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养猪场初见成效(2/2)
当最后一头猪的称完,报出总数和钱数时,张春城忍不住“嘿”了一声。
“张春城家,十五头,总重三千一百零五斤!一块四一斤,总计四千三百四十七块!”赵老四大声宣布,既是给张春城听,也是给所有眼巴巴看着的人听。
随后赵老四从随身挎着的黑色人造革包里,掏出一大摞用牛皮筋扎好的钞票,动作熟练地数出一沓,又数出零头,递到张春城手里:“春城兄弟,你数一哈,四千三百四十七块!”
张春城接过那厚厚一沓钞票,手指头都有些微微发抖。
他也没避讳,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蘸着口水,一张张地清点起来。
数完,他咧开大嘴,朝老婆使了个眼色。
他老婆立刻从怀里掏出个早就准备好的厚布口袋,张春城把钱一股脑塞了进去,两人脸上是压也压不住的狂喜。
开了个好头,后面的人更是心头发热。
一户接一户,合作社集体猪场的社员们依次把自家的猪赶出来过秤。
随着肥猪的运出,拿到钱的社员们都没有离开,依然守在这里,看其他家的猪称重。
轮到张华安了。
他家只有十头猪被赶了出来。
这十头猪看着和其他家的没啥区别,也是肥头大耳。
但张华安和他老婆站在猪群后面,脸上的表情却跟别人不一样。
没有那种热切期盼的红光,反而带着点灰败和强撑的平静。
尤其是他婆娘,眼圈还有点红。
人群里有些细碎的议论声飘过来:
“华安这次亏惨了……”
“唉,就怪那点子生菜籽饼渣渣,几百块啊,打水漂了……”
“那五头病猪,后来不是也卖了么?听说才卖成一块钱一斤,一头也才一百三四十斤……”
“可不是嘛!五头猪就少卖几百块。”
这些议论像针一样扎在张华安耳朵里。
他低着头,用力挥着竹条,把那十头猪往磅秤方向赶,动作有点粗鲁,像是在发泄。
“张华安家,十头猪,上秤!”赵老四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懊悔。
伙计揪着猪耳朵往上拖。
张华安也上前帮忙,动作有点木然。
“二百零八斤!”
“二百零五斤!”
“二百一十斤!”
……
十头猪称完,分量都不差,平均下来也有二百出头。
可张华安听着那报数声,心里却没有半分喜悦,只有更深的苦涩。
要是那五头还在……
“张华安家,十头,总重两千零六十斤!一块四一斤,总计两千八百八十四块!”
赵老四数出钱递过来。
厚厚一沓,但比起其他人明显薄了不少。
张华安默默接过钱,手指头捻了捻厚度,喉咙滚动了一下,没说话。
数完钱两口子低着头,快步离开了中央那片喧嚣热闹的区域,躲到了人群外围的角落里。
张华安蹲在地上,抽出一支烟,划了好几根火柴才点着,狠狠吸了一口,烟雾缭绕里,那张黝黑的脸更显得愁苦。
王建安一直站在稍高点的土坎上,看着整个称猪的过程。
张华安那落寞的背影和蹲在墙角抽烟的样子,他都看在眼里。
他理解张华安的憋屈,那几百块的教训,对一个普通农户来说,太痛了。
集体猪场十五户的猪终于全部称完,钱货两清。
接下来是那十户没加入集体猪场,但自家也养了十头猪的社员。
虽然规模小点,但每户也能拿到小三千块,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养猪场的气氛依旧热烈。
就在称这十户人家的猪时,养猪场外又来了一群人。
领头的是四大队的霍书记,他今天特意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
他身后跟着十几个其他大队,小队的队长,众人都好奇又羡慕地看着养猪场内热火朝天的卖猪场面。
更显眼的是霍书记旁边还有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人脖子上还挂着个相机,镜头盖已经打开了,另一个手里拿着笔记本和钢笔。
“霍书记来了!”有人眼尖,喊了一声。
人群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