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重生阿斗,复国系统来早了 > 第205章 夺取汉中

第205章 夺取汉中(1/2)

目录

建安二十四年春,汉中,定军山。

凛冽的春风卷过巴山秦岭的隘口,带着未散的寒意,却吹不散空气中弥漫的铁锈与尘土混合的气息。

汉水之畔,连绵数十里的营寨如同巨兽,匍匐在苍茫大地之上。

旌旗蔽空,其中最为显眼的,是那面绣着巨大“漢”字的大纛,以及旁边略小一些的“劉”字王旗。

这里,是汉中之战的核心战场。

持续了近两年的拉锯与消耗,终于在这一年春天,迎来了决战的时刻。

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如铁。

汉中王刘备端坐主位,身着玄甲,外罩锦袍,昔日颠沛的痕迹已被一方霸主的威严所取代,唯有那双时常微阖的眼眸睁开时,流露出的沉毅与决然,方能窥见其数十年不改的坚韧。

他的目光扫过帐下济济一堂的文武,这便是他争霸天下的根基。

左手边,以法正为首。

法孝直面色略显苍白,汉中水土与殚精竭虑的谋划损耗了他的健康,但那双眼眸却亮得惊人,闪烁着洞悉局势、算无遗策的光芒。

他是此战的大脑,所有的战略布局皆出自他手。

其下是诸葛亮虽远在蜀中,接连荆、益两地。

总理后方粮草兵甲,源源不断的补给和支持却如同无形的臂膀,支撑着前线的一切行动,他的存在感无处不在。

右手边,则是堪称旷古烁今的猛将阵列。

张飞虬髯怒张,环眼圆睁,一身煞气几乎要凝成实质,仿佛下一刻就要咆哮出帐,择人而噬。

赵云白袍银甲,面容沉静,然挺立如松的身姿蕴藏着爆炸性的力量,目光锐利,时刻保持着绝对的警惕。

黄忠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手指无意识地轻抚着弓囊,这位老将军正憋着一股劲,要在此战中立下不世之功。

秦琼面如淡金,手持镀金熟铜双锏,默立一旁,气势如山岳般沉稳。

尉迟恭面如黑铁,紧握竹节钢鞭,眼中战意沸腾,宛如即将喷发的火山。

此外,还有文武双全的辛弃疾、统领白毦近卫的陈到,以及一众新生代战将。

皆屏息以待。

刘备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曹贼篡汉之心,路人皆知。

汉中,乃益州咽喉,北伐门户!

昔日曹操得汉中而不图益州,反说‘得陇望蜀’,乃天授其便于我!

今我大军云集,历时一载有余,与曹洪、张郃、夏侯渊等辈相持,挫其锐气。

今春粮草已足,士气正旺,决战的时刻,到了!”

他看向法正:“孝直,依你之见,破敌之机何在?”

法正轻咳一声,走到巨大的山川舆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一处:

“大王,诸位将军。

曹军主帅夏侯渊,性虽刚烈,却乏谋断。

其依山下寨,固守险要,欲以持久战耗我粮草。其命张郃守东围,自守南围,互为犄角。

然,其命门在此——定军山!”

“定军山地势高耸,可俯瞰我军虚实。

夏侯渊自恃勇力,欲以此山为凭,反成其累。我军当以声东击西之策,猛攻张郃东围,渊性急,必分兵来援。

待其兵力调动,阵脚松动之际……”

法正的手指猛地向西划过,“以精骑强卒,直扑定军山主寨!

夏侯渊若出,则伏击之;若守,则强攻之!拔除此山,则汉中曹军,尽在我眼底刀锋之下!”

战略清晰明了。

众将眼中燃起战火。

“翼德!”刘备下令。

“末将在!”张飞声如洪雷。

“命你率本部兵马,伴攻张郃东围。声势要大,要让他感觉下一刻寨墙就要被你吼塌!务必使其向夏侯渊告急!”

“喏!俺老张定让那张郃小儿睡不安枕!”张飞领命,摩拳擦掌。

“子龙,汉升!”

“末将在!”赵云、黄忠齐步出列。

“你二人,领精兵一万,伺机而动。

待夏侯渊分兵,立刻直插定军山下!汉升,你老当益壮,箭术通神,此战先锋,由你担当!

子龙,你为策应,伺机破阵!”

“必不辱命!”赵云沉声道。

黄忠更是激动得脸色潮红:“老夫这把老骨头,定斩夏侯渊之首,献于大王麾下!”

刘备的目光最后落在秦琼和尉迟恭身上:“叔宝,敬德。”

“臣在!”二人踏步上前,甲叶铿锵。

“你二人,为我军中军铁砧,随我坐镇中央。待定军山信号一起,即刻率领玄甲锐士,正面强攻!

我要你们像在赤壁时一样,为我撕开一切阻碍!”

“谨遵王命!”二人抱拳,杀气盈帐。

计议已定,诸将鱼贯而出,各自准备。大战前的压抑气氛,笼罩了整个军营。

同日,荆州,襄阳城世子府

与汉中前线的肃杀不同,襄阳城虽也戒备森严,却运转得井井有条。

世子刘禅坐镇于此,虽年仅十七,却已有储君气象。

府内,庞统正将一卷来自汉中的加密帛书递给刘禅。

庞士元面容奇崛,眼神中闪烁着与法正类似的智慧光芒,却更添一分奇诡与大局观。

“世子,大王已决意发动总攻。法孝直之谋,堪称毒辣,直指夏侯渊性情弱点。”

庞统语气中带着赞赏。

刘禅接过帛书,快速浏览,点了点头:

“孝直先生谋略,自然无懈可击。

有秦、尉迟二位将军在父王身边,安危无虞。我们所虑,在全局。”

他的目光投向一旁一位气质阴柔,却精于计算的属臣:

“似道,粮草辎重,可能跟上?”

贾似道微微一笑,躬身道:

“请世子放心。诸葛丞相坐镇成都,调配有度。

我荆州仓廪充盈,已通过沔水向前线转运了三批粮草。加之交州于谦刺史大力发展屯田,新辟的‘辽东白菽’产量惊人,不仅充作军粮,更可肥地养马。

糜芳大人主持的盐糖之利,亦源源不断转化为军资,断无匮乏之虞。”

另一位气质儒雅,更擅长远规划的长孙无忌补充道:

“此外,‘土地置换’之策效果显著。

荆州、益州豪强与平民,皆愿以狭乡之地换取交州广陌田产,此举不仅缓解了本土人地之争,更加速了交州汉化,充实了边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