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大明新军,金豆子请战(2/2)
可现在时代变了,眼下个人分管一摊,不再像之前那般由太子朱高炽独自决断。
随着分权开始,他的权力欲已经从太子之位转向了建功立业,在现在这种组织形势下,只有功劳才能让他更进一步。
所以即便攻打吕宋这种弹丸之地,他也想上带着新式兵马,前去试试这摊水的深浅。
但朱高煦显然没有领会朱棣让他担任兵部尚书的本意,在朱棣看来,现在要想顺利改革,首要的便是抓住兵权。
兵部尚书不仅掌管天下兵马,还可以直接调动军队,这种关键职位,必须有一个“自己人”担任才行。
只有这样,他才能自由调动兵马南征北战,不然若是叫外人担任,以后他要扩张,对方唱反调怎么办?
六部尚书可不是御史说换就换,每一次六部尚书的调动和更换,都是国家大事,岂能说换就换?
当下,朱棣的脸就一板,准备好好教训朱高煦一番,可这时,朱高燨却出列道:“父皇,依儿臣之见,二哥所言不无道理!”
“如今新式军队的训练便有二哥之功,眼下新军第一次出兵,二哥怎能不随军出征?”
一听朱高燨的话,朱高煦便点头道:“还得是老四懂我,这新军乃是儿臣亲手建立,如今出兵,儿臣岂能袖手旁观?”
“也莫说主将,儿臣也不和英国公抢,可副将之职是少不了的,若不上前线,日后儿臣怎么练兵啊?”
“住口!”朱高煦话没说完,便被朱棣喝止,而他喝止了朱高煦之后,又看向朱高燨道:“老四,你二哥可是兵部尚书,不可轻动!”
在他看来,自己家老二可能不懂自己的深意,老四怎么可能不懂?现在如此提议,又是什么想法?
可朱高燨闻之,便微笑道:“兵部尚书自然不可轻动,可二哥却也不可在此荒废,儿臣提议,二哥出征期间,不妨由三哥代领兵部如何?”
“让老三代领?”朱棣一时想了起来,似乎还真是如此,他四个儿子,就老三朱高燧没有安排。
之所以想不起来,是因为朱高燧自从封王之后,就一直镇守北平,并没有在应天府。
而这个老三有个好处,虽然没有老大稳重,也没有老二勇猛,但老三最是听话,他说一,朱高燧便不敢说二。
如此对比起来,朱高燧确实比朱高煦更适合担任兵部尚书,“可老三眼下镇守北平,路途遥远,如何兼领?”
“这好办啊!”朱高燨笑道:“父皇可以直接将三哥召回南京,再让人代替三哥镇守北平即可!”
“须知眼下国朝变法,日后大量物资都要从南方运输,顺天府太过遥远,并不适合作为都城。”
“且彼地虽为国门,却是易攻难守,来日内燃机普及之后,南北两日之间便可贯通,当不当都城,无甚所谓!”
“不如将其设为陪都,日后派人轮值,便可保家国无虞,也可保变法顺利,不至于浪费人力!”
朱棣一听这话,顿时意识到了老四这不是在支持老二,而是在提醒他北平不适合当大明的都城!
而迁都北平,他已经下过了诏书,显然不适合更改,唯一的办法,似乎只有把北平设为陪都了!
若是之前听到此话,他自然是要生气的,因为北平是他老巢,也是防备异族的前线,只有迁都北平,才能防住北方异族。
可现在想想,以后改革,大明必然是要通车的,有火车在,时间将会被逐渐缩短,那都城在不在北边又有什么关系?
反倒是现在变法,需要借用琼州之力,应天府距离琼州已经很远了,若是搬到北平去,恐怕要耗费更多人力!
思虑及此,朱棣一阵犹豫,见朱高燨一脸坚定的模样,他便道:“此事......朕得考虑考虑!”
说着,他也不再多言,索性叫朱高煦和张辅召集新军,直接在校场来一次大阅兵,观看练兵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