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明:穿成李景隆,开局北伐朱棣 > 第66章 是试探,也是警告

第66章 是试探,也是警告(2/2)

目录

可是她与李景隆在内院分别之时,明明听到福生说有贵客到啊。

“楚凝,还不快快参见陛下?”李景隆低头抚了抚女儿的发顶,语气里带着笑意,抬手指了指朱允炆,看向了袁楚凝。

“参见陛下...”袁楚凝敛衽行礼,脸上闪过了一抹明显的诧异,腕间银镯轻响,声音温顺得恰到好处。

“免礼。”朱允炆也笑了,抬手挥了一下,接着好奇的看向了手里依旧拿着两块点心的嫣儿。

嫣儿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倚在父亲的腿边,饶有兴致的仰头看着面前这个陌生的大人。

手里的那两块梅花酥捏得小巧玲珑,酥皮上还印着淡淡的花瓣纹。

朱允炆伸手摸了摸嫣儿的小脑瓜,嘴角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你叫嫣儿?”

“我是叫嫣儿,你呢?”嫣儿仰着小脸,乌溜溜的眼睛打量着朱允炆身上的明黄常服,“大叔叔,你是谁呀?”

“嫣儿,不得无礼!”袁楚凝见状,急忙上前几步,埋怨的瞪了嫣儿一眼,“陛下莫怪,刚刚我让后厨做了些点心,这孩子非要嚷嚷着给他父亲送来尝尝。”

“无妨,童言无忌。”朱允炆看着嫣儿手里的梅花酥,故意露出馋相,“这点心闻着真香,能分一块给朕吗?”

嫣儿扭头看了看父亲,又瞅了瞅母亲,把左手那块递过去:“给你!”

朱允炆接过点心,毫无防备的放到嘴里咬了一口,酥皮簌簌落在明黄袖口,清甜的豆沙馅在舌尖化开。

他满意点头:“嗯!好吃,比御膳房做的还可口。”

“这孩子自幼便喜欢吃这些,”李景隆接过嫣儿右手那块点心,指尖捏着酥皮轻笑,“上次在良乡驻扎时,在县城里的茶楼发现了一个擅做点心的厨子,回京的时候便一并带了回来。”

“陛下若是喜欢,回头让他做一些送进宫去。”

“良乡”二字像枚细针,轻轻刺破了朱允炆脸上的和煦。

他捏着点心的手指顿了顿,喉间动了动却没接话,只是默默嚼着嘴里的甜香,仿佛那两个字带着什么难以言说的涩味。

“嫣儿,爹爹还有正事,跟娘回去。”李景隆捏了捏女儿的脸蛋,抬眼看向袁楚凝时,目光里藏着一丝看破不说破的默契。

他怎会不知,妻子是故意带着女儿来解围的。

袁楚凝福身告退,拉着一步三回头的嫣儿离开了书房。

楼梯上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书房里的暖意仿佛也跟着散了些,只剩下窗外雪粒敲窗的轻响。

“下次行事,最好先禀明朕。”朱允炆把最后一点点心送进嘴里,用锦帕擦了擦指尖的酥皮碎屑,语气听不出喜怒,“免得生出误会,伤了君臣和气。”

“微臣谨记陛下教诲。”李景隆拱手行礼,唇角噙着温顺的笑意。

他看得明白,朱允炆虽对他私刑处置朝臣的事怒不可遏,却碍于局势不敢真的撕破脸。

方才若非袁楚凝及时带嫣儿进来,那剑拔弩张的僵局还不知要如何收场。

“年节近了,”朱允炆望着窗外覆雪的枫林,声音缓了些,“这期间,朕不希望再出任何乱子。”

他顿了顿,侧头看向李景隆,“太后说了,年初一让你带妻儿进宫请安,正好你们也许久没见了,她常常念叨你。”

李景隆心头微动,不自觉的眯了眯双眼。

当初朱允炆、朱允熥、李景隆年少时,就经常在东宫一起读书、玩耍,那时候的吕妃,慈眉善目,温文尔雅,对他们三个都极好。

可时过境迁,吕妃已经成了太后,曾经的玩伴也成了君臣,早已不是当初的懵懂少年。

三个人的境遇,如今已完全是南辕北辙,各自走上了各自的道路。

“好,看来我得精心准备一份年礼了,”李景隆笑着点了点头,回想着穿越而来的这段时日,没想到日子竟过得这么快,马上要迎来自己在大明朝的第一个新年了。

“说起来,朕这次来,还替你带回个人。”朱允炆笑了一下,指尖在窗棂上轻轻敲着,像是在斟酌什么。

“哦?是谁?”李景隆故作好奇,思索着追问,心里却飞快转着念头。

朱允炆笑而不答,只朝吕文兴使了个眼色。

片刻后,楼梯上传来拖沓的脚步声,一个佝偻的身影跟着吕文兴登上三楼,停在李景隆面前时,头低得几乎垂到胸口。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不久之前被他打发回老家的晚枫堂看门老仆,钟叔。

李景隆看着老人冻得发紫的耳廓,还有那双藏在浑浊眼皮下,闪烁不定的目光,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送这老头离京前,自己明明给足了盘缠,还特意嘱咐他永远不要再回京城。

可是没想到此时却被朱允炆亲自送了回来。

钟叔颤颤巍巍抬起头,正好撞上了李景隆带着怀疑的凌厉目光,浑浊的眼睛里瞬间闪过一丝慌乱,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小...小人参见侯爷,参见陛下。”老迈的膝盖重重地撞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像块石头砸在人心上,声音中还透着一丝不知所措的无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