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初见吕后(2/2)
袁如海见状,立刻迈着小碎步,低眉顺眼地快步走入大殿,裙摆扫过青砖地面,几乎没发出半点声响。
望着眼前这座雕梁画栋的奢华宫殿,李景隆眉头微蹙,脑海中泛起零星的记忆碎片。
原主之前似乎从未踏足过这里——自从太后从太子侧妃扶正为正妃后,原主便很少再与这位太后往来,关系渐渐疏远。
时过境迁,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而那位太后,也不再是记忆中那个温和娴静的吕妃。
果然,权力与欲望,最能轻易改变一个人。
片刻后,殿内传来尖细的唱喏声:“宣曹国公入殿觐见!”
“放心,有我在。”李景隆转头看向身旁依旧紧绷着的袁楚凝,眼底带着安抚的笑意,牵着她的手没有松开,迈步向殿内走去。
可刚踏入大殿,他便不由得挑了挑眉,眼中飞快闪过一抹诧异。
殿内除了端坐在高位的太后与朱允炆,徐辉祖和方孝孺居然也在场,两人分坐两侧,神色肃穆。
“微臣李景隆(民女袁楚凝),参见陛下,参见太后!”
李景隆牵着袁楚凝走到大殿中央,微微俯身行礼,动作标准而恭敬。
起身时,他又与徐辉祖、方孝孺拱手示意,就在目光与徐辉祖相接的瞬间,对方突然飞快地向他递了个眼色,眼神中藏着几分警示。
李景隆心中一动,瞬间印证了自己的猜测:今日这趟仁寿宫之行,果然不简单!
“本宫上次见你,已是半年前的事了吧?”太后面带笑意,目光在李景隆身上细细打量,语气带着几分追忆,“如今再相见,倒觉得你比从前多了些不一样的气度。”
“经历了那么多事,人总会变的。”李景隆唇边勾起一抹浅淡的笑,微微颔首,话锋一转,“不过太后倒是没怎么变,依旧这般光彩照人,不见岁月痕迹。”
听闻这话,太后忍不住扭头与朱允炆对视一眼,随即笑出了声,语气亲昵了几分:“你这孩子,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嘴甜,知道如何哄人开心。”
李景隆没有接话,只是保持着礼貌的笑容,躬身行了一礼,将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这位便是楚凝吧?”太后的目光转而落在袁楚凝身上,看着她紧抿着唇、略显紧张的模样,嘴角的笑意更浓了些,“以前总听陛下提起,说景隆娶了位温柔贤淑的妻子。”
“虽不是出身豪门贵族,却有着大家闺秀的端庄得体。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瞧着就透着股温婉劲儿。”
“太后过誉了,民女实在愧不敢当。”袁楚凝连忙躬身回礼,声音轻柔却不失礼数,只是垂在身侧的手,依旧悄悄攥紧了裙摆。
“好了,既然来了,就快入座吧。”朱允炆笑着抬手示意,目光扫过殿内的空位,“正值年初一,今日召三位爱卿来,就是想陪着母后吃顿便饭。”
“就当是家宴,不必拘着君臣之礼。”
李景隆顺势扫了一眼殿内的座位,只见徐辉祖与方孝孺坐在靠近殿门的末位,而朱允炆身旁恰好空着两个位置。
他分不清这是朱允炆有意安排,还是徐、方二人不知他会来,主动选了偏远的座位,心中不禁多了几分思量。
“快坐吧,别傻站着了。”太后见李景隆半天没动,笑着开口打圆场,语气带着几分熟稔。
“虽说这仁寿宫你是第一次来,但本宫以前住在东宫时,你跟着陛下,可是天天往本宫寝殿跑,那会儿怎么不见你这般拘谨?”
李景隆闻言笑了笑,拱手行了一礼,随即转头看向候在一旁的袁如海,轻声唤道:“袁公公?”
袁如海立刻会意,脸上堆起笑容,转身对着朱允炆与太后躬身禀报:“启禀陛下、太后,曹国公入宫时,特意备了年礼,想献给陛下与太后,聊表心意。”
“哦?在哪儿呢?本宫怎么没瞧见?”太后眼中露出好奇,目光在李景隆身上扫来扫去。
袁如海不敢耽搁,立刻转身面向殿外,提高了嗓音:“来人,把东西抬上来!”
话音刚落,殿门外便接连走进六七名宫人,三四人一组,小心翼翼地抬着两样物件,缓步走入大殿。
头一件是方方正正的青石摆件,石面打磨得光滑细腻,上面刻着“永绥多祜”四个篆字,笔力遒劲。
另一件则是莲纹玉质经卷摆件,玉色莹润通透,莲花纹路雕刻得栩栩如生,连经卷上的细小字迹都清晰可见,一看便知是价值不菲的珍品。
看到这两样东西,朱允炆与太后不由得同时眼前一亮,目光落在物件上便挪不开了。
两人几乎一眼就认出,哪一件是专门为自己准备的。
坐在末位的徐辉祖与方孝孺也不约而同地睁大了双眼,想到自己方才带来的年礼,不禁觉得有些寒酸。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尴尬,不由得轻咳一声,避开了彼此的目光。
而朱允炆早已按捺不住,起身快步走到那块刻着“永绥多祜”四字的方石前,伸手轻轻抚摸着石面上的字迹,眼中满是掩饰不住的喜爱,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太后也缓缓起身,与徐辉祖、方孝孺一同凑了过去,目光紧紧盯着那玉质经卷,眼底满是好奇与赞叹,殿内的气氛,一时间竟因这两件年礼变得热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