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远东合作跟帝国审查政绩(2/2)
“现在谈这个还太早。”弗朗茨摆摆手,“你只要把我的话带到就行。哦,对了,“他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瓶子,“这是我们宫廷医生配制的补药,对...对肾虚很有效果。你可以带回去,送给需要的人。”
张慎言接过药瓶,手都在发抖。这哪里是补药,分明是毒药的暗示!
“时候不早了。”弗朗茨站起身,“张先生一路小心。记住,今天我们只谈了技术转让和劳工的事,别的什么都没说过。”
“是...是...”张慎言深深一揖,踉踉跄跄地离开了凉亭。
弗朗茨看着张慎言远去的身影,自己在心里想着,加强远东可能会对避免俄国做大有一点用吧,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不要让老妖婆上台了,要不然奥地利在远东可能就不会有新项目了。
...
1874年底,维也纳的政府大楼里灯火通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政绩验收时节,内政部和财政部联合组成的审查小组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桌上堆满了各部门送来的报告和账本。
教育部的基层官员汤姆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紧张地搓着手。他负责的是下奥地利州几个乡镇的教育工作,虽然自认为工作做得还不错,但面对审查组还是忐忑不安。旁边几个同事有的在抽烟,有的在小声交谈,气氛相当压抑。
“汤姆!汤姆·斯兰卡!”审查室的门打开,一个疲惫的声音喊道。
汤姆赶紧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衣领,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审查室里坐着五个人,正中间的是内政部的高级官员布劳恩,旁边是财政部的审计官。桌上摊开着他提交的工作报告,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实地调查的照片和文件。
“坐吧。”布劳恩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然后翻开面前的评定表,“汤姆先生,我们已经审核了你的工作报告,也派人实地考察过你负责的区域。”
汤姆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评定结果是——优秀。”
汤姆愣了一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优...优秀?”
布劳恩脸上露出了这几天来第一个真诚的笑容:“是的,优秀。说实话,像你这样的官员不多了。”他拿起一份报告,“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你负责的三个乡镇,学校已经实现了全帝国语教学覆盖。每个镇都有至少一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2%。”
旁边的财政部官员也点头补充:“而且账目清楚,每一笔教育经费的去向都有据可查。修建的两所新学校,预算和实际支出基本吻合。”
“更难得的是,“布劳恩继续说道,“去年你那个区有十七个学生考上了维也纳大学和格拉茨大学,这个比例在农村地区相当惊人。”
汤姆这才松了口气,谦虚地说:“这都是应该做的工作...”
“应该做的?”布劳恩摇摇头,语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施密特先生,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搞政绩审查吗?就是因为太多人把'应该做的'变成了'表面上做的'。”
汤姆有些困惑:“您是说...?”
“我直说了吧,”布劳恩揉了揉太阳穴,“最重要的是,你没有造假。”
“造假?”汤姆瞪大了眼睛,“政绩报告也能造假?”
审查组的几个人互相看了看,都露出了苦笑。
“看来你真是个老实人。”财政部的官员叹了口气,“施密特先生,你是两年前刚考进来的吧?”
“是的,1872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教育部的。”
“难怪。”布劳恩点点头,然后从桌上的一堆文件里抽出几份,“来,我给你看看什么叫造假。”
他打开第一份文件:“这是布尔根兰州一个工业区的报告。上面写着他们的国营钢铁厂去年生产了38万吨生铁。你猜实际产量是多少?”
汤姆摇摇头。
“24万吨。整整虚报了14万吨!”布劳恩愤怒地拍了拍桌子,“而且这还不是最过分的。”
他又翻开另一份:“这是在巴尔干半岛一个规划的农业区的报告,声称新开垦了5000公顷农田。我们派人去看,一半都是荒地,只是在地图上画了线!”
“还有这个,”财政部官员接过话头,“某市政府说修建了三座桥梁,花费150万克朗。结果呢?特别小的几座桥,根本花不了100万金克朗。”
汤姆听得目瞪口呆:“这...这也太离谱了吧?”
“离谱?这几年我们查出来的案子,比这离谱的多了去了。”布劳恩冷笑道,“有的地方官员,为了显示教育普及率高,直接把适龄儿童数量改小。还有的就是凭空增加人口。”
“这种造假有形成风气的可能了。上级要政绩,下级就编数字。编得越漂亮,升迁越快。老实做事的反而被认为能力不足。所以,这次考核会比之前严格许多。“
汤姆这才明白为什么审查组的人都这么疲惫——要在堆积如山的虚假数据中找出真相,确实是个艰巨的任务。而且,根据他们之前说的,他们好像还要派人去实地考察这件事,这更麻烦了。
“陛下对这种情况非常愤怒。”布劳恩压低声音说道,“上个月的内阁会议上,陛下亲口说:'如果连政府自己都不知道帝国的真实情况,一旦开战,我们面对的可能不是一个强大的帝国,而是一个虚胖的病人。'”
“所以从今年开始,”财政部官员补充道,“对造假者一律严惩不贷。轻则撤职,重则追究刑事责任。已经有三百多个官员被送进了监狱。”
汤姆咽了口唾沫:“那些造假的人,难道不怕被查出来吗?”
“以前查得不严,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布劳恩说道,“而且你要知道,有些造假是整个系统性的。比如一个工厂虚报产量,工厂主管、地方官员、甚至州政府的人可能都知情,大家合谋造假,分享好处。”
“但是现在不同了。”他的语气变得坚定,“陛下下了死命令,宁可数字难看,也要知道真相。因为虚假的繁荣比真实的困难更可怕。”
汤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所以,汤姆先生,”布劳恩站起来,向他伸出手,“像你这样踏实做事、如实汇报的官员,才是帝国真正需要的。请继续保持。”
汤姆赶紧站起来握手:“谢谢您的肯定,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
走出审查室,汤姆长长地舒了口气。走廊里等待的同事们立即围了上来。
“怎么样?评定结果如何?”
“优秀。”汤姆还有些恍惚。
“优秀?真的假的?”一个同事惊呼,“今年的审查这么严,能拿到良好就不错了!”
另一个年纪大些的同事拍了拍汤姆的肩膀:“小伙子,你这下要升迁了。现在上面最看重的就是实事求是的干部。”
汤姆想起刚才审查组说的那些造假案例,不禁感慨:“原来如实做事、如实汇报,在现在竟然成了稀缺品质。”
“可不是嘛。”老同事苦笑道,“不过风向变了。以前那套虚报浮夸的做法行不通了。听说陛下亲自过问了好几个造假案,那些人的下场...啧啧。”
这时,审查室的门又开了:“下一个,工业部的弗雷德里克·迈耶!”
一个脸色苍白的中年人站了起来,手里的文件袋明显在发抖。汤姆看了他一眼,心想这位恐怕是心里有鬼。
果然,不到十分钟,审查室里就传出了激烈的争吵声。
“41万吨?你真当我们是傻子吗?你那个破工厂顶多能生产25万吨!”
“我...我可以解释...”
“解释什么?解释你是怎么凭空变出16万吨钢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