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印度的较量(2/2)
信是尚书省主官高子炎亲笔所书,告知皇帝已决定启动“西拓计划”,下一步将进军印度次大陆,要求郑森提前做好准备:一是控制马六甲海峡至印度西海岸的航线,二是搜集莫卧儿王朝的军事布防情报,三是寻找适合建立前进基地的港口。
郑森读完信,连夜召集核心幕僚开会。
林文澜指着海图上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港:“这里是莫卧儿帝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荷南人和英国人都在此设有商站。若能夺取此地,就能切断莫卧儿的海上财源。”
郑森却摇了摇头,手指向北移动到更靠北的第乌岛:“苏拉特城防坚固,且靠近莫卧儿腹地,不宜强攻。第乌岛是阿拉伯海进入印度河平原的门户,拿下它,既能扼守波斯湾航线,又能作为进攻印度的跳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众人,“传我命令,让‘敏捷号’伪装成阿拉伯商船,秘密勘察第乌岛的防御工事,我要在三个月内拿出详细的作战计划。”
海面上,“镇海号”的烟囱再次喷出浓烟,这次它的目的地不再是锡兰近海,而是更遥远的阿拉伯海。
郑森站在舰桥上,望着逐渐远去的锡兰海岸线,心中清楚:锡兰的博弈已经落幕,但永汉帝国与西方殖民者在印度洋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远处,一群迁徙的海鸥正追随着战舰,它们的身影在蓝天白云下舒展,仿佛预示着永汉的旗帜将如这群海鸟一般,飞向更广阔的海域。
庞大的舰队持续不断地向着西方前行,最终顺利抵达了印度的沿海区域。
这一带的状况极为复杂:葡萄亚(葡萄牙)已经占据了果阿这片土地;鹰国(英国)则牢牢地控制着孟买;腐国(法国)在本地治里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且这里还存在着众多各自为政的土邦。
清晨的阳光洒在阿拉伯海上,永汉舰队的铁甲舰艏切开靛蓝色的浪涛,甲板上水兵们正用椰壳水擦拭着黄铜炮管。
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局势,鹰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约翰·史密斯深感忧虑,他穿着笔挺的燕尾服在孟买城堡的露台上踱步,手中银质手杖敲得大理石地面哒哒作响。
“必须团结起来!“
他突然抓住路过的腐国领事皮埃尔的胳膊,丝绸袖口差点扯掉对方的假发!
“永汉人的铁船比荷南人的盖伦船多三倍!大两倍!上周在马六甲,他们的蒸汽鱼雷艇连'金狮号'都敢撞!“
皮埃尔整理着被弄乱的领结,苦笑着摇头:“我的朋友,路易十四陛下只关心蔗糖贸易。再说,那些黄皮肤的异教徒给我们带来了廉价的生丝,马赛的织工们正为此欢呼呢。“
然而,永汉却采取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分化策略。
郑森亲自出马,逐一拜访当地那些有着各自权势的土邦王公们。
他身着绣着金线麒麟的校尉服,乘坐八抬绿呢大轿进入迈索尔邦的宫殿,轿夫们踩着玫瑰花瓣前行,轿帘上的珍珠流苏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这是永汉造的后装线膛枪。“郑森将一支泛着蓝光的步枪推到提皮普.撒南思宁面前,枪托上镶嵌的象牙雕刻着龙凤呈祥图案。
迈索尔王公的首席顾问克里希纳突然按住腰间的弯刀:“元帅阁下,三年前鹰国东印度公司也送来了火枪,可他们的士兵却住进了我们的军火库。“
郑森突然抓起枪管指向窗外,惊得众人拔刀相向——只见枪口稳稳对准三十步外的孔雀标本,他扣动扳机,铅弹精准地穿过孔雀的喙部。
“永汉的枪,只用来保护朋友。“
他微笑着放下步枪,身后的侍卫掀开木箱,露出里面码放整齐的电报机和六分仪!
“这些仪器可以让您的商队提前三天知道孟买的胡椒价格。“
郑森郑重地向众人宣布:“永汉来到这里,并非像那些欧洲殖民者一样,怀着殖民掠夺的野心。我们所追求的,仅仅是一种平等的贸易关系。每一个土邦都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决定与谁进行贸易往来,我们绝不会施加任何的干涉。”
科钦土邦的小公主阿诸那突然从柱子后跳出来,她的纱丽上还沾着永汉糖果的糖霜:“元帅伯伯,你们的钟表会唱歌吗?昨天我看见一个穿蓝布衫的叔叔,他的怀表能发出'茉莉花'的声音!“
郑森笑着从怀中掏出镀金怀表递给女孩,表盖内侧刻着“四海升平“四个汉字:“这是送给你的礼物。记住,永汉的商品只会带来甜蜜,就像你们的椰子糖一样。“
小公主的父亲拉贾·维拉潘突然攥紧了手中的翡翠念珠——上周他刚收到鹰国东印度公司的警告信,信中用红墨水画着骷髅头,威胁要切断他们的香料销路。
最为吸引人眼球的,是永汉所带来的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
在马德拉斯的临时集市上,土邦贵族们正围着永汉商队的货摊啧啧称奇。
卡纳塔克邦的财政大臣摸着一匹云锦的缎面,丝线在阳光下变幻出七种颜色:“这比波斯的织锦还要华美!“
他身旁的书记员用羽毛笔在羊皮纸上飞快记录:“丝绸每匹三十卢比,瓷器每套十二卢比...比鹰国东印度公司的价格低一半!“
其中有品质卓越且价格实惠的丝绸、精美绝伦的瓷器、香气四溢的茶叶,还有诸如电报机、钟表这类充满新奇感的工业产品。
永汉工程师王启明正在演示电报机的用法,当电流通过铜线让远处的铃铛响起时,围观的土邦首领们吓得连连后退。
“这不是巫术!“王启明笑着举起电池,“就像你们的象轿需要大象拉动,这机器需要的是电。“
他突然用莫卧儿语念出刚收到的电文:“孟买港胡椒价格今日下跌两成。“
这些商品就像磁石一般,迅速地吸引了众多土邦的目光。
没过多久,许多土邦就主动地提出要与永汉签订贸易协议。
科钦土邦的拉贾·维拉潘在协议上按下朱红手印时,约翰·史密斯派来的信使恰好骑马赶到,他挥舞着羊皮卷高喊:“联盟会议明天召开!迟到者将被视为叛徒!“
维拉潘的首席顾问克里希纳突然夺过信使的马鞭,将协议文本甩在对方脸上:“告诉你们的总督,科钦人只和尊重我们的朋友做生意!“
信使的马蹄扬起沙尘,惊飞了菩提树上的乌鸦,羽毛飘落在刚签订的协议上。
这样一来,鹰国人费尽心机想要组建的“反永汉联盟”,甚至还没有正式成立,就已经彻底破产了。
约翰·史密斯在孟买城堡摔碎了他珍藏的中国青花瓷,碎片飞溅到墙上的世界地图,恰好划破了标注“永汉帝国“的位置。
他的印度仆人阿米尔偷偷捡起一块碎片,心想正好可以用它来修补自己的陶罐——就像永汉人修补这个破碎的世界一样。
随着“反永汉联盟”的破产,永汉在印度沿海的影响力如潮水般蔓延。
郑森并没有满足于贸易上的胜利,他深知军事威慑与经济渗透需双管齐下。
在孟买港外,永汉舰队的“龙骧号”铁甲舰缓缓驶入锚地,巨大的螺旋桨搅动海水,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
舰上搭载的新式速射炮炮口闪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无声地向岸上那些窥探的目光宣告着力量。
与此同时,永汉的商队开始深入内陆,他们的驼队满载着货物,沿着古老的商道,将茶叶、丝绸和工业品运往各个土邦的首府。
在德里,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阿拉姆二世正坐在孔雀宝座上,听着大臣们汇报永汉带来的新奇事物。
当听说永汉的电报机可以让消息在瞬间传递千里时,老皇帝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他或许在想,若是早有此物,帝国当年也不至于在战乱中如此被动。
而在加尔各答,鹰国东印度公司的官员们正紧急召开会议,他们看着桌上一份份土邦与永汉签订的贸易协议,脸色凝重如铁。
有人提议增兵,有人主张降价竞争,但所有的讨论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永汉带来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种全新的秩序和希望,一种让印度各邦看到摆脱欧洲殖民者控制、实现自主发展的可能。
街头巷尾,印度百姓们开始传唱关于永汉的歌谣,歌中唱道:“东方来的巨人,带来了丝绸与光明,驱散了掠夺者的阴影……”
永汉的工程师们在恒河三角洲开始勘测地形,准备修建一条连接加尔各答与内陆的铁路。
蒸汽挖掘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河畔的宁静,当地的农民们起初对这些“钢铁巨兽“充满恐惧,但当他们看到永汉工人用大米和布匹雇佣他们参与建设,并且每日结算工钱时,越来越多的人放下了手中的锄头,加入到铁路修建的队伍中。
永汉帝国新建的医学院中,每个学生都学习到从未有人提及的医学生物知识,这些可以轻易掌握的基础医学知识,对于还依靠僧侣的香灰治疗的人们是生存的希望!
医学院的学生们开始深入疟疾横行的村庄,带去了奎宁和磺胺类药物,他们在村口搭建的简易诊所前,每天都排起长长的队伍,当地的巫医们看着那些被治愈的病人,手中的符咒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威严。
在孟买,永汉商人与当地的帕西人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办了一家大型纺织厂,采用永汉的新式纺纱机,生产效率比传统手工纺织提高了数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