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2/2)
当然有道理,从表面上看人,也许看不清这个人的本质,但也能看到一些东西。要说李辰同学也是个很有天赋的演员,起码观察力这一点上是及格的。赵丹峰这人自己都觉得,自己需要人捧着,得哄着,要不怎么喜欢自称陛下呢。当然,赵丹峰并不是自大,只是喜欢这种戏如人生的感觉,时不时把自己代入到这种场景里。听爱妃,喊一声大王,听苏沫儿喊一声皇上,心都酥了。
表面上的真实,让李辰坚信自己的观察判定,也越发觉得赵丹峰这人真不是个好人,幸好只是拍这一部戏,以后咱们最好不见。要说年轻人心底里还是淳朴的,遇上自己不喜欢的人,也只不过是想着以后不要见面的好。这就是赵丹峰无比留恋大学生活的最重要原因,那帮让自己可以放下心防的年轻人,可以让自己时刻保持着青春的状态。
第二天一早,穿上迷彩服,赵丹峰早早去吃了早餐,抱着茶杯跟演了二十年戏的老演员一样,找了个地方坐着,静静看剧组在操场里摆机器。这时候不要让自己太热情,帮个忙什么的。俗话说越帮越忙,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内行,在那指手画脚会讨人厌。一个外行,因为热情想要帮忙,结果把事情搞砸,那就是招人恨。所以赵丹峰乐呵呵看着李辰过来之后在摄影组,灯光组跑来跑去想要帮忙,却被婉拒还不甘心,心里就一个劲乐,多年轻。
化妆师来给几位演员上了个妆,果然看赵丹峰自己已经擦好防晒霜了,表示真是给自己省事。几位临演,其实就是学校的学生在服装师那挑好迷彩服,也享受一次化妆的过程,只是没有防晒霜了。黑点就黑点吧,黑一点健康。
没一会,穿着作训服的另一帮临演也来了,看走路姿势,那架势就知道是真军人。导演还特意让排长带着几个兵哥哥列队,展示了一下军姿和队列。其实也是要挑一个出镜的班长,也就是这一班军训的教官了。很快导演就挑了个个子不高,但长的有棱有角,喊起口号也是铿锵有力的志愿兵。
召集起小演员和临演,王进给大家讲戏,讲完了指挥大家,“走一遍戏,自己先找找感觉。”
这场戏就是一帮男生站一起,先是吊儿郎当,不当回事,看不起教官,后边站在队列里,又说悄悄话的戏。这场戏镜头分割的比较碎,镜头少了容易穿帮,因为操场上可是清了场的,只有这么些演员在这拍戏。完全没有开学季,军训时壮观的场面。另一个原因就是这场戏临演太多,长镜头明显不靠谱。至于另外一场学生在操场集合准备军训的戏,早就拉着部队的军人过来直接拍过了。那镜头让学生拍,太慢。
-------------------------------------------------------------
小伙伴们推荐点起,三江点起收藏点起
第一百零八章我要飙演技
走了两遍戏,算是让临演知道自己该怎么站位,演员知道过程怎么走。副导讲的口干舌燥,教官还好说,说什么让干什么,事情也比较简单。那十几个学生是真不让人省心,能不老去瞅镜头吗这毛病怎么就改不了呢。至于什么轻松一点,这是一场吊儿郎当的戏,不是让你们站的跟小白杨一样笔挺。副导都绝望了,懒得说了,只盼着拍的时候镜头少带一些这些学生的镜头。
正式开拍,第一个镜头,便是简宁,罗阳站在一起,打打闹闹,没把教官的话当回事的镜头。镜头不长,赵丹峰加起来三个动作,回头跟身后的男生说话,看了眼身旁的同学,最后看向教官站好。这是一个铺陈的镜头,没什么特别的。拍了两遍就过了,镜头就是要求学生随意,所以乱点就乱点,跟情景正好符合。
从第二段戏开始,赵丹峰就有点走神。第二段有大段教官特写独白,主要是表现军训的意义和对于纪律要求的严肃性。毕竟是校园作品嘛,正面的教育意义还是要时刻体现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一部分大段的事跟自己实在没什么关系。跟临演也没什么区别,就是站那当个背景帝。其中一段,教官要让学生出列检验初中军训的成果。走个正步,走个齐步。最长的一个镜头,虽然自己要走,但这个镜头那么远,脸都看不清。赵丹峰晒着太阳就有点困了,早上起来是有点早了。
这到第三个镜头,教官问听清楚没有时候,赵丹峰无精打采的说着听清楚了,就显的真实无比。王进心里琢磨,这小子是有点实力的,演的是真像,要是这角色是个学校里的,赵丹峰能发挥地方还要大一点。可惜是个好学生,也就只能从这些犄角里找点闪光点了。
倒是李辰这角色其实闪光点比赵丹峰的角色多多了,毕竟雷蒙这个角色算是班级里调皮捣蛋的人物。这种人性格就要张扬,张扬起来在都是扑克牌脸的校园戏里,就会显的突出。这不,李辰第一场戏就是大家都穿着迷彩服站着,他穿着自己的短衣短裤就来了,只带着个军帽。只是这一个对比,就把雷蒙的性格展示了出来。从这里看,赵丹峰对编剧还是放心的,基本功很是扎实。
军训戏重点那女生那,赵丹峰这边拍了三场戏,宣布休息了,女生那边还在拍着,原因无他,女生军训戏特写镜头多。女性柔软,一点眼泪,一点哀伤,都容易引起观众的同情心泛滥。
李辰戏多,一早上拍下来,已经在一帮小演员里有了点威信,吃饭的时候身后跟了一帮小伙伴。赵丹峰看着李辰,倒不是嫉妒,但心里就开始琢磨事了,这不行啊。这角色的人物性格变化是个渐进的过程,前边就是个好好学生,到后来才慢慢开朗起来。这样的人物,前边太被抢戏了,自己真是得给这人物加点料啊。
一顿饭吃的没滋没味,李辰倒是看着赵丹峰眼神飘忽,有些走神的样子。心里就得意了,准是觉得的戏无聊了。哼,要让我演,才不会显的那么苍白。
主意赵丹峰还真有,而且这事儿也不算是难事。很多演员在拍戏的时候,会产生和刚拿到剧本时不一样的想法,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拿到剧本时候,以往的经历,你的阅历都会对故事有一个自我判断,再到和导演编剧沟通,产生一个清晰的画面。
这种画面并不是固定的,也会经历很多次自我修订。实际拍摄场景对意识的影响,其他演员对故事的理解,导演新鲜的想法。甚至演对手戏演员的长相,拍摄当天的心情,都会对自我认识产生改变。这是演员二次创作的过程,很多有经验的演员会将这种认识再次和导演沟通,互相激发灵感。
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老谋子拍红高粱,姜炆这人自我意识多强,真是恨不得我自己导,我自己演,就差没有一双眼睛,我自己拍。面对姜炆层出不穷的点子,对于故事的认识,初出茅庐的老谋子也是很谦逊的参与到讨论之中。两人互相激发认识,进行二次创作。这部戏能成功,头脑风暴的作用可见一斑。
当然,这种演员的二次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守规矩的一种体现。对于现有剧本的改变和认识,都会给剧组造成很大的麻烦。毕竟不是人人都叫王家卫,拍戏想到哪拍到哪。坑投资人这种事,要是人人都这么做,早没人投资了。既有的预算,拍摄计划,甚至雇佣人员的工期都是计划好的东西。像一台机器,一旦运转起来,一个零件膨胀了,全剧组都得停下来。大多数时候,导演可以容忍你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