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在远东的利益(2/2)
“东方人现在愚昧无知小儿,懦弱不堪一击。如果我们现在不抓住机会狠狠咬下他们一块肉,那么真是对不起这么一个极好的时机!”
苏示羊把自己所拟定的计划全盘托出:首先是侵吞包括外东北和海参崴在内的北境,争取拿到一个港口或者城市作为侵略基地。而在中亚则是逐步蚕食土地,进而挺近他们的心脏。
然后再南下割让包括旅顺港在内的不冻港作为军事基地,进而依靠铁路(虽然啰萨帝国能力不太行,但建设铁路的能力还是有的。1837年就建成了第一条铁路,而啰萨帝国历史上第一个铁路司机正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系统进行内部渗透,控制包括华北在内的广大地区。在新疆,则是依靠直接统治,把新疆变成“新玉兹”。(这里对标的历史是大中小玉兹。1757年,在清朝攻灭准噶尔汗国中,大、中、小玉兹归附清朝。但是随着对西北的放松,沙俄逐步蚕食了玉兹,最后吞并。)
这将会是这个世界的黄俄罗斯计划的前身。
得到了沙皇的授意后,苏示羊也是走上了自己的巅峰:他被任命为远东侵略的急先锋。其实这就相当于试水,如果失败了,就推出他来顶罪。而成功之后,他也将会是第一功臣。
“对于这次战争,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我认为《涅尔琴斯克条约》(也就是《尼布楚条约》)便是突破口。”苏示羊说明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的皇帝早在1669年就任命了总管得到了包括雅克萨在内的一大片土地,而东方人在我们时局动荡时发兵夺取了这片广大的土地,实在是无耻!”
苏示羊为这次侵略战争找到了“合法”的借口,完全看不到在东北地区东海女真等部族已经生活了不知道多少年。
虽然签订这个条约时,中国皇帝因为噶尔丹的战事已经做出了极大的让步,但是野心是填不满的。苏示羊认为在他人虚弱时不趁机捞上一笔实在不符合国家利益。
外东北的资源也十分丰富,有渔业有林业。除农业畜牧业外,这里的矿石也多,煤矿铁矿等也是十分常见。同时,这里人口有140多万,经济总量高达120万金。
最令啰萨帝国羡慕的是出海口。
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是极其优良的港口,与黑海地区是同一纬度,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果啰萨帝国真的可以完成对外东北的侵吞,那么其中能够得到的利益绝对不会亏本。
“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有的是时间。”
沙皇也看出了东方人的虚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还在继续衰弱。如果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那么等一会儿就好了。
啰萨帝国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为了重振往昔的荣光,啰萨帝国已经努力了不知道多久,再等等又怎么样呢?
各个大臣也支持苏示羊,而苏壴水也承认了苏示羊的眼光独到,认可了他。
“好,既然如此,那么希望各位能够胜任这些工作。”
尼古拉一世虽然是彻头彻尾的独裁者,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选贤举能的好君王。
这个时候是12月1日。
灾区这时灾情似乎缓解了很多,反正从报告上看,卡尔切切实实完成了工作。而啰萨帝国的市场也还行,不过不知道为什么,瓷器的价格本就很高,却在持续走高。
国内的情况似乎很好,财政正常,每日有3K金的收入,这还是减税了之后的事。而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很高,啰萨帝国是世界第三重要的国家。
军事实力虽然苏壴水已经感觉到有问题了,但啰萨帝国依旧拥有世界第三强大的军队。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切都是开开心心的百姓。
或许吧,谁能想到灾区其实暗藏杀机,市场其实已经被控制,而财政不久之后就会因为新的行动而日渐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