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双喜临门(2/2)
寿光那边的大棚技术传过来有两年了,但真正懂行,能搞起来的人,凤毛麟角。
现在就是抢时间,谁先搞出规模,谁先种出反季节的好菜,谁就能占住市场,赚头大得很。
不过这个大棚你有没有把握哦?”
正说着,欧阳慧君和尹祥平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进来了。
“开饭咯!边吃边摆。”三嫂招呼着。
闻言尹彬和王家安也暂停了对话,到厨房帮忙端菜。
饭桌坐下,话题自然又转了回去。
王建安一边给妻子夹菜,一边更详细地介绍起他的养殖种菜模式。
尹彬听得认真,不时点头。
等王建安说完,他放下筷子,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建安,你想得是周全。但有个问题,菜种出来了,你往哪里卖?怎么卖?
乡上的人肯定不会花高价买你的菜,你只能往县里或者其他市里卖。
你是准备自己卖还是卖给菜贩子?”
王建安精神一振,知道问对人了。这么久,三哥是第一个直接戳中这个核心痛点的人。
他叹了口气,坦诚道:“三哥,你问到痛处了。我自己也琢磨了好久,拿不准。
自己卖,利润肯定高,没中间商赚差价,但问题也大。
一是运输,小打小闹还行,背个背篼坐客车去县里卖。规模稍微大点,一天几百斤菜,靠客车肯定不得行,必须得有辆自己的小货车。
二是销路,菜少的时候可以通过摆摊零售,但是规模大起来之后零售不一定能消化那么大的量。”
他顿了顿,喝了口汤,继续道,“所以这次我才只贷了一万块,先搞一亩大棚。一是练手学技术,二来,也是想等菜种出来,拿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去跑跑门路,试试水,看能不能找到稳定点的销路或者合作的买家。”
顿了顿,王建安继续说道:“卖给菜贩子的话这两个问题就都不存在了,可以要求他们上门自己拉货,但是利润肯定就低得多了。
所以我这一次建的大棚规模不是很大,一个是练练技术,另一个就是想种出点东西之后尝试打通渠道。”
“不错,与其受制于人,把利润大头让给菜贩子,不如自己想办法当这个‘贩子’”尹彬表示赞同。
“我建议你,等大棚有了产出,抽空跑一趟简市,再跑趟蓉城,别光看零售价,重点去大的农贸市场、蔬菜批发点转转。
摸摸那里的行情、走货量,看看人家是怎么操作的。
县城这边我熟,可以帮你打听打听价格和门路。
不过说实在的,蓉城那边消费高,价格肯定最高,要是能直接打通蓉城的批发渠道,那是最好的”
王建安连连点头:“三哥,你想得跟我一样。我三妹就在蓉城,我已经给她写了信,托她先帮我打听打听那边的情况。”
说着他无奈地摊摊手,“就是现在万事开头难,修养猪场和建大棚的事都离不开我,实在抽不开身。
只有等第一批菜种出来,稍微理顺点,看能不能挤出几天时间跑一趟蓉城,亲自去摸摸底。”
尹彬理解地点点头:“对了,修养猪场和大棚的钱你哪儿来?我这儿存了一些钱……”
王建安赶紧摆手:“三哥,你们的心意我领了。我找信用社贷的款,现在国家有扶持政策,利息低得很,才五个点。”
尹彬见他说得坚决,也不再勉强:“那行,记住,有啥难处,随时告诉我,一家人,不要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