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夫君,可以沐浴了(1/2)
暮色四合之际,与徐辉祖暗中会面后的李景隆,终于踏着余晖赶回了府邸。
远远望去,府门前灯火摇曳,母亲正带着阖家上下候在那里。
望见他的身影,众人紧绷的肩头齐齐一松,脸上漾开久违的笑意,像是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
“爹爹!”女儿嫣儿清脆的欢呼划破暮色,小小的身影挣脱母亲的手,踩着石阶飞奔而下,一头扑进李景隆的怀里。
李景隆顺势弯腰将她抱起,指尖轻叩她的鼻尖,眼底翻涌着难以言喻的疼爱。
不过数月未见,这丫头竟又蹿高了些,眉眼间的稚气淡了几分。
“爹爹不在家时,嫣儿可有听祖母和母亲的话?”他抱着女儿往石阶上走,声音柔得像化了的春水。
“嗯!”嫣儿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邀功般的得意,“嫣儿一直记着爹爹的话呢,只是...只是好像等了好久好久,都没等到爹爹回来。”
她忽然把小脸埋进李景隆颈窝,搂着父亲脖子的手臂收得紧紧的,小嘴撅得能挂住油瓶儿,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嫣儿好想爹爹啊。”
李景隆的心被那声软糯的“想”揪得发疼,抬手轻轻抚着女儿的发顶,脚步缓缓踏上最后一级石阶。
“母亲,孩儿回来了。”他望向母亲,她眼眶微红,却努力笑着。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母亲拉过他的手,指尖微微发颤,上下打量着,“让娘瞧瞧,有没有伤着?”
“母亲放心,孩儿好端端的,一根头发都没少。”李景隆笑着转了半圈,故意挺直脊背让她安心。
“好好好,快进屋,厨房早备好了热菜,给你接风。”母亲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又朝众人摆了摆手,“都进去吧。”
李景隆转头时,正撞上袁楚凝的目光。
她站在廊下,灯火映着她的侧脸,眼底的欣喜与关切几乎要漫出来。
四目相对的刹那,她却微微低下头,欠身行了一礼,心里埋了千言万语,此刻竟一句也说不出口。
下人们纷纷垂首行礼,声气里都带着真切的欢喜。
“这些日子,辛苦你了。”李景隆望着袁楚凝明显清瘦了些的面庞,声音里藏着歉疚与温柔。
袁楚凝猛地抬起头,用力摇了摇,嘴角的笑意藏不住:“不辛苦的。”
他怎会不知,自己离京的这数月,家里全靠她撑着。
朝中弹劾的奏章一封接一封,甚至有人构陷他谋反,李家上下不知受了多少风言风语,夜里又添了多少辗转难眠。
“好了,别站着了,快进屋去。”母亲瞧着两人这对视的模样,笑着打趣了一句,催促道。
李景隆应了声,抱着嫣儿往内院走。
“嫣儿,快下来,爹爹刚从北境回来,一路风尘,定是累坏了。”袁楚凝跟在一旁,伸手想去抱女儿,语气里带着点嗔怪。
“不要!”嫣儿把小脸埋得更深,胳膊搂得更紧了,像是怕一松手,爹爹又要消失似的。
袁楚凝无奈地摇摇头,眼底却漫过一层怜惜。
“无妨,爹爹不累。”李景隆转头朝袁楚凝笑了笑,心头涌上一股暖意,几乎要将连日来的疲惫都融掉。
其实他累得很,身子骨像散了架,心里更压着千斤重担。
可此刻被家人的气息包裹着,听着女儿软糯的声音,望着妻子眼底的光亮,那些烦恼、那些未知的凶险,竟都暂时退去了。
原来这世间,无论外头有多少流言蜚语,多少人指着脊梁骨骂,总会有人不问缘由地站在身后,只关心你吃得饱不饱,睡得好不好。
李景隆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女儿,又望了望身侧的妻子与母亲,脚步愈发沉稳。
无论前路有多少惊涛骇浪,有她们在,他便无所畏惧。
前厅里,一桌接风宴早已备妥。
刚迈进门,鸡鸭鱼肉的鲜香便扑鼻而来,热气腾腾地在席间萦绕。
“快坐快坐,”李母满面红光地招呼着,眼角的细纹都漾着笑意,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都是你素日爱吃的。北境苦寒,定是许久没好生吃过一顿热饭了。”
“多谢母亲费心。”李景隆笑着应道,抱着嫣儿在席间落座。
满桌的佳肴香气勾人,嫣儿终于松开了紧搂的胳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