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被逐出师门后成为修真界大佬 > 64.登场首秀,怀来镇外逢刺客

64.登场首秀,怀来镇外逢刺客(1/2)

目录

失去先机和大义名义的朱又熙只有接受新皇帝朱玉文的册封,成为燕国的康亲王。

不过朱又熙手中掌握的势力太过庞大,哪怕朱玉文登基为帝王以后,也无法轻易撼动。若是朱玉文滥杀或者大规模调动朱又熙的支持官员,又担心新朝不稳,危及他的皇位。

万般无奈之下,朱玉文只有重重地加封自己这个势力庞大的三弟。

什么天下兵马大元帅,什么皇室宗正,反正一股脑地给朱又熙一大堆实权好处。

那意思就有点兄弟两人共治天下的感觉。

当然,朱玉文的目的也达到了,这么大的好处砸下来,让朱又熙这一系的官员放松了警惕,让整个燕国因为老皇帝去世,新皇帝登基而动**的朝局迅速地安稳了下来。

这不,这才过了半年,皇帝对朱又熙的刺杀就开始连绵不绝了。

“主子,还不是您太优秀了,这北景城怕是待不得了,要不主子回封地去好了?”

魏宪想了一大堆,还是忍不住劝慰了一句。

在魏宪看来,康亲王的封地可是有整整一个府,数百万老百姓,有着足够的财力和人力基础。只要主子经营得法,是可以不用在北景城受皇帝的气的。

更是可以躲开这无穷无尽的刺杀。

他的忠心朱又熙知道,所以,偶尔提个小想法,朱又熙是可以容忍的。要是换第二个太监,就看朱又熙是让他怎么去死?

朱家老祖宗的铁律:太监和后宫不得干政。

也就是说,太监只是负责伺候好主子的起居生活,做好主子的一条狗,主子的任何事情决策都不需要太监来参谋,哪怕错了,也是主子自己的事情,由主子自己承担。

“这是我们皇子的宿命,我不能走,走了就再也不能活着回来了。”

朱又熙非常清楚,若是自己回到封地,那就是放弃中枢偏安一隅,这正是皇帝朱玉文所希望的。这么做或者可以暂时保住性命,但过了几年后,皇帝彻底掌握朝廷后呢?

一道圣旨要自己自尽怎么办?

遵旨就是死,不遵旨就是乱臣贼子,就会引来朝廷大军围剿。到时候自己以一府之力是抗衡不了燕国整体的力量的,还是一个死。

所以,为了活命,现在就不得不争。

他只是后悔,没有早点看清楚自己大哥的伪善面具,让大哥那步步退让和对自己那种封无可封的权势麻痹大意了。

白白错过了最好的半年时间。

从而让朱玉文有了充分的时间来调整朝堂内部的权利组成,把自己的党羽给明升暗降,纷纷调离了实权位置,差不多给架空的差不多了。

否则,朱玉文这么能隐忍的一个人,怎么会因为自己一句戏言,而派出杀手不死不休地追杀?

在朱又熙琢磨自己的生路在哪里的时候,整个仪仗不知不觉地靠近了,距离森林边缘二十里的怀来镇。

这个靠着交换森林内的出产,由当地人、猎人、商人、镖局、各种小商贩、各地银号分支机构等等自发而形成的怀来镇,常年有着这十里八乡最大的集市。

所以,在夕阳的余晖下整个怀来镇显得那么的热闹又祥和。

负责仪仗安全宿卫的亲卫队大队长来请示朱又熙:

“王爷,天色已晚,今夜是否在前方怀来镇休息?”

朱又熙对当地的情况并不是很熟悉,不由得转头看向魏宪。这是朱又熙的习惯,遇到事情不好决定的时候,就会看魏宪一眼。

毕竟,魏宪可是宗师高手,眼界自然是不同。

其实,哪里是什么眼界不同,而是魏宪事先的功课做得好,对各种情况都有一点预判和对策。

当然,这是魏宪在康亲王面前维持自己形象,为自己争取主子信任的秘诀,他是不会自我暴露出来的。

这不,在康亲王看魏宪的时候,魏宪马上附身在康亲王耳边轻声说:

“这怀来镇是附近最大的交易集市,人流量大,龙蛇混杂,安全因素要请主子考虑。”

这也是魏宪的聪明之处,他只说具体情况,至于如何决策,他是不会说一个字的。这么一来,康亲王自然就有了决策的快感。

而其实,康亲王的决策依据都是他提供的素材,该怎么决策,魏宪已经做出了引导,若是朱又熙的决策不符合魏宪的想法,那么魏宪受累再引导一下就是了。

反正,一切都在魏宪的掌握之中。

听到了魏宪提供的情报依据,朱又熙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安排了,于是他对自己的亲卫队大队长说:

“本王和亲卫大队就不进镇子了,在镇外扎营,你安排一些人到镇子里面采购一些吃食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这段时间,大家都在森林里面折腾,也该换个口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