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宴中选帅(2/2)
“来人,宣吕文兴觐见!”朱允炆迟疑片刻后,终是扬声下令。
“陛下不可!”方孝孺上前一步,硬着头皮躬身谏言,语气急切,“南军主帅执掌数十万大军,关乎北境安危与朝廷命脉!”
“此事需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议,方能选出最稳妥的人选,切不可仓促定夺!”
吕太后眉头一蹙,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冷声质问:“方大人这话,是觉得本宫举荐的人不合适了?”
“微臣不敢!”方孝孺虽躬身行礼,语气却依旧坚定,“只是自古以来,后宫不得干政乃是惯例,更是教训!主帅人选关乎国祚,理当由朝堂公议...”
“方大人!”没等方孝孺说完,李景隆突然厉声打断,脸色铁青如霜,“美酒虽好,但切不可贪杯啊!”
“陛下和太后都在这里,何时轮到你在这里大放厥词?!”
方孝孺被他陡然拔高的声音震得一怔,原本到了嘴边的话硬生生全都咽了回去,可是却始终眉头紧锁,神色复杂。
吕太后收敛了眼中的厉色,目光转向李景隆,语气意味深长:“大敌当前,景隆倒是沉得住气。”
“你先前在北境屡立战功,与逆臣朱棣多次交锋,对燕军习性最为了解,依你之见,此次南军主帅何人担任最为稳妥?”
李景隆微微拱手,脸上挂着一抹浅淡的笑意,语气带着几分醉意的含糊:“此等关乎社稷的大事,自然全凭陛下与太后圣断。微臣今日多饮了几杯,脑子昏沉,实在不敢妄议。”
他心中心中深知,朱允炆绝不会再派他北上,所以他的答案根本就不重要。
先前他手握数十万大军,虽险些剿灭朱棣,却也让朱允炆对他多了几分忌惮。
即便徐辉祖与方孝孺心中属意于他,朱允炆也绝不会点头;更何况吕太后一心要扶持吕文兴,这场举荐从一开始便是定局。
他若此刻表态,非但无法改变结果,反而会引火烧身,所以他只能装傻。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东宫侍卫统领吕文兴身着银色甲胄,快步踏入殿内。
甲片碰撞间发出清脆声响,他走到殿中,单膝跪地,恭敬行礼:“末将吕文兴,叩见陛下,叩见太后!”
“吕文兴,朕刚接到急报,燕逆朱棣已在北境集结兵力,意图再度起兵。”朱允炆目光锐利地盯着吕文兴,声音掷地有声。
“如今北境告急,朕决意任命你为征虏大将军,执掌南军主帅之职,三日后领兵北上,全力剿灭燕逆,能否办到?”
“陛下!”方孝孺突然再次上前,语气带着几分哀求,“此战若败,北境门户大开,朝廷危在旦夕,还请陛下三思啊!”
“住口!”朱允炆面色一沉,冷冷瞪着方孝孺,眼中满是不耐,“北境军情刻不容缓,多耽搁一刻,便多一分危险!眼下哪有时间召集群臣议事?朕意已决,无需多言!”
吕文兴闻言,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狂喜,随即又迅速敛去。
他挺直脊背,声如洪钟般答道:“末将领旨!此番北上定当鞠躬尽瘁,全力剿灭燕逆,亲手将朱棣的人头献于陛下殿前!”
“不。”朱允炆眯起双眼,声音里透着刺骨的恨意,“朕要活的!”
“朕要亲口问问他,身为朕的皇叔,为何要起兵反朕!”
“末将遵命!”吕文兴微微一怔,随即高声应下,语气中满是恭敬。
一切尘埃落定,吕文兴如愿成为了继耿炳文、李景隆之后的第三任北境南军主帅。
徐辉祖站在一旁,脸色凝重如铁,手指紧紧攥着朝服的衣角。
他深知吕文兴虽有武艺,却从未有过领兵作战的经验,让他对抗身经百战的朱棣,无异于以卵击石。
方孝孺也垂着头,眉头拧成死结,眼底满是忧虑,却再不敢开口劝谏。
唯有李景隆神色平静,仿佛此事与他毫无关联。
方才朱允炆与吕太后一唱一和的模样,让他突然想通了!
朱允炆定是早就知晓燕逆集结的消息,方才的慌乱与草草议定统帅人选,全都是演给他看的戏码!
他不知这出戏是吕太后的授意,还是朱允炆的本意,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众告诉他,朝野上下,离了谁都能运转!
即便他曾险些平定燕乱,也随时可以被取代。
这既是羞辱,也是警告。
一股无名之火,渐渐在李景隆的心底悄然滋生,可他怒的不是吕太后的偏袒,也不是吕文兴的上位,而是朱允炆那双看似信任的眼睛背后,藏着的猜忌与权衡。
昔日君臣相得的画面,此刻想来竟如此讽刺。
“好了,大乱将至,这宴席也没法再继续了。”朱允炆冷冷扫视着殿内众人,脸上已无半分暖意,“诸位都散了吧。吕将军也即刻回去准备,三日后朕会亲自到北门为你践行。”
“末将领旨!”吕文兴再次叩首,起身时有意无意地瞟了李景隆一眼,眼神中带着几分得意。
随后昂首挺胸地转身离去,甲胄的声响在空旷的大殿中格外刺耳。
李景隆与徐辉祖、方孝孺几人纷纷行礼,各自怀着复杂的心思,陆续退出殿外。
朱允炆目送着李景隆缓步离去的背影,眉头微蹙,声音低沉而冰冷:“朕能让他从京中纨绔成为数十万大军的统帅,也能让他从云端跌落,身陷囹圄,命悬一线。”
“就看他自己怎么选了。”
一旁的吕太后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冷笑,快得让人无法捕捉。
杯中酒液晃动,映着她眼底深藏的算计,在烛火下泛着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