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铠甲没有,武器不精,你就不怕 一战即溃?(2/2)
他麾下有兵马,十二万,沮阳城下十万大军,代城城下两-万。
袁绍麾下的十二万兵马,跟李然现在麾下的兵马可不是一-回事。
他的兵马,那可都是正儿八经的正规军,其中还有几万是从公孙瓒那吸收的幽州精兵。
而李然麾下呢?
除了鞠义麾下的兵将是真正的百战精锐,但这些所谓的精锐,已经战斗了几个月时间,身上不带伤的都是少数,战斗力没想象的那么强。
而代城的兵马呢?不过是一些奴仆组成的军队,虚张声势而已,守城尚可,但指望那些奴仆组成的军队出城野战,那连想都不要想。
赵冉确实有能力,组织了大批量的黄巾军。
但这些所谓的黄巾军,真的有战斗力么?
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是跟随赵冉以前的黄巾力士那一小撮人而已,其他的不过是乌合之众而已。
大多都是普通的幽州青壮,能有把趁手的武器,那就算不错,大多都是用着最低等级的武器,更不用说铠甲了。
连最基本的皮甲都没有几件。
而兵马数量呢?
如果能聚集齐了,可能也会十几万人,但这十几万人,除了守城,敢让他们上战场拼杀么?极有可能未战先溃。
而袁绍,就因为幽州五郡,各地发动叛变,就觉得大势已去?就立马撤军?
袁绍就先别跟李然比了,就先跟鞠义比一比吧。
鞠义在之前是面对什么样的局面?
完全是一座孤城啊,周边所有城池,所有郡县全部被袁绍攻陷,就剩下沮阳这么一座城池,还孤单的立着李”字大旗而已。
鞠义是怎么做的?
硬刚到现在,硬刚到李然前来救援。
这是何等胆量?何等的英雄?
袁绍有翻盘点么?
那可太有了。
完全可以围点打援,幽州各地的青壮不是冲着赵冉前来么?
那就在各个主路口设下伏击,来一批打一批。
甚至都不用派遣太多兵马,每个路口五千兵马,就能把幽州那些青壮吓的不敢再前进。
那些幽州青壮,面对袁绍的正规军,有任何反抗的余地么?
看看当初的大汉正规军是如何斩杀黄巾军的还不明白么?
普通青壮,面对正规军,就跟待宰的羔羊的差不了多少。
说难听的,正规军面对杂军,就是杀猪一样,能杀多少,就看自己的刀有多快。
稳住局势之后,袁绍完全有能力,再把那些郡县都夺回去,李然只能瞪眼看着,根本就不敢出击。
但问题是,袁绍,包括他麾下的谋士,将领,没有那个胆量啊,这就怨不得人了。
而袁绍这一退,看似保存了实力,但无形的损失不可估量。
最大的损失,可能就是人心,冀州的人心。
袁绍能够稳坐冀州,靠的是当初对冀州士族,豪族的拉拢。
比如说甄家,这是豪族代表,但已经被逼走。
士族代表,则是田丰,沮授,这两位在冀州有着很高威望,有他们两人在,冀州就能稳住局面。
这也就是为什么,袁绍重用田丰,沮授的原因,因为要用他们两人稳住其他的小士族,小豪族。
普通百姓,一年才能上多少税?才能搜刮到多少钱?
真正支撑军队,支撑袁绍政权的人,是冀州本土的士族,豪族,出人出钱出力。
但经过袁绍此次战败,冀州的这些家族,还会那么坚定不移的继续支持袁绍么?
此次幽州战败,再加上袁绍跟李然的争斗,可谓是连番战争,全部失败。
这就会导致,底层家族对袁绍不会再那么信任。
汉末这些家族,别的不一定行,但论如何保存家族,如何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这样的本事,可没一个弱的。
冀州的这些家族,现在可能就在考虑,未来到底应该走了,袁绍是否还能在冀州坚挺下去,是否需要找另外的靠山了。
而另一方面,则是势’。
袁绍现在就是完全的失势,有种大势已去的感觉。。
举个简单的例子。
历史上,曹操在赤壁战败,就有点失势的感觉。
之前的曹操,在统一北方那段时间,几乎没有什么阻力。
但自从赤壁之后,开始连战连败。
先不说刘备,就一个马超,就差点把曹操折腾死,如果不是用的反间计,正面都刚不过马超。
汉中之战,损失大将夏侯渊,让出汉中,灰溜溜撤军。
关羽的北伐,襄樊之战,更是把曹操一方打的颜“五五三”面尽失,甚至都要考虑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