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计中计(2/2)
“只是平安将军要担风险。”李景隆转向平安,语气凝重,“此计若成,朱棣定会带兵回防,届时你可能会遭遇燕军最凶猛的阻击!但我只能给你十万兵马,还得留力防他识破我的计策,率军突袭京都。”
平安朗笑一声,抱拳如铁:“末将带的是十万虎狼!朱棣要来,便让他尝尝我的厉害!”
“好!”李景隆拍了拍桌案,示意福生倒了四碗酒来,“待到真定重聚之日,本将军一定亲自为三位庆功!”
“干!”
四碗酒盏碰撞出清脆声响,四人仰头一饮而尽。
酒液入喉,四人脸上都漾起意气,相视一笑。
随即盛庸与平安转身便去点兵,铁铉则按原计划明日启程。
李景隆特意嘱咐,三路兵马要大张旗鼓,既是为驰援真定造势,也是在震慑燕军,同时也在告诉沿途百姓,朝廷为了此战必定全力以赴!
看着三人离去的背影,他暗自点头:铁铉善守,平安善袭,盛庸善谋,有这三人在,大事可期。
“少主,那我们呢?”待三人全部离开之后,福生走了进来,面色稍显凝重。
刚刚他就在门口,里面都说了些什么,只有他听得清清楚楚。
帐内复归寂静,李景隆皱眉沉思,脸上的笑意渐渐敛去。“萧云寒说有奸细...”他指尖敲击着案几,“能让他冒险利用军报传信,必是潜伏在核心处的人。”
福生面色一怔,低声道:“奸细?!那人是谁?!少主打算如何处置?”他已经下意识的摸向了腰间的佩刀。
“如果我知道是谁,就不必这么犯愁了,应该是事情来得仓促,萧云寒只传来简短的四个字,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查到。”
“又或者,可能奸细不止一个!”
李景隆踱着步子,仔细回想着军报右下方那四个隐秘的字眼。
福生的脸色越听越凝重,他也没想到,刚刚那份军报里居然还夹杂着萧云寒送来的密报!
“既然他藏得深,那就逼他自己出来。”李景隆眼中闪过寒芒,“去把魏峥叫来。”
既然决定做了,那就不如一石二鸟,斩草除根!
“是!”福生答应了一声,扭头立刻向外走,可是刚走了几步却又突然停了下来,“少主,有件事属下还没来得及禀报,这一路上魏峥一直试图在暗中打探萧云寒的下落,似乎已经有所怀疑。”
“那就更留不得了!”李景隆双眼闪过杀气,声音冰冷。
片刻后,魏峥掀帘而入,见李景隆独自饮酒,躬身问道:“大将军深夜召见属下,可是有事差遣?”
他已经知晓李景隆召集铁、平、盛三人来此密会之事,猜测自己被召见很可能与此事有关。
“我能信你么?”李景隆头也没抬的问了一句,自顾自的为自己倒着酒。
“那是自然,既然卑职许诺今后将一直追随大将军,那卑职从今往后便是大将军的人,您让我往东,卑职绝不往西半步!”
“大将军有什么吩咐,请尽管言语!”
魏峥重重的点了点头,肯定的样子差点就让李景隆相信了。
“很好!我有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一炷香之后,我将带着盛庸与平安先行离营!”
“今日收到北境急报,真定危矣,本将军必须得想想别的办法!”
“这盒子里是应对真定之危的密策,现在我将它交给你,倘若我没有回来,你便将它带回京都,亲手交给陛下,让其他人替我完成!”
李景隆面露决绝,从桌案下取出一只紫檀木盒,外面用七窍玲珑锁紧锁着,没有钥匙和特殊的办法,没有人能打开,外力也无法破除。
听闻此言,魏峥脸色骤然之间变了好几下,看了一眼认真的李景隆,躬身接过木盒,“没想到事情竟变得如此严重,请大将军放心,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亲手将它交给陛下!”
“此事只有你我与福生知晓,”李景隆指了指自己和福生,盯着魏峥的眼睛,压低了声音,“切记,绝不可走漏半分。”
“属下明白!”魏峥用力点了点头,用衣袖遮着木盒藏在了怀里,小心翼翼的退出了大帐。
李景隆眯着双眼,目送着魏峥离开之后,转头冷冷的看了一眼福生。
福生默默点头,迅速转身离开。
夜色中,十几道黑影如鬼魅般潜向魏峥的营帐,为首的福生按着腰间佩刀,身后跟着的不是府中护卫,而是清一色的玄衣锦卫——那是萧云寒早已为李景隆安插在军中的心腹。
月上中天,平沙坞的月色忽然染上几分猩红,像是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营地四周的风里,已悄悄弥漫开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