯定也是想来搞一段路。

恐怕这几天各路神仙都会找上门来

忙忙碌碌之间,时间就到了十一月,这是激荡人心的一个月,新一届党代会圆满闭幕,不但产生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还正式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对经济发展速度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决定将余下的九十年代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百分之六调整为增长百分之八到九。

这些国家大事,对于地处山区的宜蓝县来说十分遥远,除了作为谈资以外,并没有多少干部对于这样新的提法对于自己来讲有什么机会,依然是按部就班的过活着。

对于交通局长耿长标来说更是如此,眼下他满脑子都是修路的事情,上回给陆政东汇报的时候,差点出了洋相,所以他也是格外的注意,这些天真是拼了老命了。

进了陆政东的办公室,看到陆政东招呼着忙道:“上次陆书记提出的和承建单位协商,用一些当地的农民和碎石,这个交通局和下面镇里和村里协商已经拿出了一个具体的方案。”

耿长标说着把汇报材料递给了陆政东,陆政东一边看着一边点点头:“恩,争取做大几方都满意,这样阻力就笑很多。”

一边说道:“只是罗山镇我和交通局的同志去了一趟,总体情况还不错,只是,镇里的态度有些让人琢磨不定。”

陆政东微微点点头,耿长标这么说就是罗山镇主要领导的态度问题了。

陆政东见过一次罗山镇的党委书记苏定忠,在陆政东的印象中,苏定忠就和他在山和时工作的搭档很类似,是熟悉乡镇工作的老手,能力尚可,开拓不足,但胜在稳妥。

这修路是好事,苏定忠态度消极,这是个什么意思

陆政东想了一下,问道:

“罗山镇里的领导对修路是一个什么态度”

耿长标迟疑了一下才道:

“罗山镇在开会时表态倒是积极。只是吃饭之时,说起修公路要占双河镇不少良田熟土。很有些顾虑,提了不少困难,我估计以后恐怕镇里的工作不会很得力。”

耿长标也知道他说这话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