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 > 第128章 倭国的处置

第128章 倭国的处置(2/2)

目录

政法部员外郎包永盛则忧心忡忡:“倭人狡诈,反复无常。陛下的策略不失为良计。但不可急而促之,臣以为当首先迁徙其大族至内陆各州,分散安置,使其无力抱团。同时严令禁止私藏兵器,定期巡查户籍,稍有异动,严惩不贷。其后慢慢迁移倭民至各地!”

桑明川闻言微微颔首,沉吟片刻道:“沈爱卿所言技艺融合,乃长久之计;包爱卿所虑防范之策,亦属必要。朕看可双管齐下,既兴教化,又强管控,恩威并施,方能使倭地长治久安。”

说罢,他提起御笔,在奏疏上批下“准奏”二字,随即望向殿外:“传朕旨意,着鲁靖渊为瀛洲总督,即刻赴任,推行新政。迁中原之民耕瀛洲之地,瀛洲大族迁往中原,安定之后倭国男子迁地中原美洲各地矿山,不许嫁娶,瀛洲女子归于中迁之民为妾,不得瀛洲倭民自由嫁娶!”

当天下午,鲁靖渊就收到了京都的旨意,当即跪地领旨谢恩,当日便率领三百名随员组建瀛洲总督府衙,带领这些人去往总督府选址大阪。

总督府船队抵达大阪港时,倭国降臣早已在码头跪迎,旌旗蔽日中,鲁靖渊翻身下马,目光扫过面前垂首帖耳的倭人贵族,沉声道:“陛下有旨,倭地新政,首重技艺传承与户籍整顿。即日起,大阪工学院选址筑造,凡身怀冶铁、造船、漆器绝技者,皆可入册授职;各州郡需将户籍造册呈送总督府,五家为保,十户为甲,若有隐匿人口、私藏兵器者,保甲连坐。“

话音刚落,随行的工部匠人已抬出各式图纸,当场演示改良后的水力鼓风炉与龙骨结构模型,引得倭国匠人纷纷抬头侧目,眼中既有惊惧,亦藏着一丝对技艺的渴望。

这些工匠在大阪工学院学习汉文之后,被派往永汉帝国中原腹地,成为各地工部研发院的教习,慢慢被磨灭了倭人的印记,成为永汉帝国技艺传承的授艺人!

而包永盛亲派的政法部官员则手持黄册,挨家挨户核查人口,首先将萨摩藩主岛津氏等三十余户大族强行迁往内陆荆州、益州等地,沿途由第三装甲军团士兵严密押送,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声响,在寂静的街道上久久回荡。

随着新政在瀛洲各地推行,鲁靖渊在大阪工学院的基础上,又于江户、京都设立分院,召集原属于倭国各地能工巧匠,整个瀛洲岛的工匠都被慢慢迁往中原腹地,瀛洲的资源慢慢供养整个永汉帝国。

北海道的虾夷人在安抚司官员的引导下,开始学习汉字与农耕技术,札幌通商口岸日渐繁荣,来自永汉的丝绸、茶叶与瀛洲的海产品在此交易,码头每日人声鼎沸。

那些被迁徙至内陆的倭国大族,虽心怀不满,却在严密的保甲制度与辅兵编制下,逐渐只能认命,开始无尽的挖矿生涯,部分年轻子弟甚至主动投入永汉的阵营,成为管事,每天都用鞭子狠狠的催促倭民挖矿!

至此鲁靖渊开始逐步迁瀛洲倭国男子,强制将倭国女子分给迁来的中原之民,以及迁往永汉帝国其他地方分配给无妻之人,断绝倭国血脉!

而隐于山林的残余武士,随着倭国民众慢慢全部迁走,失去任何获得帮助的可能,无法得到物资补给,要么慢慢饿死,要么只能放下兵器,走出山林,被永汉士兵押解迁往矿山各地劳作,曾经弥漫在倭国土地上的硝烟味,正被新翻泥土的气息与工坊的锤击声慢慢取代。

是的,桑明川的大迁移这个计划在瀛洲安定之后,开始执行了。

最为壮观的就是直接将百万倭国男子用铁链串成绵延十里的人链,在永汉士兵监工的皮鞭下蹒跚前行,这些人都是送往石见银山的矿工。

石见银山的矿洞口,老矿工龟田正治看着儿子被监工用烙铁烫上编号,浑浊的眼泪混着矿灰在沟壑纵横的脸上冲出两道白痕。

与此同时,长崎港的“安济号“运输船上,少女松子抱着装有母亲骨灰的白瓷罐,听着同船的永汉文书念着分配名单:“这批送往吕宋,给甘蔗园的汉人佃户做媳妇。“她偷偷将藏在和服袖中的樱花发簪塞进罐底。

半年后的朝会,户部员外郎沈惟敬捧着黄绫账册跪地奏报:“启禀陛下,银矿月产量已增至三十万两,较前翻了三倍。“

他突然压低声音,象牙朝珠在胸前急促碰撞,“但...但石见山的死亡率高达三成,上周有监工回报,因为矿道通风不佳,矿工众多,导致整个矿道里的整队倭奴相拥而死,怀里都揣着写有'归乡'的布条。“

桑明川听后,略作思考便指示道:“传旨工部下拨专款,给矿洞增设通风水车。“

他从御座旁拿起一枚和田暖玉摩挲着,“但每个矿奴的日采定额不得减少。“

见沈惟敬欲言又止,桑明川将玉枚抛给他:“死的倭人就没有价值了。要让他们活着创造价值——就像这暖玉,需得时时盘玩方能温润。“

暖玉落在账册上,恰好压住“死亡率“三个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