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怎么又来请罪啊?(1/2)
甚至就算有计谋,到头来,也都是需要将士们在战场上,一刀一枪的搏出来,才能见到结果!
而这,也正是刚才主公说的,他们这些计谋可以用,但是都不是核心的原因所在!
根据这个情况,再看看眼下汉中的形势,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张鲁霸长期占拥有天险的汉中,态度上一定是有恃无恐,所以不管什么计谋,至少现在是效果有限的。
那么让将军练兵,硬生生打出胜机,问题就简单多了!
而刚才,谋士们发现自己犯了主次不明的错误。
只看到了汉中的地形有多危险,却忽视了徐晃他们这些将士愿意克服困难、甚至是克服天然地形的胆气!
一时间,一众文人谋士看向粗人之姿的徐晃,眼中顿时生出敬佩之色!
不畏艰险,不惜性命,也要夺下敌城,这才是行伍中,该有的英杰之将!
这个时候,看着徐晃的苏擎,也是面带笑意,满意的微微颔首。
虽然这个办法,他之前就已经想到并决定。
但一问之下,手无缚鸡之力的谋士们,由于过于谨慎,确实是忽略了徐晃等将的勇战胆气。
反而是徐晃这样兢兢业业,一直在战场上拼杀的将领,找到了自己考校众人的正确答案。
因为从军之人,向来相信人定胜天,征服区区地势,正是武人应有的胆气!
就徐晃这份所向披靡的胆气,和睥睨天下的觉悟,苏擎是相当的欣慰。
随后,他看着大家说道。
“此略正是胜机,为将者,就该有这份胆气,徐公明此等胆气,颇有古将军之风“久。”
看自家主公如此从容,风轻云淡般的肯定徐晃的答案,几个谋士瞬间也肯定,刚才主公果然是有已经攻克汉中的办法。
顿时间,几个谋士脸上都露出了一丝羞愧,于是纷纷拱手道。
“哎,我等平日尽想着夺敌之心,依赖谋略,忽略了兵将之志啊!”
“主公,在下赞成徐晃将军之策!只要我们针对汉中发奋练兵,其他计策都只是辅助之法罢了!”
“正是!到头来最大的困难,还是要靠将士们搏命!在下复议!支持徐将军练兵之策!半年之时,足矣!”
“当时主公想要拿下凉州,也正是因为此地有非常好的练兵之利,如今看来,这不正好用上了吗!”
最后,几个谋士看着徐晃,拱手夸赞道:“将军欲与天公所造之地对垒,这份胆气,我等佩服啊!”
反应过来后最好的办法后,众谋士非但没有任何嫉妒徐晃抢他们风头的意思,
看到攻占的办法后,一个个反而是兴奋不已,对徐晃是不吝夸赞!
这样的情况,看得刚刚加入、第一次参加军议的荀攸,心中是颇为感慨、甚至惊讶连连!
作为饱学之人,他自然是纵观古今,所以知道自古以来,所谓“将相和”的故事,是少之又少的。
相反,文武不和,那才是常态。
因为大多的文人都识字博学,在乎的是韬晦之策,以巧妙应对问题。
而武人却大多是性如烈火,在乎的是建功立业,性子急切的寻找战功。
但也正因如此,文人是很少看得起武夫的。
古往今来,其实双方很少有对胃口、或者产生绝对共识的时候。
而眼下的这一幕,却完全颠覆了荀攸的认知!
主公帐下这些身负大才的谋士们,全部都对一个粗人武夫是发自内心的夸赞不断。
如此文武相合的场面,纵看古今,实在是罕见之极啊!
而且看大家的氛围,和此刻主公那毫不意外的表情。
荀攸相信,其他未到的将军们,也一定和他们这些谋士关系良好。
一时间,向来喜怒不形的荀攸看向坐在高位的苏擎,心中的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能跟随这样的主公,当真是我之福分呐!”
在苏擎这种领导有力,文武相和的氛围中,即使是向来喜怒不行之色,表面愚笨的荀攸也不得不动容。
于是,他主动向苏擎拱手致歉道。
“之前在下所说的三年之期,险先误了大事!”
“还请主公治罪!”
见到这种情况,荀或和其他谋士也同样觉得自己所有失职,于是纷纷对苏擎致歉。
“主公,我等刚才过于胆怯了!只想着以巧取胜!幸好有徐将军提出办法,否则误事多矣!”
又来?
见这些家伙又因为这种事请罪,苏擎心中是苦笑不已。
其实他很清楚,这并非谋士们胆怯或是失职,不过是文武之别,职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但是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没有什么毛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