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2/2)
朱标略作沉吟,答道:“才情卓绝,机敏过人。然行事……过于狠厉,不择手段。此子天生便是酷吏之材,可用,却不可大用!”
最后这句,分明是说给父皇听的。可用李琪这把刀,却绝不能让他执掌权柄!
如今朝中已有酷吏杨宪高居中书左丞,若再加一个李琪,百官怕真要苦不堪言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复又摇头。
他这太子样样都好,唯有一点,受那儒家仁恕之道浸染太深,对杨宪这等雷厉风行、手段刚硬的酷吏颇多厌恶。
可他朱元璋是什么人?
岂会在乎什么酷吏之名?
在他眼中,能办事、敢担当,能为君分忧解难,才是真本事!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酸儒,用起来远不如酷吏顺手!
李琪,无疑正合他心意。
老朱不再多言,转而吩咐朱标:“李先生病了,你代朕去瞧瞧。若病势沉重,便让太医院遣最好的太医诊治。若只是小恙……”他顿了顿,语气转淡,“就叫他别躲懒,早些回来当值。”
朱标心头一凛,肃然应道:“儿臣遵旨。”
父皇这是……对太师生疑了?
可那毕竟是李善长啊!
朱标心底蒙上一层忧虑。
这朝堂,怕是要起风浪了。
韩国公府,书房内。
李琪正与父亲李善长细说近日种种。
至于御赐的那条“金腰带”,早被他丢进库房,与免死铁券作伴去了。
李善长听罢儿子所述,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我儿啊,你行事这般酷烈,不计后果,日后必成众矢之的!”
“古往今来,那些酷吏,何曾有过善终?”
他深知,酷吏虽往往能整肃法纪,深得帝王倚重一时,却终究是君王手中利刃。用得着时自然锋利无匹,用不着时,便是平息众怒的棋子。
那杨宪之所以入不了他的眼,正因这酷吏身份。此类人纵能显赫一时,终究难长久,恰似戏台小丑,不知何时便成了帝王权衡的牺牲。
汉时那些赫赫有名的酷吏,侯封、郅都、张汤……哪一个不是身败名裂,不得好死?
而自己这独子李琪,自那次意外伤及头脑后,行事之风,竟比那些酷吏更为狠厉决绝。李善长每每思及,便觉心头沉重。
李琪却浑不在意。
他何尝真想做什么酷吏,给皇帝当鹰犬?不过是时势所迫,显露些价值罢了。只盼父亲能平安致仕,他便可安心承袭爵位,做个富贵闲人。
“爹,这些都不打紧。”
“重要的是下一步。”
“您这‘病’到得突然,陛下难免生疑。装病也不能太久,歇息几日便该上朝了。到时您就按儿子说的,做个泥塑菩萨般的丞相便是。”
李善长沉重地点点头。
看清眼前局势,那权倾朝野的心思也淡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如何?若换来满门抄斩,悔之晚矣!
“还有一事,”李琪接着道,“爹‘病愈’后第一件事,便是上奏,请陛下召回诚意伯刘基刘伯温!”
“嗯?”李善长一愣。
“奏疏里就这么写:国朝初定,然官员贪腐成风,耽于享乐,纲纪废弛,法度不行。御史台督察不力,亟待得力重臣提督。遍观朝野,非刘基刘伯温不可胜任!”李琪说得斩钉截铁。
明初政体,中书掌政,都督掌军,御史掌监察。御史台权柄极重。
如今执掌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却是皇帝心腹、武夫出身的中山侯汤和。
这衙门能成什么样子?
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