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钱粮不缺,但就是缺人啊。(2/2)
打虚之后的朝廷是怎么应对的?
那就是让地方自理,设立幽州牧,益州牧来缓解朝廷压力。
若是不自理的话,这些地方都需要朝廷拿出兵将,拿出钱财来填空补平的。
但朝廷没钱,军队也不够,怎么办?
就只能重启州牧,派遣个有能力的人去自理,亏盈自负。
自从黄巾起义之后,青州军,白波军,凉州军阀韩遂,马腾等人就一直没消停过。
刘宏可不就想着法的找钱么?
黄巾起义前的刘宏,确实是个不着调的天子,整天吃喝玩乐,再加上宦官蒙蔽,压根就不了解天下成了什么样子。
但自从黄巾起义之后,刘宏是真的想要为大汉做点事情。
买卖官爵其实不算大事,因为刘宏从不会去卖军权,只会卖一些无用文官,比如说早就已经无实权的三公。
但可惜,刘宏死的太早,三十出头就死球。
刘宏一死,维持于表面的平静直接就崩溃了。
已经是非人力可以改变。
大汉的灭亡也非一朝一夕,而是烂到了骨髓,除了改换天地之外,已经无其他办法。
而李然,对于这些士族,豪族,其实并不喜欢,甚至是厌恶。
因为他是一个普通人,最初是靠着招揽流民来打天下。
并州当初也有家族,李然也没有直接去动这些家族。
而是让田地变得没那么重要,不管是煤炭,还是畜牧,都是各个府衙带头,百姓跟随。
百姓变得越来越富有,那些所谓的家族处境就越来越差。
因为这些所谓的家族,再也无法招募奴仆,没人会穷的再去做奴仆。
没有奴仆剥削劳动力,现在变成什么情况?
那就是这些家族需要花钱雇人,正常的资方跟劳(了钱好)动方的问题。
钱给的够,就会有百姓帮你做事。
钱给的不够,就不会去干。
这种情况,到了现代社会的农村,也是常事。
包很多田地,到了秋收,到了农忙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
很多城市人可能不了解让。
这些所谓包田人,需要求爷爷告奶奶的求着其他人来帮忙,一天就工作八小时,还要管饭,工钱还不能低,还要每天都结算。
有很多农村人,没什么文化,岁数大的,就靠着这赚钱,一年就干几个月,就能保证有不错的生活水平。
而现在的并州,就有点这个感觉。
当普通百姓富有起来之后,那些所谓的家族就没有了任何优势,也没法再高高在上。
言归正传。
当李然说出需要奴仆的时候,四个族长的脸色不怎么好看。
银钱,粮食,他们随随便便往外拿。
因为这些都可以赚回来。
但奴仆就不一样,一个青壮劳力,那可是用十几年,二十年啊,创造的利益非常多。
而且,他们还有田地,需要这些奴仆去干。
万一跟着李然,死了怎么办?
他们可没胆量说让李然给他们赔,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自己认了。
李然也是看出他们几人的脸色不好看,不由笑着说道:“我说几位,你们在心疼奴仆?怕战死?怕没人给你们种地?”
几人被说中心思,倒也没有扭捏,其中一人抱拳说道:“李将军,你也应该体谅体谅我们这几个当族长的。”
“这一家之主不好当啊,族人那么多,几乎全都在游手好闲,就靠着奴仆养着。”
“奴仆万一都战死了,我们可怎么办?到了秋收的时候,连收粮食的人都没有。”
李然笑着摇头,说道:“你们四人啊,现在真是有点土老帽的感觉。”
“你们需要奴仆,无非就是这些人能给你们赚钱。”
“但赚钱的方法可是千千万,你们现在还处于最低级的状态。”
这一番话,把几个人说的有些懵逼。
这四个家族,连续几代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有田地,有房产,家中有奴仆,万无一失,没有任何风险。
其中一人说道:“愿听李将军高见。”
“冀州的甄家,你们都应该知道吧?现在的家主甄逸,那也是我老丈人。”
“之前就已经从冀州搬迁到洛阳。”
“甄家总共也就发展了四五代人,我估摸着,也不比你们长多少年吧?”
“甄家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靠的是做生意,低价卖高价买,几支商队,随随便便跑几趟,就能赚你们几年,十几年的收入。”
“甄家搬迁到洛阳也就几年了,他们有田地么?有奴仆么?压根就没有。”
“就是通过商队,通过商铺卖货来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