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 > 第124章 机缘

第124章 机缘(2/2)

目录

沈秀兰找出纸笔:“咱们立个规矩。第一,所有面料样品必须寄回BJ让我过目;第二,找加工厂要先看资质,签合同;第三,每周必须往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沈秀竹郑重点头,找来自己的帆布包,掏出个塑料皮笔记本:“姐,我都记下来。”

姐妹俩灯下写写画画直到深夜。沈秀兰根据前世记忆补充南方批发市场的注意事项,沈秀竹则仔细记录各种面料的鉴别方法。

“最好能找到丝绒供应商。”沈秀兰指点着画稿,“这种面料显贵气,适合过年穿。”

第二天清晨,沈秀兰带着妹妹去邮电局取钱。

三千块现金用牛皮纸信封装着,沈秀竹小心地塞进内衣口袋。

回到店里,沈秀兰找来林婉如:“婉如,你手巧,帮秀竹在棉袄里缝个暗袋。”

林婉如量了量钞票厚度,找来块棕色灯芯绒布,飞针走线地在棉袄内衬缝了个隐蔽口袋。

针脚细密整齐,不仔细根本看不出痕迹。

“这样安全多了。”沈秀竹穿上棉袄,拍拍胸口,“谢谢婉如姐。”

沈秀兰又递给妹妹一个通讯录:“这是南方几个批发市场的地址电话,还有BJ驻广州办事处的联系方式,遇到急事就去那里求助。”

沈秀竹珍重地把通讯录收好,眼睛有些发红:“姐,我一定把事情办好。”

沈秀兰轻轻抱了抱妹妹:“出门在外,安全第一,钱亏了还能赚,人平安最重要。”

午后,叶昭回来吃饭,听说小姨子要去南方出差,想了想说:“我有个战友在广州公安局,要不要写个介绍信?”

沈秀竹连忙摆手:“不用麻烦姐夫,我能照顾好自己。”

叶昭还是写了张纸条:“有事就打这个电话,说我名字就好。”

沈秀竹收下纸条,这次没再推辞。

傍晚时分,沈秀兰帮妹妹收拾行李。她在编织袋里塞了两包桃酥,又装了一罐自家腌的酱菜。

“火车上吃的。”沈秀兰拉好行李袋拉链,“明天我送你去火车站。”

夜里,姐妹俩又挤在一张床上。沈秀竹兴奋得睡不着,一遍遍翻看画稿。

沈秀兰则想着服装生意的风险与机遇。

“姐,”沈秀竹突然小声说,“要是亏了钱,我就留在南方打工还你。”

沈秀兰转身面对妹妹:“别说傻话,我相信你的眼光,也相信我的判断。”

她替妹妹掖好被角,“睡吧,明天要赶早车。”

腊月初十清晨五点,天还墨黑,沈秀兰已经煮好一锅小米粥,蒸笼里热着六个白面馒头。

她往铝制饭盒里装了两个馒头,又夹了一筷子酱黄瓜。

“秀竹,该起了。”沈秀兰轻轻推开客房的门。

沈秀竹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头发乱蓬蓬的,眼睛却亮得惊人:“姐,我梦见咱们的丝绒裙子卖断货了。”

姐妹俩匆匆吃过早饭。沈秀兰帮妹妹检查行李,特意摸了摸棉袄内衬的暗袋,三千块钱厚厚一沓,缝得牢牢实实。

“路上小心,钱分开放。”沈秀兰递过饭盒,“饿了就吃,别省着。”

沈秀竹接过饭盒,手有点抖。她突然抱住姐姐,声音闷在围巾里:“姐,我一定不让你失望。”

车站人潮涌动,沈秀兰买站台票送妹妹上车,绿皮火车车厢里挤满了人。

她帮秀竹找到座位,把编织袋塞到座位底下。

“每周打电话,记得不?”沈秀兰最后叮嘱。

沈秀竹用力点头,从车窗探出头来挥手。汽笛长鸣,火车缓缓启动,沈秀兰站在月台上,直到列车变成一个小黑点。

七天后,沈秀兰接到第一个长途电话。邮电局的工作人员来店里喊人,她围裙都没摘就跑去接。

电话那头秀竹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却充满兴奋:“姐,广州太热闹了!白马市场整整五层楼,全是服装档口!”

沈秀兰握紧话筒:“找到丝绒了吗?”

“找到了!有好几种,贵的二十五一米,便宜的十五。我买了样品,今天寄出。”秀竹喘口气,“还有深圳那边,港资厂的料子更好,但是要起订量。”

沈秀兰想了想:“先寄样品,别急着下单。”

“知道,我还画了新样子,一起寄回去。”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这边姑娘都穿垫肩西装,配大摆裙,可好看了。”

回到店里,沈秀兰一直惦记着那包样品,每天下班前都要去信箱看看。

腊月二十那天,终于等到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

包裹里整整齐齐叠着十几种面料样品,每块都用别针别着标签,上面写着价格和材质。

最上面是五块丝绒,从深紫到墨绿,光泽柔和。

沈秀兰抚摸那块墨绿色丝绒,手感顺滑厚实。

她展开夹在面料里的信纸,秀竹工整的字迹写满两页纸,详细记录每种面料的批发价和起订量,还附了几张新画的服装草图。

当晚打烊后,沈秀兰把面料摊在餐桌上研究。

王春梅摸摸一块红色丝绒:“这料子真软和,做裙子肯定贵气。”

沈秀兰把五种丝绒排成一排,从最贵的真丝混纺到最便宜的化纤料,光泽度和垂感明显不同。

“先做样衣试试。”沈秀兰抽出那张墨绿色丝绒,“用这个好的做一条长裙。”

她找来相熟的裁缝李师傅,把秀竹寄来的设计图给他看。

那是一条挂脖式长裙,腰间打褶,裙摆及踝。

李师傅推推老花镜:“这款式倒是新颖,就是费料子,这么一件得用三米料。”

沈秀兰算算成本:面料七十五,工费十五,一共九十块,相当于普通工人两个月工资。

三天后样衣完成。沈秀兰自己试穿,墨绿色丝绒衬得她皮肤白皙,裙摆走动时流光溢彩。

王春梅看得直拍手:“老板娘穿这个像电影明星!”

正好有几个老顾客来吃火锅,都是在机关工作的女同志,看见沈秀兰的裙子都围过来问。

“这裙子真好看,哪儿买的?”

沈秀兰笑笑:“我妹妹从南方寄的料子,刚做出来的样衣。”

最年轻的顾客小周忍不住摸了一把:“料子真好,就是太贵了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