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租车(1/2)
关于三大爷偷偷捡垃圾的事,瞒不住了。
先是院里传开,接着,在街道,还有红星小学,也都是传开了。不少人在背后笑话。
大家就觉得三大爷太抠搜。
华三大家好歹也是双工家庭,说人比較多,但怎么也不至于出去拉垃圾吧!
加上三大爷平日里爱算计,抠抠搜搜,阎老抠这外号是甩不掉了。
至于学校里,也没批评三大爷,反而还表扬了下。
再说贾张氏,她没把2元还给三大爷。
三大爷两口子闹了一番,最后还是马荷花拿了2元替贾张氏还了~
马荷花也是没办法。
下了班,三大爷又恢复了钓鱼的状态,他暂时是不捡垃圾了。
三大爷能放弃捡垃圾,主要也是他捡垃圾的收入越来越少了。
不仅是三大爷,就是贾张氏,每天虽然坚持捡垃圾,但收入也越来越少。捡垃圾的人是多了,而垃圾还少了些。
这么一来,捡垃圾的收入会下降再正常不过。三大妈也是刚下班回来。
这时,就看到傻柱从外面回了大院。
轧钢厂估计才下班,看来傻柱又是提前下班了。提前个几分钟下班对傻柱来说是基操。
而傻柱又有自行车,所以,早早的回来也不奇怪。傻柱是经常的。
“柱子,下班啦!”三大妈笑了下。
傻柱也和三大妈打了个招呼,但明显可以看出傻柱的情绪不高。看傻柱的样子,肯定有不好的事。
没等好奇的三大妈问,傻柱就推着自行车去了中院了。从前院来到中院,又去了后院。
傻柱他媳妇还没下班。
至于傻柱的儿子女儿,都在院里。
可以看出傻柱的心情不好,这是厂里规定厨子不能拿剩菜了。
这就让傻柱有点不爽,他一个食堂班长,拿厂里一点剩菜怎么了?现在厂里开小灶也少了。
大锅菜本来就没多少油水,拿点剩菜都不行了。
“傻柱子,怎么了?”在院子里的聋老太太也看出傻柱不对劲,于是就问了。
“不能拿剩菜了,老太太你说,大几千人的厂子,我好歹也是个食堂大厨,拿点剩菜都不行了。”傻柱一开口就是抱怨。
轧钢厂现在的工人都快上万了。
如今轧钢厂的效益好,接下来还要扩建,又会增加不少岗位,上万工人不会太远了。
而厂里总共就几个食堂。
就说傻柱所在的一食堂,不夸张的说,每天怕是能有2000人去吃饭,就算没有,也差不了多少的。
因此,一食堂每天的饭菜都不少。
傻柱再给工人颠个勺,每天也就能有点剩菜了。
以往,食堂的剩菜先紧着傻柱,然后才是别人。
就在今天,厂里食堂主任下了死规定,食堂的员工都不能拿剩菜了。哪怕是傻柱也不例外。
而傻柱一听说就找了食堂主任,食堂主任的态度很强硬。于是,哪怕今天一食堂有些剩菜,傻柱也没能拿点带回家。
“不能拿剩菜了?”何保国下班回了家,把2个饭盒放桌上,也就听家里媳妇说起了傻柱从今天开始不能拿厂里剩菜了。
对此,何保国也没太惊讶。其实是意料之中。
如今可是荒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厂里还能有剩菜?厨子拿剩菜回家?这当然不行。
所以,即使今天食堂还有剩菜,傻柱也没能拿点。
估计接下来厂里还会规定几个食堂都不允许再有剩菜。至于何保国,他现在上班还能带点‘剩菜’回家。
当然,何保国现在带回家的‘剩菜’也越来越少了,很少能有大鱼大肉,但油水还是要比厂里大锅菜多的。
也许哪天何保国也不能再带‘剩菜’回家了。
而傻柱不能从厂里拿剩菜,这对何保国没什么影响。
从傻柱结了婚开始,傻柱从厂里拿的剩菜都是他自己,还有他媳妇和孩子吃。
在傻柱结婚之前,他带回家的厂里剩菜,何保国都很少吃。
比起何保国带回家的,傻柱可是差了不少。
不能再从厂里拿剩菜,也就加了傻柱两口子的一些开支罢了。
傻柱两口子都有工作,工资加起来也不少,所以,问题不大。“听说轧钢厂现在粮食也少了。”秦淮茹说着。
确实,轧钢厂的粮食的确是少了,厂里采购员的工作也都越来越不好做。
无法开源,厂里也就有必要节流了。
一方面厂里粮食少,另一方面还有剩菜给厨子拿回家,工人要是闹起来,可就不是小事了就因为傻柱拿厂里剩菜这事,厂里可是不少人都眼红。
现在不让傻柱再拿了,既是为了轧钢厂好,也为傻柱好。
只不过,不能从厂里拿菜了,往后傻柱两口子买菜就要多花钱了。就不说傻柱了。
何保国带回来的‘剩菜’还不少,2个饭盒。家里也就少做点菜。
然而,虽然带回家的‘剩菜’不少,但也不够吃。
这年代大家肚子里油水都少,因此,胃口也就比较大。
...
像何保国带回家这2饭盒的‘剩菜’,何雨水一个人就能都吃完了。贾家。
今天贾东旭倒是下了班就回来,平时可是很少。院里众人都知道贾东旭不顾家。
因为贾东旭不顾家这事,马荷花也没少和他吵。此时,就见贾东旭幸灾乐祸着。
“厂里不许厨子拿剩菜了,傻柱以后得瑟不起来了。”一听贾东旭所说,马荷花也就知道他在幸灾乐祸什么了。
厂里不再允许食堂员工拿剩菜,这也不是厂里每个人都知道,但贾东旭可是听说了。
知道傻柱不能拿厂里的剩菜了,贾东旭也就幸灾乐祸。
贾东旭猜想,估计下一步厂里就规定几个食堂都不能有剩菜了。说起来也和贾东旭有一点点关系。
就厂里竟然有剩菜这事,可是不少工人不满,贾东旭也在厂里说吃不饱。
于是,情况就是厂里越来越多的工人说吃不饱,而几个食堂竟然都有剩菜,厨子还拿剩菜回家,所以,厂里也是不让厨子再拿剩菜了。
厨子不能拿剩菜,更要杜绝浪费,那么,肯定就是食堂不能再有剩菜。
这事,傻柱一时间当然是接受不了,换了贾东旭他是傻柱,他也接受不了。不能拿厂里的剩菜了,这损失可不小。
然而,厂里的死规定,傻柱也没辙,像今天傻柱就没从厂里拿剩菜回家。。
南锣鼓巷,95号院。
一群人拿着小板凳,坐在院子里聊着天。马荷花也在,有人问起了她婆婆。
对此,马荷花不意外,这几天她婆婆都没捡垃圾。
在隔壁院租房住的贾张氏,本来是每天都会捡垃圾,虽然好吃懒做,但多少会捡点垃圾,但这几天却不见她捡垃圾了。
于是,院里院外不免就有不少人好奇。
“我婆婆她这几天病了。”马荷花说着有人信了她所说,也有人并不信她所说。但不捡垃圾,贾张氏就没了收入
贾东旭两口子就算给贾张氏钱,也肯定不会给多少。至于说贾张氏这几天生病,更是扯淡了。
这几天,贾张氏可不是一直躺在屋里,也有出来走走,看她的气色,不像是生病。
所以,就耐人寻味了。
就这四合院里,可是不少人都在猜测。
马荷花是贾张氏的儿媳,即使婆媳关系不太好,应该也多少知道一点。老太太也是坐在院子里,她是少说多听。
这几天贾张氏竟然不捡垃圾,老太太也挺意外。看贾张氏又不像生病。
或许是贾张氏现在手头还有几个钱,加上好吃懒做,也就打算休息哥几天。但也可能是贾张氏又有了个来钱的路子。
而老太太这心里就有个猜测。贾张氏搞不好又去黑市。
说起来,南锣鼓巷不说所有家庭,但大部分家庭都是需要买高价粮的。但去黑市有风险,不去黑市又不容易买到高价粮。
有些人因为家里断粮,实在没办法,也就大着胆子往黑市跑。也有托人去黑市帮忙买高价粮的。
贾张氏现在有什么好怕的?
因此,贾张氏完全可以帮别人去黑市买高价粮,从中得点好处。哪怕每天挣个1元,也足够贾张氏生活的不错了。
当然,这如今只是老太太她的猜测,还没确定。
尽管这个猜测的可能性不小,但老太太却没说出来。
或许院里有人和她的猜测一样。
也就多留意一点。
其实,这四合院也有不少家庭需要买高价粮,完全可以麻烦贾张氏去黑市买,但贾张氏愿不愿意帮忙就另说了。
夜晚。
96号院,除了贾张氏,这院里的人都是睡了。
贾张氏她这么晚了还没睡,却是打算去黑市。白天在家睡过,贾张氏她现在一点也不困。聋老太太没猜错,贾张氏就是去黑市购粮。黑市的高价粮多。
需要买高价粮的人多,敢去黑市的又少,如此一来,也就有利可图。
这几天,贾张氏她通过去黑市帮人买粮,也就挣了些。
平均每天挣个1元还是可以的。
比起捡垃圾,贾张氏觉得这样更好。
而不管捡垃圾,还是去黑市帮人买高价粮,她都是凭自已本事。
凭本事挣点钱,这不寒碜。
今天又有人托她去黑市买高价粮。
“今晚要在黑市买到15斤棒子面,27斤红薯。”贾张氏心想着。要买42斤的粮,这可不容易。
去小型黑市很难买到,所以,就需要去大型黑市了。
如今,四九城的黑市不少,但大型黑市却没几个,小黑市就多了。按贾张氏的计算,今天去黑市买42斤粮,她能挣个1.17元左右。也就值得她跑一趟。
当然,去黑市存在风险,但贾张氏如今又有什么好怕的?
怀里揣着布袋,贾张氏‘武装’好了,换了破衣服,破毡帽,口罩,遮遮掩掩,让人看不出是她。
悄然出了大院,也没惊动人。
然而,离南锣鼓巷最近的大型黑市也要贾张氏她跑大半个小时,这还是跑过去,要是走过去,1个小时都到不了。
而等买了42斤粮,扛着42斤走回来,又要累个半死。所以,她也是挣个辛苦钱。
边往黑市跑,贾张氏边心中抱怨。
贾家有自行车,她想借用,但她儿子贾东旭却不借给她。
本来她想着东旭下了班也不用自行车,就借给她,她去黑市也方便。
骑着车去黑市外,买了粮食就往自行车上一搁,然后再骑回来。
这不仅省了时间,也用不了太累。
然而,贾东旭却不肯把自行车借她。
亲儿子有自行车都不借给她,别人就更不会借了。
借不到自行车,她也就只能跑着去黑市,买了粮就扛着回来。这也是没办法的...
但她心里可没少抱怨。
跑一段路就休息一下,或是走着。
大半个小时之后,贾张氏也就来到了一个大型黑市外。她显然不是第一次来了。
对于这黑市也算熟悉。
每天晚上10点,这黑市就会开。
而这黑市一直开到隔天早上3点半。如今,时间是晚上11点左右。
来黑市的人已经不少了,又来卖粮的,也有来买的。
除了粮食,黑市还看到别的,布匹,各种票,糖果···贾张氏的目标明显,她来就是买粮的。
这次要买的是棒子面和红薯。
当然,要是买不到,买其余粮食也能应付。
例如多买点棒子面,少买点红薯,至于是粗粮就行。她来黑市帮人买高价粮,买细粮可不好应付。
托她来黑市买粮的,都是缺粮了,当然不会要细粮。毕竟1斤细粮可以换好几斤粗粮。
都买粗粮,也能多吃几天。
要把几十斤粗粮,在这大型黑市也比较容易。不过,贾张氏还是需要早点来。
来晚了可就买不到粮食了。
当她进了黑市,也就看到一些卖粮的。
和这个买2斤粗粮,和那个卖1斤粗粮。
在黑市转着,这里买点,那里买点,不到1个小时,也就凑足42斤粗粮了。
买好了粮,贾张氏也就可以回2.6去了。
也没多买,扛着42斤粗粮回去就要把她累个半死了,再多几斤,她可受不了。
扛着42斤的粗粮,她从黑市走出,跑着回南锣鼓巷。
只不过因为扛着几十斤,跑不快。
并且,一口气跑了一段路,也就不得不把粮食放下,休息了一会再把粮食扛肩上。跑跑停停,用了1个多小时,贾张氏终于是回到了南锣鼓巷96号院门外。
把粮食拿回家,明天会有人来拿。
别人托她去黑市买高价粮,她买好了都直接拿回家,别人也就来拿。
知道她帮人去黑市买高价粮的也不少了。
但隔壁的95号院还没人知道。
几天下来,贾张氏她凭本事可是挣到10元左右了。回了家,粮食藏好,她累的躺下就睡了。。
南锣鼓巷,不少人都盯上了贾张氏。
毕竟贾张氏这几天也不捡垃圾了。
要说贾东旭两口子给贾张氏钱,看着也不像。
可贾张氏看上去有钱的样子,小日子反而有点滋润,就让人不得不多想了。
何保国也有留意。
四合院里聋老太太和二大妈等人的看法是贾张氏帮人去黑市买高价粮,从而捞好处。
这完全有可能,并且可能性还不小。
去黑市也就要承担风险,那么,帮人去黑市买高价粮,捞些好处也是应该的。
95号院,中院贾家。
自从在隔壁院租房住,贾张氏也就很少来这院,但现在却来了。把自行车在家门口停好,何保国也看向对门的贾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