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白手起家,发家致富之路 > 第124章 张任继续留在前线,戴罪立功,为副将。

第124章 张任继续留在前线,戴罪立功,为副将。(1/2)

目录

张鲁,这个所谓的张天师,出现的恰到好处。

其实,从当年的黄巾起义也能看出来。

造反的都是什么地方?

冀州,天下人口最多,最富裕的地方。

兖州,豫州,青州,益州,荆州南阳,河东郡等等。

上述这些地方的特点就是,常年以来从无战事发生,百姓靠天吃饭就能生活的不错,没有生活上的压力。

在这个年代,又没有什么娱乐项目,百姓的精神上是匮乏的。

所以,张角的出现,让很多人有了一些想法。

再看看那些为生活所困,生活的更加艰辛的地方。

幽州,并州,凉州,这些穷地方为什么没有黄巾军?

是因为张角不想渗透到这些地方?

肯定不可能。

张角这个想要造反的人,更加明白,这些地方的青壮有多厉害,多么能打,若是能有这几个州的青壮相助,再加上有骑兵,造反肯定更加事半功倍。

问题是,你张角那一套,在这些穷苦地方,没人信啊。

越是穷苦的地方的百姓,越是只信自己。

他们可能相信会有天人,但绝对不会去相信所谓的天人会去帮助他。

为生活而努力,为生存而努力的百姓。

大汉边境的这些百姓,他们相信的是强者,而不是嘴皮子一张一合那些只知道叨叨逼。

而李然,一个普通人,一个没有任何显贵身份的普通人,为什么在并州能有如此高的声望?

只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李然够强。

崇敬强者,崇拜强者,穷苦百姓很明白,只有强者才能带领他们改变,而不是所谓的天人。

言归正传。

张鲁的南郑的情况,都被身在阳平关的张任所知晓。

但张任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唉声叹气。

因为阳平关城下,是韩遂跟马腾的兵马,能够保证阳平关不丢,已经殊为不易,分身乏术,根本就帮不上张鲁的忙。

韩遂跟马腾两人,倒是没有急着进攻阳平关。

阳平关这种天险,不是说兵马多就能打的下来。

因为兵马再多,你也施展不开。

真正需要的是精锐,有足够强大的攻城器械,有能够在城墙上站住的狠人,才能说攻城的事情。

而这两样,韩遂跟马腾都没有。

李然也给韩遂,马腾下过命令,也不需要他们强攻阳平关损耗兵马,只需要拖住张任,给点压力,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即可。

毕竟,优势在我方。

急的是张任,张鲁,而不是他们,没有必要让兵将去送命。

张任是真急了,张鲁在南郑城下那熊样,根本就没有一丝可能打下南郑。

打不下就不说了,还被反杀两万余兵马。

这种战绩,算是丢人丢到家了。

张任本是想靠他跟张鲁,挽回局面,至少在刘焉面前能说的过去。

但现在看来,不上报刘焉是不行了。

无奈之下,只能写信给刘焉,将事情的前后经过,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同时把张鲁的糟糕表现,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

刘焉在成都,本来还美滋滋的做着凉州,进攻关中的春秋大梦呢。

一封书信,彻底打破了他的幻想。

心脏病都差点气出来。

但事情必须要解决。

汉中可是成都的门户,若是丢了汉中,成都就会时刻处于危险之中。

刘焉在跟一众大臣商量后,决定不能退兵。

不仅不能退兵,还要继续增兵,想尽办法,要把汉中重新夺取回来。

张鲁,被一道命令调回成都。

至于能不能活下去,就看他自己造化了。

即便是不死,怕也是要丢半条命。

同时,派出老将严颜,领成都压箱底底牌,五万精锐兵马,支援张任。

严颜为帅,张任继续留在前线,戴罪立功,为副将。

另一方面是粮草问题。

从成都往前线运送粮食,需要时间,只能先从巴西郡运粮,解决燃眉之急。

其他的,张任自己想办法,至少要坚持到成都的粮草运到。

张鲁被调回汉中后,张任独掌十二余万大军。

张任还是非常有能力的。

坚守阳平关,也不再去跟南郑的李然较劲,转而去解决粮草问题。

汉中的县城有不少,李然一路打到南郑,占据了一些,但还有其他县城在张任手中。

李然的兵马数量太少,总共才五万人,分出一万去守住退往关中的县城已经是极限,自然不可能把所有汉中都打下来。

即便是打下来,也防不住。

张任就从哪些县城,调动粮草,征用民夫,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军队粮草的同时,等待严颜的到来。

李然在成都也有着密探。

严颜领兵出征这么大的事情,自然瞒不过李然。

所以,李然在第一时间也知道了消息。

只感觉头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