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改革试点(2/2)
“耗资太大还没有太多作用,没必要。”
若米尼是最早确定战略、战术和后勤学之间的界限,他不认为制造一个高耗资高补给的队伍是好的。
“一个器械越复杂,越吃补给,其实是越适应不了战场环境的。”若米尼说道:“而且你弟弟说的不无道理,啰萨帝国天然不适合发展海军。一来是优良港口少,二来是经济状况不行。我们没有必要用器物武装自己,真正的进步应该是思想。”
若米尼对于这次改革是很悲观的,他认为这次改革无法真正意义上成功,改革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发展经济,创造一个更为优良的环境,为之后的进步打下基础。也就是说,若米尼根本不看好啰萨帝国能改革成功。
“那先生觉得灾区有办法为改革助力吗?”
“有。”若米尼表示,灾区其实就相当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后这里的市场,基础设施等等都要翻新,就全都是需求,也就是扩大改革发展经济的重要时期。
相同的,如果苏壴水把握不了时机,那就很尴尬了。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虽然比不上革命流血多,但也绝对不是请客吃饭的人情世故就可以解决的。”
“如果要深入改革,你呀,要做好被算计的准备。”
苏壴水早已经想好了。
“苟利国家社稷,何必问东问西?”苏壴水说道:“先生,请求指点迷津。”
若米尼看苏壴水这般模样,也是很欣慰,于是这一天苏壴水都在这里和若米尼研究,研究如何深化改革。
在谈论这些的同时,他们两个不知道的事是秘密警察正在盯着他们两个。
上报到了皇帝那儿,沙皇了解后说道:“应该不成事。”
皇帝是相信若米尼但又有顾忌的。皇上从来不会深信不疑任何人,否则就有一叶障目的可能。这才是皇帝最基本的素养。或许在一些人眼里这很可悲,但不得不承认尼古拉一世虽然独裁但是知人善任,在他统治期间啰萨帝国正在蒸蒸日上。
“偏听则蔽,你们继续盯着。”沙皇除了秘密警察这个爪牙外,其实还有其他监视百官的方法。毕竟如果只从秘密警察这里获取消息,一样有被蒙蔽的可能。为什么有了东厂还要西厂?因为制衡才是帝王之术。
沙皇站在窗户前,看着一月风儿的喧嚣。
“灰尘,能够蒙蔽视线。”
“我们,需要擦亮双眼。”
“上帝,不会保佑信徒。”
“自己,才是坚实后盾。”
沙皇这般吟诗颂句,他其实在利用苏壴水改革,以便打压贵族。贵族的实力太强大,即便是君王也不能与之抗衡。
“试点改革吗?倒是有趣。”
皇帝这般言说,随后离开了窗前开始工作。
改革在苏示羊和苏壴水两条线一起走着,不知道谁能成,谁会输,又或者都会输?
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